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王陽明名言十句,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28歲考中進士,一生仕途坎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明隆慶元年(1567),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從祀孔廟。

1、所謂尊德性而道問學一節,至當歸一,更無可疑。

所謂推崇道德而講求學問,理應歸一,這一點更無可疑。

2、人人心中有仲尼。

出自《王陽明全集》。孔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王陽明名言十句,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3、心之良知之謂聖。

出自《王陽明全集·卷6》。心之良知就是聖人。

4、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王陽明全集卷·20》。歷史上各種聖人都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良知乃真正是吾師。

5、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所謂“道”,乃天下之公道;所謂“學”,乃天下之公學。公道公學並不是朱子的私有財產,也不是孔子的私有財產。天下之公道公學,人人得以言說議論。

王陽明名言十句,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6、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學習貴在自得於心。若求之於心而以為非,則其言雖出自孔子,亦不敢以為是,更何況遠不及孔子的那些人的言論。若求之於心而以為是,則其言雖出自平常百姓,亦不敢以為非,更何況其言出於孔子者。

7、今世學術之弊,其謂之學仁而過者乎?謂之學義而過者乎?抑謂之學不仁不義而過者乎?吾不知其於洪水猛獸何如也!

當今之世的學術之弊,是說學問過度地講求“仁”或者過度地講求“義”,還是指追求“不仁不義”而發生過錯呢?我不知這類學問之於“洪水猛獸”的危害又有何區別?

王陽明名言十句,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8、縱格得草木來,如何反來誠得自家意?

縱然將天底下一草一木的道理全部掌握,又如何能反過來使得自家的意識活動正確無誤。

9、及在夷中三年,頗見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這裡意思,卻要說與諸公知道。

選自《傳習錄》。及至在龍場驛三年期間,頗能領會其中意思。乃知天下事物本來就無法用格物工夫窮盡的,格物工夫只能在自己的身心上著手,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以實現的,便自能有一種擔當精神。這層意思,卻要告知諸位朋友知道。

10、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因而心中默唸道:“如果聖人在此,將有何言說?”忽然有一天深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意,睡夢中彷彿有人在耳旁說話,不覺歡呼雀躍起來,侍從們都很驚訝。於是始知聖人之道就在我的性中,向來求理於事物的做法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