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關鍵詞

2019年,將是一個讓人多少有些惶恐,焦慮的一年,因為過去的幾年裡,從來沒有一個年份像現在這樣,面臨著全球範圍的分裂、動盪、下滑,面臨著如此巨大的不確定性,而鮮有樂觀的預期。

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關鍵詞

然而事實上,沒有哪種鉅變是突然降臨的,這種鉅變早有預示。

從2018起,創業者們就開始面臨一個全新的、不同於以往認知的世界。以往的實踐可能不再有效,以往的經驗可能也不再準確。

今日回望,我們正處在一個全新世界的起點上。野蠻生長的激情歲月過去了,創業前方真正的深水區正在迫近,對於新經濟企業而言,形勢顯得尤其迫切,我們這一代創業者,或許正經歷國家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雙重變速。

這是一個泡沫終將破滅,萬物迴歸本質的時代,而唯一的答案只有兩個字:真實。我們需要創造真實的價值、實踐真實的創新,尋找真實的成長。那些能夠真正把握本質、腳踏實地又洞悉趨勢的創業者,就是這個時代的真英雄。

第一部分:2019年大趨勢

第二部分:2019年教育行業關鍵詞

2019年大趨勢

對後世歷史而言,2018年是一個轉折之年。

今天回顧2018全年,互聯網作為一個單獨的新興產業已經結束,與之一同結束的,還有紅利、野蠻生長。

而2019年的變化,潛藏在2018年的種子之中。

2018年是融合之年,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互融合,實業與互聯網界限已經不在,純互聯網創業項目在2019年將會越來越少被提及。

2018年是政策之年,以2018年為始,監管自由化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2019年監管不僅存在,而且將會持續加強。

2018年是轉折之年,進入2019年,輕模式日漸式微,重模式將厚積薄發,消費互聯網挑戰日增,產業互聯網迎來元年。

新的一年,世界將如何改變?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奉上我們的關鍵詞——貫穿、落地、合規。

關鍵詞之一:貫穿

我們認為,融合是消費互聯網的終章,貫穿則是產業互聯網的肇始。

經濟的本質是人,而消費互聯網最大的紅利來自於人口紅利。2018年,一方面國內人口增長進一步放緩,新生兒數大概率會迎來本世紀以來的最低點,另一方面,互聯網網民已達8億以上,在目標人群中的滲透率也逐步見頂,兩者此消彼長,人口紅利基本消耗殆盡。

消費互聯網的特徵是以用戶體量為核心的“大”,直觀表現在用戶量和GMV;而產業互聯網的特徵則是以產業鏈厚度為核心的“深”,直觀表現在利潤率和產業價值。

紅利時代,講究的是搶增量、搶用戶;存量時代,追求的則是創造價值。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逝,2019年,會有越來越多行業、創業公司迴歸價值創造的本源。

這就需要以貫穿來謀發展。貫穿本質是打穿產業鏈條,基於產業視角做重做深,圍繞產品-研發-設計-營銷-品牌-渠道等全鏈條提升產業效率,切入“微笑曲線”兩端。

貫穿同時也是組織調動社會資源協同,體現企業社會價值的過程,越多調動社會資源,就越能賺取產業的紅利,而不單單是用戶的紅利。

貫穿意味著不再以規模指標作為第一KPI,而是以供應鏈效率、產業效率作為核心發力方向。

2018年,我們看到了眾多傑出的案例都不再是單純追求規模的公司,而是追求規模與價值共同發展、橫向拓展與縱向貫穿協同並進的公司。

電商領域,拼多多開啟“新品牌計劃”,重度打造C2M供應鏈,以流量和大數據賦能千萬小B,打通、透明化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全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圍繞1000家工廠扶持新商品品牌;

二手車領域,瓜子大力發展線下新零售店態,把品牌-信息-流量-交易-服務-金融等環節貫穿打透,並基於定價數據模型推出“保賣業務”,重度服務提升體驗和交易效率,並獲取更厚收益;

服裝領域,Shein作為互聯網版的Zara,一方面以互聯網電商的打法全球獲客自建渠道,另一方面打造柔性供應鏈,貫穿從設計、面料、印染到生產、物流的一整套流程鏈條,深度改造製造業,提升產業效率;

水果生鮮領域,百果園在渠道端踐行“融合”戰略,到店與到家齊頭並進,產品端向上游水果產業延展,改造種植技術,提升整個農業種植效率,打造品類品牌;

教育領域,作業幫作為中國用戶量最大的教育企業,從教研端發力,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視頻技術,深抓教育供給,為全社會的教育公平貢獻力量。這些案例無一例外都體現了“貫穿”的企業本質。

價值是企業存在的意義,潮水退去的過程,也是資源整合收斂、去產能去糟粕的過程。爭奪用戶總有見頂之時,在用戶紅利趨近耗盡的情況下,如何挖掘產業價值、提升產業效率,將是2019年最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之二:落地

如果說toC類創業由前端用戶需求走向了後端產業鏈,那toB類創業則由後端的技術、知識走向了前端用戶場景的落地和驗證。

“科學家創業”似乎是過去一年的主流,但科技總是要用來解決問題的。物理世界商業場景和需求的快速更迭,要求後端供應鏈有更加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來滿足需求,同時野蠻增長的紅利殆盡,經濟領域的所有玩家開始重視降本增效、合規風控。因此科技和數據在商業場景的落地和產業端的滲透必將成為主流。

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關鍵詞


具體看來,技術端,我們看到二級市場的AI領頭羊Nvidia在掀起一時芯片狂熱的浪潮之後,股價已較18年初下跌了近30%。

一級市場靠明星科學家團隊拿到數億美金估值的“盛況”也早已一去不返。當我們在討論AI時,所有人都開始討論場景落地、商業合同、收入規模。

而在技術相對成熟的大數據、雲計算領域,評判標準也由規模收入逐漸轉向毛利、留存、人效等為主流的效率指標。產業端,供應鏈創新的企業早已摒棄撮合模式,落地做重、抓產業縱深雖然難做,但有深厚的壁壘,值得做透。

物流領域,數據技術落地的呼聲更加強烈,由組織創新走向科技創新和數據創新,“互聯網物流”公司將不復存在,“傳統物流數據化”的升級會成為主流。

舉例來說,行業頭部公司紛紛從技術端,攜模塊化產品或標準化服務,殺入場景端。無論是藉助強大的產品力開拓傳統市場,如Aibee為商場、賣場提供整套解決方案、醫渡雲落地頭部醫院和藥企,為新藥研發提升行業效率、票易通藉助稅務大數據系統打通房產、鋼鐵等傳統產業鏈條的數據閉環;

還是藉助專業的商業能力加速產業合作,如Geek+依靠SAP等國際巨頭高管的加入拓展全球業務、G7與京東、順豐等行業巨頭聯合制定行業標準、蜀海大力拓展連鎖餐飲企業客戶業務;

亦或是藉助高效的資本能力建立生態,如商湯投資影譜科技、Talkingdata戰略投資奧維互娛、普洛斯加註G7、京東佈局工品彙……所有案例表明,落地能力將成為行業勝負手。

關鍵詞之三:合規

2018年是不折不扣的政策合規年,以P2P的爆雷為始,金融、教育、文娛、遊戲行業均出現了一些空前嚴厲的政策監管。

前有文娛行業遊戲版號停批、藝人限薪補稅,後有教育行業課外輔導整改、幼教嚴禁資本化。而政策與監管密集出臺的背後,也反映出部分行業違背價值規律野蠻生長,透支了行業長期發展。

以金融行業為例,在宏觀經濟去槓桿的背景下,伴隨著實體經濟增速趨緩、社會資金回報率迴歸正常水平,套利空間被極大壓縮,旁氏騙局無以為繼。同時,靠“區塊鏈”和“發幣”來炒概念、割韭菜,最終只會招致政策更嚴厲的監管與打擊。

紅利性行業爆發伊始,被壓抑的需求和扭曲的供需關係都會帶來野蠻生長,洗用戶、割韭菜也能帶來超額收益,但是一旦潮水退去,不創造真正價值的商業也終將會被一同淘汰。

同時,企業的野蠻生長也不能以透支公共資源作為代價,在兼顧社會責任的前提下的成長,才是更加持續的正和博弈。政策監管的集中爆發,實際上是行業由野蠻生長的紅利期走向規範發展階段的標誌。

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關鍵詞


泰合認為,任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規則意識和價值創造,適度的政策監管也是行業有序發展的保證,特別是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社會公平的行業,公共服務屬性越強,政策與管控必將越來越嚴苛。行業野蠻生長的拐點,都是以行業行為規範作為顯著事件。

另一方面,強監管帶來對末尾玩家的淘汰、糟粕出清,頭部公司將更加規範,也將享有更多行業利好。畢竟,強管控和准入制,本質也可以理解為準牌照生意,2019年,一些政策重點治理過的行業,或許將觸底反彈,退潮之後,優質公司也將更加凸顯。

種種跡象表明,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到了一個路口,一些探路、試錯可能不再被歡迎,曾經存在並習以為常的空間或許早已不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將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監管,對創業者來說,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

2019年教育行業關鍵詞

回首2018年教育行業,呈現出“先熱後冷、監管突出”的鮮明特徵。

資本市場方面,一級市場2018年上半年延續2017年的火熱態勢,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8僅上半年教育行業成功融資266輪,投融資總額達到291億人民幣,超過2017年全年(2017年融資257輪,投融資總額231億人民幣)。

而下半年受政策監管及二級市場影響,一級市場融資態勢急轉直下,融資輪數相比上半年下降27%至194次、投融資總額下降40%至178億,同時融資週期顯著拉長。

再看二級市場,2018年美股/港股10家教育公司IPO全部破發,截止12月底較發行價平均下跌50%。作為行業領頭羊,2019年初好未來(市值150-170億美金區間波動)和新東方市值(80-100億美金區間波動)均相較2018年6月峰值縮水40%左右,除好未來和新東方外,第二梯隊鮮有過10億美金的教育上市公司,且市值均歷經深度回調。

伴隨市場大幅回落一起而來的,更有密集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政策:四部委《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國務院《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等等,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教育板塊出現如此大的波動離不開教育的本質屬性。泰合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投資”和“選拔”,創業的關鍵詞則是2018年展望中總結的“供給”。

作為家庭剛性消費支出的一部分,教育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消費,是家庭和個人對未來的投資,從而具有與其他消費行業鮮明的不同——

首先,教育是供給導向行業:教育在當下中國的本質是選拔,選拔意味著優質教育資源總是相對稀缺。教育具有周期長、試錯成本高、結果不可逆的特點,註定了用戶求精不求多、求質不求價,因此嚴控教研教學服務,把關完課、續費、轉介紹,是所有初創企業必修課。

其次,教育是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行業:教育關係國計民生,最大的支付方是國家,2017年,全國財政第一大支出為教育支出3萬億(佔財政總支出20萬億的15%,GDP的3%-4%),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勢必會出現嚴格的監管。對盈利性教育機構的規範,成為2018年的主題。

因此2019年,我們認為教育有如下幾個關鍵詞:

1、監管

國家主導選拔,強監管行業本質也是準牌照生意

K12經歷大市場、小作坊的野蠻生長階段,最先受到政策強管控及落地,圍繞“減負”和“合規”監管力度空前,短期陣痛帶來合規成本提升、現金流壓力變大,階段性線下機構取締、整改已經在政策試點地落實,未來中小企業在資質、管理效率的劣勢將被完全暴露,而那些重視教育本質、體系紮實、效率高的各領域頭部玩家將從嚴厲監管中收益。

政策全面落地行業洗牌必將持續發生,頭部企業風浪過後會有整合集中機會。

2、素質

選拔的多樣化趨勢,帶來素質教育細分行業機會產生

隨著素質教育逐步被國家認可並出臺標準,更多賽道將逐步規範化、體系化,正如奧數走過的軌跡一樣。

音樂領域,VIP陪練以10倍以上規模領先優勢,成為細分賽道絕對領頭羊;編程領域,風口已起,產品本身類似遊戲化的及時反饋、成果榮耀等特性,有望實現高完課、續費,行業延展性更有學科結合潛力。

2019年將會是素質教育卡位的關鍵一年,頭部玩家有望定義新興學科規則。

3、獲客

在供給品質保證的前提下,界定生意大小的關鍵是用戶規模

教育是個矛盾的行業,小而精和做大做強有時看似不可調和。

2018年,幾乎所有教育創業公司都面臨著招生成本飆升的現實,學而思2018年投入超10億在網校獲客上,而部分在線教育公司的單客戶獲取成本動輒數千。

如果你覺得自己招生順利,那隻說明還在發展早期。在確保“續報率”這一行業最核心指標的基礎上,更大規模、低成本的獲取線索、轉化付費用戶,將是教育——甚至是所有to C行業——下半場比拼的核心能力。

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關鍵詞


歷史經驗看來,雖然教育是供給導向行業,但是真正進入長老院的門票,在於招生能力,不論這種能力是塑造應試體系造成的(好未來),還是網紅KOL造成的(新東方)。有了這張票,市值過百億美金才不是空談。

階級焦慮驅動,教育永遠不缺乏付費意願,如何利用先進互聯網及AI技術,通過更現代化的組織管理來提供優質供給、改變教育資源地域分佈不均的現實痛點,將是教育創業長期不變的主題。

同時,教育的公共服務屬性,要求教育公司不能一味追求財務回報,更需要講求社會價值。2019年,教育還將在“市場調節”與“政策管制”之間尋求平衡、在“培優”和“公平”之間尋找最佳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