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一個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麼地步?

一個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麼地步?

最近一位創業界的青年才俊受不了失敗的壓力而自殺了,一時之間朋友圈刷遍了大家的哀悼和悲鳴。但有一位名人Y,在他的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則消息:

今天看到我的文章 《XXX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今天早上達到了10萬+……我的微信公眾號從未達到過10萬+,努力皆有可能……先高興一下,請朋友關注我的公眾號。

我不是這位名人Y的朋友,但是我的朋友把Y的朋友圈截圖發出來,並且註解:“你TM的腦子有病吧!”我也覺得,為“消費別人的死亡而換來的成果”沾沾自喜是有點奇怪的事情。

是的,這就是一種自私——只看到自己想要的,沒有顧及其他的能力。其實,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在生命當中,都犯過這樣的錯誤。

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名利心,也許是因為小我膨脹,也許是因為自己爽,反正都是有一個強烈的“要”和“不要”的需求。為了維護自己的這個強烈的需求,就會看不見別人的尊嚴、權益和需要,如果沒有覺知,繼續發展下去,就會造成極端的自私。

舉一些特別變態的例子。

多年前我在臺灣上一個療愈課,碰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她在課堂中,揭露了一個驚人的醜聞:她13歲的時候,母親為了不讓繼父出去找其他年輕的女孩,竟然強迫她把身體給繼父。到了18歲,母親怕這樣下去不行,繼父也老了,就把她隨意匹配給一位大她20多歲的老男人。多麼自私的母親,女兒在她眼裡,就是個趨利避害的工具。

還有周邊那些腳踏幾條船的男人,他們不就是隻顧著自己想要從A女身上得到愛情的滋潤,又從B女身上得到被崇拜的快感,再從C女身上得到財務的支持,就同時周旋在幾個女人之間,隱瞞欺騙各方嗎?

他們只看到自己想要的,沒有想到這對於對方來說是有多麼不公平,自己的行為又是多麼的卑劣。

一個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麼地步?

內心越是匱乏的人,越是自私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面對這種玩弄感情的高手,作為“受害者”一方,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要負嗎?

雖然這些愛情高手的演技很棒,要麼呈現出深情款款、專一不二的形象,要麼就是一副醉心事業忙碌不堪,所以沒有時間約會的狀態。但是,再好的演技也有破綻,為什麼會看不出來而被矇騙?

所以說,就像這些高手,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同時辜負、欺騙幾個人,那麼,那些被騙的人,何嘗不是為了自己的“要”(浪漫、柔情、寵愛的感覺)而不自覺的忽視了很多大大小小、擺在眼前的信息,而願意去相信這些薄倖男子的虛情假意和謊言?

所以,愈是內心匱乏的人,愈是自私。

因為他們必須不斷的向外抓取、索要,到了某種程度,不惜犧牲其他人巨大的利益來成就自己一點小小的安全感、滿足感、成就感,最可怕的是,他們還可以振振有詞、毫無自覺的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活得還心安理得。

舉個極端的例子,就會是那種變態的殺人狂,以凌虐他人為自己取樂。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我說的彩虹橋:

  • 一端是完全的無私,就像甘地、泰瑞莎修女那樣全心為他人奉獻的;

  • 一端就是那些極端變態、為了滿足自己某種感受而讓別人付出巨大代價的人。

我們自己是靠近彩虹橋的哪一端?如果你的生命中屢屢出現困難的生命情境,可能我們就需要回頭看看自己站的地方是否需要調整。總是犧牲他人利益成就自己的人,不會有幸福的生活。

不過我也認識一些非常自我中心的人,他們完全以自我的感受、利益為導向,周邊的人全都是容忍他們、包容他們、臣服於他們的人,不如此的人都叫他們趕跑了。

但是他們至少不會用欺騙來侵犯他人權益,或是說,那些為他們犧牲自己利益的人,都是心甘情願,不被欺騙的。明碼標價的交易,沒有人可以說什麼。這樣的人也是把人的自私做到了一種藝術化的極致,我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得不擰巴,不糾結。是什麼就是什麼,也無所謂,也能活出極致。

  • 是渣男就別裝情聖。

  • 是小人就別裝君子。

  • 想佔便宜就別故作清高。

  • 貪圖名利就別口說淡泊。

偽君子不如真小人。坦蕩承認自己是渣男的人,其實就一點都不渣了。

這個社會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真實的人。

···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