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王濟武: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國家競爭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

8月8日,以“定力與奮進”為主題的通威·2018(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在四川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隆重舉行。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澳大利亞第26任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中國品牌之父、中國品牌節組委會主席艾豐,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原參事郎志正,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範毅,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楊林興,成都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周先毅,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鄒廣嚴,中國國際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吳國迪,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啟迪控股董事長、清華大學MBA校友會會長

王濟武,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景海,廣西金嗓子集團董事長江佩珍,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依文企業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副董事長夏華,著名大數據專家、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中心主任周濤等政府領導、國際前政要、品牌專家、知名企業家、著名學者及主流媒體等兩千餘人出席開幕式。

王濟武: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國家競爭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

王濟武: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國家競爭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

啟迪控股董事長、清華大學MBA校友會會長王濟武在《經濟崛起理應科技為先》主題演講中表示,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未來國家競爭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在信息革命完成後,下一輪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的革命。既要有足夠的科技集成,又要有市場規模,目前看來只有中國和美國。所以,“中美之爭”就是人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需求必然導致的。

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戰,一定要重點投向科技研發。原來產業的劃分按照一產二產三產,但從現狀出發,一產高度融合,未來一定會分解成實體經濟、服務經濟、研發經濟,而研發經濟就是人類未來競爭的重點,是大國競爭的重點。以人工智能、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為研發的經濟,是應對“中美之爭”以及中國崛起的重要通道,重視研發經濟,尤其重視以信息生命和智能為領域的研發經濟,打破原來的一二三產業升級,發展研發經濟,研發也是經濟。

此外,擴大開放,人類科技研發、產業升級越來越依賴於技術集成,越開放越能集成,就越能集成各國優勢推動科技進步。同時要注重協同,特別是在技術集成、市場規模等方面。

成都市政府在加快品質成都建設,不斷提升品牌培育能力,大力實施成都造、成都服務品質提升行動中,緊密圍繞成都製造2025規劃,開展標準創新型企業,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創建活動,促進都市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品牌化發展。

王濟武: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國家競爭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

以下為王濟武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各位為中國品牌事業作出巨大努力的同仁們,上午好。特別感謝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組委會對我的邀請,也感謝王永主席對我的介紹。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做一個關於品牌以及科技主題的交流。先簡單做個自我介紹,我叫王濟武,這個名字非常好記,因為陸克文先生走了,克文和濟武是一個意思。

啟迪控股是做科技服務、科技孵化、科技產業投資的企業,我們這家企業業務模式比較特殊,我想用簡單幾個數字介紹,第一個是清華大學最大的企業,資產規模是2500億,第二個在全世界範圍內做科技園孵化器最大的企業,目前在全世界建立了300個以上的科技園和孵化器基地。幾乎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創新有活力的地區都有我們的團隊佈局。目前至少有12項產業在中國和世界排第一。旗下控股十家上市公司。這就是啟迪控股的簡單介紹。

我想談的是一個科技課題,我是中美貿易戰的專家,所以我談的話題對中美貿易戰還是有一些啟發。因為我長期做科技服務和科技投資,我也在研究人類科技產業升級的歷史,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科技產業升級的歷史和各個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是同步的,最早第一次人類產業升級因為是在中國的西周時代尼羅河時期,那個時候沒有產業,到處打獵大禹,第一次固定下來從事農業產業,農業產業帶來了埃及文明和中國幾千年農業文明。成都典型的建築就是都江堰。我們回顧大秦朝崛起歷史的時候,強調有商鞅變化,最突出一點還是農業。秦朝是一直以農業為根基的,在戰國曆史上,只有他們這個國家在成都這修了都江堰,在陝西修了鄭國渠,還在我老家修了秦淮河等重要水利工程,其實當年的新興產業農業的重大基礎設施,可以這麼定位。所以那個時代做農業產生了一代霸權。

第二個是英國這個時代,所謂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以紡織業為發端的產業升級和革命。第三次是在德國和美國,以電氣革命,汽車、電話為代表的產業革命。最近一次產業革命在美國發起,同時中美高速成長,信息產業的升級。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強國非常顯著的和這些產業革命高度關聯,產業文明當然和科技是高度關聯。

總結和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這幾輪產業升級科技革命與大國崛起,發現裡面有一些清晰的規律。第一個規律是很明顯的,產業升級的趨勢是向高級狀態進行升級,第一次產業重大變革是農業,解決人吃飽的問題,是吃飯的問題。第二次產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圍繞著穿的問題,紡織業,織布機發明解決衣服的問題。第三次產業革命是德國和美國,是解決住和行的問題,有了電燈,電燈給我們的居住狀態,汽車跟出行狀態產生巨大變化。最近是信息社交需求進行了突破。所以未來下一次產業革命很大概念會發生在人的更有尊嚴的生存這樣一個領域,先吃飽,再穿暖,再住得好、行得好,再到人的社交、信息交流,獲得一個升級,再下一個就是人類有尊嚴的生存。所以我認為從這個角度分析,未來生命科技和人工智能科技一定是未來下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升級最主要的戰場。

第二個我們總結過去的趨勢,可以發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一個科技集成趨勢越來越明顯,從前的科技比如西周,做農業的科技革命,從祖先開始就一直研究種地。英國織布機開始需要技術集成度越來越高,需要更多領域的科技集成,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重要趨勢,就是越來越不是個體化進行成果創新,而是多個領域、跨界跨地域的技術集成,因為技術集成對規模有更大的需求。第三,產業升級過程中對人口也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第一代有75萬人口,第二代有50萬到800萬這樣的人口,同期先進的國家是荷蘭,荷蘭為什麼沒有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因為荷蘭只有150萬人口。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德國和美國,後來還有俄羅斯,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德國有接近八千萬人口,日本有七千八百萬人口,俄羅斯一個多億人口,美國有1.6億人口,而同期英國和法國只有4100萬和4200萬人口,工業革命和工程師人數規模、研發人員人數規模以及統一市場規模的影響越來越大。

因為這三個趨勢,產業向人性需求的更高層次升級,科技向越來越集成化升級,對研發人員的需求越來越高成為一個趨勢。所以信息產業革命只有中國和美國只獲得了巨大發展和成功,因為我們都吻合這三條,包括科技集成,包括規模。恰恰我們看到不管是英國、歐洲、德國、法國、意大利,他們沒有在這一輪信息科技革命中獲得更大收益,是中國和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所以根據經濟史和科技創新史、產業升級史研究,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未來的產業突破方向、未來國家競爭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在信息革命完成以後,下一輪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既要有足夠的科技集成,又要有市場規模,只有中國和美國。所以我們看到中美爆發了什麼什麼戰,這就是人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需求必然導致的,也就是隻有中美能夠從事下一輪科技產業創新、科技產業升級和革命。

最後一輪科技產業創新和升級,基本上是人類最後一次重大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基本上人類一旦完成了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的突破,基本意味著人類自身成了上帝。現在我們投資的生命科技已經能做到,比如說幹細胞技術能做到讓人年輕20歲,能讓60歲的女人生孩子,基因可以能做到基因修復,提高癌症有效治療率,意味著人可以更長壽、更年輕,再下一步就有可能獲得接近於永生。人工智能也是獲得了很多突破,我兩年前建議我們的無人機團隊能拓展一下無人機巡警,用無人機替代110,今天這個業務已經廣泛開展,變化非常快,在兩年前提議,到現在廣泛應用,央視上還看到無人機集群表演,是我們公司做的。科技進步非常快,而且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還有趨勢結合起來。北京有一家公司研發出了第一個克隆寵物犬,商業化的,我們國家第一個商業化的克隆狗做出來了,花了40萬的成本。意味著形成最後一次突破,中美一定會在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幾個產業發生重大沖突,自然就有中美貿易戰。

第三個方面,根據科技發展趨勢討論,中美貿易戰是跑不了的,我們想韜光養晦也不可能的,到底該怎麼打?第一個看法,一定要重點投向科技研發,原來產業分級分一產二產三產,這個不符合現狀了,一產高度融合,未來一定會分解成實體經濟、服務經濟、研發經濟,研發經濟就是人類未來競爭的重點,是大國競爭的重點。以人工智能、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為研發的經濟,是對付中美之爭以及中國要崛起的重要通道,重視研發經濟,尤其重視以信息生命和智能為領域的研發經濟,打破原來的一二三產業升級,發展研發經濟,研發也是經濟,這是一個辦法。

第二個辦法,擴大開放,人類科技研發、產業升級越來越依賴於技術集成,越開放越能集成,就越能集成各國優勢推動科技進步。第二輪新的產業革命更加註重市場規模,越開放越有市戳楷模,所以開放和集成的客觀條件。第三個是協同,技術集成也好,市場規模也好,都依賴於更廣泛的協同。我在研究科技史、研究產業史的時候有一個意外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但是為什麼德國打一戰也輸了,二戰也輸了,我發現一個協同,雖然產業革命在他們國家發生,但英國還是贏了,因為英國有一個英聯邦,有一個廣泛的世界範圍內的協同。他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協同作用,所以大陸國家是有天然的地緣劣勢,這些島國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協同優勢的。

所以第三個措施,在開放和技術集成、研發經濟這兩大措施以外,可以擴大全世界範圍內的,還是要有一些盟友。島國可以做協同,我們的反制措施,我們是不是應該主動和這些島國做協同,英聯邦是一個發展方向。我們看到英國劍橋大學科技園封頂的時候,英國政府特別重視,女王也來參加。英國科技界精英也有意願擴大合作。我也看到了我們從前的老師,美國的斯坦福科技園、三角科技園,正因為他們封閉,我們開放、拓展,我們把他們甩出幾條街了。所以我相信擴大開放、擴大全世界科技和產業的協作,吻合技術集成趨勢,吻合規模需求,是未來的成功之道,也是中國和美國如果要有一場什麼戰的話,中國要想取勝,需要走的道路,以科技為中心,以研發為中心,擴大開放,擴大集成,擴大協同,擴大我們的規模。

謝謝大家!

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已於8月9日圓滿落幕,本屆品牌節首進成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揚品牌精神,聚集各方之力,廣納百家之言,助力成都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及影響力,助推成都企業創新發展,幫助成都市政府加快實施成都發展新經濟、培養新動能目標,為品質成都建設帶來新亮點。

中國品牌節成立於2007年,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被譽為中國品牌界的奧運會,先後在北京、青島、貴陽、大連等城市舉辦,目前已經成為了中國品牌活動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宣傳展示中國自主品牌形象的綜合傳播平臺,同時也是中國品牌的鏈接與提升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