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同樣是出來混的,為什麼你越混越差?

在職場上,當員工在工作上開始缺乏工作熱情,從來不主動要求做事,只是很拖拉的應付了事;生活上不求上進,非常滿意自己的現狀,空餘時間只花在娛樂消遣上,從不為自己充電增值時,這就說明,你已經進入到了你的舒適區,在這裡人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會隨之降低,同時大腦會使你產生一種錯覺,我很好,很滿足!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這樣一步步從“安樂”走向“死亡”。等到外界環境變化影響到了他的處境時,迫使其不得不做出改變時,內心才突然覺醒,但此時,時代的潮流,良好的機遇,美好的時光,已經離他遠去。

同樣是出來混的,為什麼你越混越差?

形成職場“安樂死”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這其中包括有的是因為企業文化或薪酬體制不合理,員工在企業一邊努力熬著的同時並沒有打磨自己的技能,時間長了,員工的激情消磨殆盡後,就再也離不開這家企業了;有的是因為自身缺乏職業規劃,得過且過;有的因為沒有正確審視自己,不能瞭解自己,沒能發現自己的價值,隨波逐流,最後被時代所遺棄。

那應該如何走出舒適區,避免職場安樂死,避免越混越差呢?以下幾點需要重點注意。

1. “淪陷”舒適區時要勇於脫離出去

舒適一詞的本意是正面的,是美好生活的體現之一,但在生存競爭這條路面前,它卻是一道障礙,不將其突破搬走,就無法在這條通往生存的路上繼續前行。一旦發現處在自己的舒適圈當中,不要慌張,因為不是你一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既然別人可以脫離,那你也可以!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冷靜思考自身目前是處在怎樣的舒適區當中,是晉升無望,還是收入方面無法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其他方面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此刻,需要提醒自己,是時候做出改變,勇於脫離出去了,但如果無法馬上離開舒適區,也請你先埋下脫離舒適區的這顆“種子”,不能就此“淪陷”而無法自拔。在舒適區中嘗試一點點突破舒適區,直至最後成功突破舒適區。

2. 逼迫自己掌握一門可以即使離開企業後也能立足社會的技能

在職場當中,我們要區分工作與職業的區別,英語上,工作的拼寫是job,而職業的拼寫是profession;工作是大家謀生的手段,一個單位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完成任務,單位支付我們工資和獎金,就兩清了。而職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意味著你願意長時間在這行業裡從事著,你會去主動了解這一行業的背景,趨勢、發展現況及運作模式,希望以後你在這行業裡有立足之地;這就是兩者的區別,所以,我們要思考,假如有一天企業倒閉了或者是你被裁員了,我會做什麼?能做什麼?我的生活水平會比以前下降嗎?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到的,所以,你要時刻保持危機感與競爭感,掌握一門讓自己即使離開企業後也立足社會的技能。

同樣是出來混的,為什麼你越混越差?

3. 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做到無可取代

混跡職場,那就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不斷的往上爬,升職加薪就是典型的中一種表現方式。如果你混跡職場不是這個目標的話,sorry,職場不適合你,因為你沒見識,缺乏競爭意識,缺乏危機感;你想想,如果你從事的工作簡單重複,隨時一個實習生都可以代替你的話,那企業為什麼要花那麼高的人工成本來養你,讓實習生做不就挺好嗎,還更好用聽話呢?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包括你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業務、市場利潤、各類資源等,甚至企業失去你後在行業中的地位也會下降……只有你在企業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在企業當中擁有無法代替的地位時,那你在企業當中就佔據了主動位置。

總得來說,在職場上,我們要主動出擊,要做引導者,引領自己,擁抱變化。被動的後果就是你被迫選擇,不能自己做主宰者。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故步自封,自欺欺人,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永遠在自己的階層裡面努力。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一起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