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導讀: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到戲曲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人只知道京劇、黃梅戲、秦腔,很少人知道廣東湛江的“雷劇”。這個“雷劇”並非“手撕鬼子”的雷人影劇,但在意義上更甚“手撕鬼子”。雷州半島的雷劇,指的是雷州話戲劇,也叫雷州歌,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劇種。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雷州歌是雷州半島特有劇種,同時也是廣東四大劇種之一,最初叫“姑娘歌”,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也有說500多年的)。一開始是勞動人民用特有的強調,將生活的喜怒哀樂唱出來,與喊山歌有點類似。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80餘種腔調,生旦淨末醜一應俱全,在當地人看來完全不輸京劇,甚至更受歡迎。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90年代之前,雷劇是湛江地區最紅火的表演,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請戲班來登臺唱雷歌。群眾一得知要請歌班的風聲,會提前一兩天來戲臺下霸位置,丟塊石頭或者放張凳子做記號。更甚者是扛著草蓆鋪地上霸位置,到了開唱的時候全家老小就坐在席子上聽歌看戲。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時每個鄉都有一個土戲臺,就是專門為一年幾次的雷州歌準備的。重大日子,村裡就請歌班來表演。每次的雷劇開場,就是當地一年裡最熱鬧的日子,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會聞訊趕來“看歌”。臺上刀光劍影,臺下人山人海,外圍還有各種賣蝦餅、賣花生等小吃販子,小孩子在人海中穿來穿去嬉戲。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沒有網絡的年代,雷州歌的生、旦角色也是有“粉絲”的,只要唱得好又長得端正,就會有海量的粉絲,一點也不比現在的當紅“小鮮肉”差,在當地比鹿晗還紅!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粉絲們通常是30歲以上年齡的叔叔伯伯嫂嫂嬸嬸爺爺奶奶,他們非常的忠誠,一聽村裡準備請歌班來唱歌了,就會打聽是不是自己的偶像來唱的。知道偶像在那條村登臺了,鐵定走路都要走去捧場。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地的大人們都喜歡聽雷劇,並且每個人都能哼上幾句。在使用卡帶的年代,家裡的錄音機大多是放雷劇卡帶。在村裡走上一圈,雷州歌不絕於耳,要不是這家放就是那家放,或者村民自己唱。吖——嗆——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孩子其實是看不懂雷劇的,因為雷劇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不一樣,不是一首一首的,而是一套一套的,帶劇情的。《穆桂英掛帥》、《陳世美》、《樊梨花薛丁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經典都會被編成雷劇,一部劇通常要唱上好幾場(幾天)才能唱完。歌詞淺顯易懂,韻調朗朗上口,表演生動逗趣,非常出彩。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孩子而已,喜歡雷劇並非喜歡歌劇的本身,而是喜歡那份熱鬧,和臺上掉落的頭飾鏈珠。雷劇是晚上才開場的,白天孩子就會上戲臺去尋找前一晚演員們遺落的小頭飾和小珠子。其實這些東西大多是壞的,撿了也沒什麼用途,但孩子們撿在手裡就跟撿到寶貝一樣,滿心歡喜。那單純的年代,真是令人懷念!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世紀末,雷劇就慢慢降溫了。尤其是21世紀之後,電影、網絡以及各種娛樂節目氾濫的年代裡,雷劇的觀眾群就更加少了。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會熱衷雷劇,儘管上了年紀的人依然鍾愛雷劇,但總體上雷劇是走下坡了。不僅雷劇,在這浮躁的年代各種“非遺”項目都在慢慢淡去,而這些項目又正好就是當地歷史的沉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生活的根基,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廣東湛江大多80後不知,被你們遺棄的TA,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希望9年義務教育能重視這個現象,給孩子們少教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多教一些生活本質的東西。各種課外興趣培訓班,少教一些花裡花俏的東西,多教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祖宗留下的精粹,不能斷絕在我們的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