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從IP到挨批,《愛情公寓》經歷了什麼?

從IP到挨批,《愛情公寓》經歷了什麼?

電影《愛情公寓》的票房終於跳水了,從首日3億元一下子跳到了單日不足400萬,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跳水冠軍”。

但對於這種極端表現,大家卻一點不奇怪,甚至有人因此而歡呼:它不跳水,中國電影才完蛋!

01

《愛情公寓》本是一個躺著也能賺十幾億的超級大IP,作為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的劇集,《愛情公寓》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記憶,許多粉絲就是衝著這份情懷和青春回憶走進了電影院,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愛情公墓”,憤怒之情可想而知。結局我們看到了,票房跳水,口碑撲街(豆瓣評分2.8,逼近史上最低的《逐夢演藝圈》(2.1)),有粉絲當場表示脫粉:“粉絲的情懷被按倒在地上摩擦,太不尊重粉絲了,汪遠韋正一生黑。”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還有粉絲調侃:《愛情公寓》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類型:詐騙片。

更諷刺的是,很多網友紛紛跑去給《逐夢演藝圈》打高分致歉。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02

《愛情公寓》究竟做錯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已經很清楚,這裡不再贅述,我只想通過這件事告訴大家一個顯而易見但卻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實:粉絲是IP成立的基礎,口碑是IP勢能的體現,不尊重粉絲別說IP,你連“P”都不是!

客觀講,IP與粉絲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IP往往處在較高的位置,充當著標杆和偶像的角色,粉絲對於IP往往是崇拜和仰望的,正是這種關係的不對等,造成了商業化過程中對粉絲的種種誤解,比如:粉絲=腦殘,因此,無論偶像做什麼他們都義無反顧的支持,就像這次《愛情公寓》打著IP的旗號收割粉絲的智商稅一樣,在傳統認知裡,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問題的。

《愛情公寓》的口碑撲街,讓某些投機者認清了一個事實:粉絲不腦殘,也不是沒有思想的流量,她們有自己的信仰和判斷標準,她們對IP或者偶像並非無條件地追隨,而是有精神和心理訴求的,如果這些訴求得不到滿足了,她們也會義無反顧地轉身離開,甚至拿起手中的武器——口碑,來堅決予以回擊。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比如鹿晗的一位前粉絲這樣表達她脫粉的原因:

“就這樣一直到一兩個月前,興許是過了“熱戀期”,開始留意到他演技的不足、音樂作品質量的下降,而且對部分鹿飯攻擊其他藝人(尤其鹿晗的節目搭檔迪麗熱巴)的行為感到不滿。而當初他對我的滿滿的正能量的支持也不再像開始時那樣明顯。此時我已經找不到繼續高度關注鹿晗的意義了。”

跟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她當初喜歡鹿晗並非僅僅因為臉蛋,而是因為某種勵志的信仰,偶像是她精神世界的美好投射,如果偶像自己都不再努力,當然就失去了追隨的價值。

03

對粉絲的種種誤解是導致粉絲營銷做不好的根本原因,很多品牌名義上打著粉絲經濟的旗號,背地裡卻做著收割流量的勾當,功利心太強,只想著變現,不肯在粉絲身上長期投資,需要的時候就找幾個流量明星收割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就愛答不理。

這是對粉絲和粉絲營銷的嚴重誤讀,粉絲營銷的本意是幫品牌交朋友,尋找支持者,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從弱關係轉化為強關係,這是一個長期經營的過程,需要以誠相待,而非唯利是圖。

IP就像一個社交賬戶,需要不斷往裡面充值,才能保持口碑的熱度和粉絲的忠誠度,充值的方式就是持續的內容輸出,比如圍繞迪士尼的動畫IP,會不斷的更新內容和一系列的周邊產品;明星藝人也一樣,也需要通過影視和綜藝作品來維持熱度;三隻松鼠、江小白花重金打造自己的動畫片,道理同樣如此。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江小白動畫

內容是塑造IP人格和價值觀,製造社交貨幣的重要方式,粉絲的粘性就來自於對這種社交貨幣的消費,如果只知一味透支,遲早有耗盡的一天,甚至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就像《愛情公寓》,積攢了長達十年的社交貨幣被一部爛片敗光了,這個IP恐怕再也不能用了。

04

重新認識粉絲,重新界定品牌、IP與粉絲之間的關係,這是做好粉絲營銷的前提,但現實中有太多反面的案例,太多打著IP的旗號卻把粉絲當韭菜收割的反面教材。

比如頻頻爆出醜聞的明星餐飲店。

2017年3月,包貝爾的辣莊火鍋被曝光使用牛血代替鴨血;

2015年8月,韓寒開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被查出無證經營,2016年武漢店因為鼠患問題關門。

从IP到挨批,《爱情公寓》经历了什么?

還有孟非小面,剛開店時無比火爆,如今卻陷入關店潮。一位吃過的粉絲表示:“難吃!吃的是情懷,打著自己有光環的幌子,把重慶小面在外地的名聲都做爛了!

誠然,情懷不能當飯吃,粉絲也不是傻子,打著IP的旗號而行收割之實,最終的結局可能比“愛情公墓”還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