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電磁波淺談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光量子解釋,人們開始意識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

電磁波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依次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電磁波淺談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毫米~1米之間的電磁波。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微波作為一種電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質通常呈現為穿透、反射、吸收三個特性。對於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幾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對於水和食物等就會吸收微波而使自身發熱。而對金屬類東西,則會反射微波。

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於交變磁場中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可參考電磁感應定律,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又由於渦旋電流的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

電流的熱效應:當電流過導體時,由於自由電子的碰撞,導體的溫度會升高。這是因為導體吸收的點電能轉換成為熱能的緣故。

電磁感應定律:法拉第的實驗表明,不論用什麼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

磁通量Φ(簡稱磁通,標量。設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個面積為S且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磁感應強度B與面積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平面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這種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所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