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我不是藥神》告訴你,有房子就有活下去的勇氣!

現如今這個時間段,早期的90後已經奔三,中期的90後已初涉職場,晚期的90後也已經快畢業。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我們都已經過了悠哉自在、任性撒嬌的年齡段,是時候面對社會的殘酷與洗禮,培養堅韌不拔的內心了。

《我不是藥神》告訴你,有房子就有活下去的勇氣!

寫給奮鬥中的青年及中年們

房子、車子,對於絕大多數的家庭而言,是不可規避的兩座大山,在2016年之後,全國房價的普漲,不僅是一線城市,連沿海城市、省會城市的購房壓力也不可小覷。不斷飆升的房價不僅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甚至看完了都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

有人說,在大城市,你有多少能力,就有多少回報。也有人說,一個985本科畢業在北上廣為了生存苟延殘喘,還不如回到三四線城市可能獲得風生水起。現實生活中,總有人為“畢業後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而徹夜不寐。

人由心擇路,路因人而異。

你享受著大城市的公平和機遇,就要承受著它的冷漠和壓力,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因為年輕貧窮而產生的用力熱烈才是終日在你腦海裡迴盪的東西;

而如果你享受著小城市的溫情脈脈,它的裙帶便會要求你配合它變得事故圓滑。

《我不是藥神》告訴你,有房子就有活下去的勇氣!

房子為什麼那麼重要?

近日,《我不是藥神》刷爆了每個人的朋友圈和微博。原計劃7月6日上映的電影,但因為火爆的點映和良好的口碑,提前到了7月5日零點上映。到目前為止,豆瓣上已經有40萬多人給它打出了9.0的高分,取得了首周13億的票房成績,被稱為有溫度的佳作。

大家在熒幕前喟嘆電影中人物多舛的命運,更心痛於生命在“病魔”鬥爭中的脆弱。

劇中的這段臺詞,催人淚下: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

但如果沒有房子,連這3年的藥,也沒有了。

當一個人被貧窮逼得走投無路時,他就很難顧及什麼道德、廉恥、法律、情誼,他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一件事,目標都很明確:活下去。

這世間,比房子更重要的事,真的太多了。但沒有房子,卻連治病的底氣也沒有了。

所以在自己有經濟能力的時候,

購置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