03.26 我喜歡《都挺好》,但人們總也可以選擇不好

我喜歡《都挺好》,但人們總也可以選擇不好

《都挺好》結局了,有點悵然,好久沒有認真的追完一部電視劇了。該劇的結局在網上引起了挺大的爭議,但我覺得挺滿意的,最後二哥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真誠的道了歉,明玉也接受了道歉;老蘇被發現是愛著明玉的,這讓明玉從小缺失的親情也得到了補償,這對明玉來講是個很好的結局,當然這點有的人會有不同意見,大約覺得從小沒有給到關愛,臨尾的這麼一點能算夠嗎?然而按我的意見,親人的愛並不是一個數量上的概念,它的意義在於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配享幸福的,在這世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對小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天地,這天地穩固,就能給他一個一生都能棲居於其中的樂園;在這個意義上講,老蘇的關愛的被發現,對明玉來說雖然只是亡羊補牢,但也已經彌足珍貴。當然,問題還是有的,該劇的末尾幾集老蘇的轉變實在太過陡峭,與前期他的性格的刻畫近乎有一個斷裂,這又是劇本所沒能做到盡善的地方了,不過這一點我個人願意忽略掉。

網上的爭議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明玉前期受到那麼多的傷害,是不是應該選擇原諒。我個人是主張對於有些性質的傷害,是能原諒就原諒的,條件是要有一個真誠的道歉。當然,這並不是我個人講究與人修善,又或者是我性格太軟弱的緣故,倒不如說是對自己曾經所受的一些傷害感受太深,對於這樣的一種原諒意味著什麼也就體會越切。前一陣子構思過一篇文章,名字都已經想好了,叫做《捱打的時候,疼的絕不止是身體》,最後因為自己性格憊懶,沒有成文,現在到不妨拿其中的一些觀點來做一個分析。照我的意見,相對於肉體上的疼痛,捱打所造成的更嚴重的後果在於他導致的人精神上的撕裂。每個人都時刻把自己感受為一個精神主體,所謂主體即可以主動的行使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體與所有物的人。而被打的過程卻提供了一種對這一深刻感受的毀滅性體驗,當一個人被按在地上打的時候,那個被打的人的肉體連同他的精神成了另一個主體精神操作的對象,成了一個“被教訓”,“被收拾”的客體,他的精神受到了壓制。兩具肉體的鬥爭,同時也是兩個精神的鬥爭,其最終的結局,或者一個精神永久性的承認了他的失敗,於是他就成了一個“被征服”了的精神,這就從主體性上被降了格;又或者他不承認這種失敗,圖謀著什麼時候打回來,以這種方式重新確立自己的精神的優越性,而如果他沒辦法打回來,這種經歷就成了他精神上的一個撕裂,一種他想要把自己確立為一個自主的人的企圖和他曾經近乎被征服的記憶的撕裂,這種記憶長久的阻礙著這個精神的發展。這時,一個真誠的道歉作用就顯現了,道歉即加害者對於自己的加害行為的錯誤性的承認,這樣一種承認中加害者也就單方面的宣佈了自己的失敗,對這樣一種道歉的原諒則構成了雙方對於這一失敗的共識,曾經被損害的精神最終重新彌合了它的分裂。

當然,這樣的一種觀念是有其侷限性的,一個人對另一人的傷害有各種類型,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這樣一種分析。謹就明玉的情況來說,從主觀上,她把自己感受為一個自主的、與他人平等的人格,但家中生活的秩序卻時刻在摧毀她的這種平等的感受。在家中,母親有著最高的權威,這個權威賦予她的兩個哥哥十分優越的地位,這種地位上的不平等在她的感受中,時刻表現為一種蔑視與貶低。最後的結果,或者她永久的承認了這樣一種生活秩序,承認了自己的低人一等,那麼一切都休提,這是幾千年來的歷史中大部分時間裡女性的狀態;又或者她拒絕承認這樣一種秩序,頑強的要確立自己自主的、平等的人格,那麼這樣的一種生活感受就永久的在她的精神裡造成一種緊張衝突,這時候哥哥的真誠的道歉與父親的愛的發現,就給解決這種衝突提供了一個契機。

電視劇結束之後,去知乎上看相應的評論,那些曾經受過家庭的傷害的網友的傾訴讓人觸目驚心。不管利害上的分析怎樣,我覺得基本的立場都還是,不是所有形式的傷害都值得被原諒;而對於所有形式的傷害,都沒有人有權利代替受損害的人去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