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美國海軍戰略大調整!低下傲嬌頭顱,這艘船發出明確信號

轉型迴歸!美國海洋戰略轉型發出明確信號!勢比人強,美國向現實低頭,終於從海上武器裝備領域開始。近來,美國白宮明確表態,不會批准軍事委員會所提出的在2019財年建造該年度第二艘瀕海戰鬥艦的計劃,而是支持海軍建造下一代護衛艦。美國為何做此決定?為什麼說這是海軍戰略調整的一個重要信號?咱們來看看。

美國海軍戰略大調整!低下傲嬌頭顱,這艘船發出明確信號

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比全世界其他國家之和還要多得多,核潛艇雄霸天下,大洋艦隊橫行,總體實力世界超一流。那麼,它有什麼需要向現實低頭的呢?其實,倒不是說它們現在不行了,而是說終於開始從絕對領先跌落凡間。要知道,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如同外星軍隊一般的存在,世界上再無可過招之敵。從那個時候開始,航母、核潛艇突然失去了競爭,似乎成了屠龍之術,幾無可用武之地。為此,美國海軍轉變戰略,提出了“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等思想,也就是一統海洋之後,劍鋒直指全球任何國家的淺海、近海,航母只是大後方,輕型軍艦當做先鋒就可以橫掃一切。2002年,美國海軍提出“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的概念,其“近海戰略”正式替代了“遠洋戰略”。

美國海軍戰略大調整!低下傲嬌頭顱,這艘船發出明確信號

在這一戰略轉變的要求下,瀕海戰鬥艦應運而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自2002年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設計,首艦2006年9月23日下水,2008年服役,目前總服役數量至少8艘,並持續建造。2018財年有3艘獲得資金支持,2019年卻直接縮水為1艘。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來看瀕海戰鬥艦是個怎樣的存在?這種瀕海戰鬥艦最引人關注的是速度以及可根據戰鬥任務類型靈活調整的模塊和較淺的吃水。它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在敵方淺海行動,快速機動擺脫岸艦導彈、常規潛艇、導彈快艇等武器的堵截,在敵方防禦薄弱環節投放特種部隊等,越過沿海的游擊戰騷擾,直搗敵方內陸。瀕海戰鬥艦航速可達40節,武器配備主要有艦炮、防空導彈、機槍、直升機等。可以看到,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十分霸道和傲嬌的武器,它的作用發揮,建立在己方具有絕對海空優勢的基礎上。然而,一旦遇到強手,這樣的戰鬥艦就暴露了戰鬥力可憐的嚴重缺陷。遇到強敵時,美軍有句口頭禪:“我們該怎麼辦,向他們吐口水嗎?”瀕海戰鬥艦顯然會將他們帶向這樣的境地。

美國海軍戰略大調整!低下傲嬌頭顱,這艘船發出明確信號

時移世易,隨著武器裝備科技水平快速發展以及非對稱作戰的熟練運用,美軍獨霸天下的“近海戰略”逐漸成為空中樓閣。尤其是面對中國海軍的崛起以及俄羅斯海軍的緩慢復甦,美國“近海戰略”面臨必須調整的命運。這種信號此前已經出現。大家都知道,美國近幾年還先後下水了兩艘DDG-1000型驅逐艦,號稱世界最強,別號“星河戰艦”。這種軍艦堆砌了一堆先進技術,但這些技術無法發揮設計性能,系統性優勢也無法展現,而且毛病多發。更要命的是,這也是一種“近海戰略”的產物。其目的是在近海快速攻擊敵方軍艦和向陸攻擊,但在立體化戰爭的今天,DDG-1000同樣存在打擊能力不足、自我生存能量不強的尷尬。這倒不是因為美軍造艦能力不強,也不是科技不行,而是把這種軍艦用途設想得太過簡單粗暴,只考慮了自身的發展優勢,沒考慮到對手的反制能力也會水漲船高。目前,該艦已經從最初計劃建造32艘縮減為建造3艘。

美國海軍戰略大調整!低下傲嬌頭顱,這艘船發出明確信號

“近海戰略”走不下去了,美國海軍的下一步怎麼走?那就是重回傳統的海戰模式:爭奪制海權。為此,美國重新加快大艦製造,豐富軍艦體系。比如,這一次公開支持轉向建造FFG(X)護衛艦,同時計劃重啟已經下馬20多年的2萬噸級CG-X巡洋艦。如此一來,美軍的制海權必然重新得到加強。這看似對其他國家是個不利的消息,但卻也是其他國家不再完全被動的一種象徵。禦敵於淺海之外,在深海掰手腕,何嘗不是多極世界的一種進步?在這個多極化的進程中,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世界前所未有之變局,諸位正在見證、參與,當倍感榮幸和自豪。讓我們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