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胡鈺: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這指明瞭教師的使命,也對教師提出了要求。不論社會如何喧囂,不論利益如何誘惑,做老師就要一心一意,心無旁騖,以教書育人為樂事、為大事,在培養時代新人上下功夫。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的實質是通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培養青年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人格完善的人。好的教師,一定是為學與為人的典範;好的學生,一定是求知與求道的統一。

筆者在高等學校教育實踐中觀察,當代青年學生的困惑可以分為兩類:知識性困惑與成長性困惑。前者是傳統的教育內容,後者是當代的突出問題,重要的是,隨著世界形勢與社會運行復雜度的增加,隨著當代青年個性意識的增強,後者的分量越來越重。換言之,青年學生對方向性問題、方法性問題的疑惑越來越成為普遍現象。

在這種新形勢下,要做好立德樹人,就需要教師真正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師,在於引導;為友,在於陪伴。引導青年學生成長,在選擇方向中提高價值理性;陪伴青年學生成長,在克服困難中提高工具理性。

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目標上,要善於開展使命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全球視野、中國立場與青年擔當,當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日益需要更多的中國青年代表國家走向世界,既解決中國問題,也解決人類問題;善於開展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掌握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應對複雜矛盾;善於開展動力教育,以示範式教育、浸潤式教育來引導學生逐漸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點燃學生內在奮鬥激情,培養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內容上,要拓寬知識性內容,幫助青年學生豐富學識、增長見識;要提供創造性內容,幫助青年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新知的能力;要引入思想性內容,幫助青年學生進行價值判斷與道德認知,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形式上,要培育“從遊文化”,也即老師如大魚、學生如小魚,共同遊弋於知識的海洋中,共同發現多樣性的世界。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師生一道探索新知,教學相長,教書育人,成風化人。

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關鍵在於“熱愛”二字,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找到這種熱愛的情感,就能把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在教育事業上、學生成長上,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這種熱愛會帶來一種安靜、溫暖的育人氛圍,帶給學生一種從容、自覺的成長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一論斷對教師的使命給出了清晰的描述,其分量是沉甸甸的。作為靈魂的塑造者,教師自己要有著美麗靈魂;作為生命的塑造者,教師自己要有著健全生命;作為新人的塑造者,教師自己要站在時代前列。從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看,教師不僅要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也要成為社會大眾的良師益友,在傳播知識與思想、形成文化與文明方面發揮引領性作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與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而且是大事業,肩負著育人的重大任務,肩負著社會的文化使命,肩負著未來的無比希望。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成為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期待中國教育成為中國前進的強大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