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曹家渡·李家花園的故事

曹家渡·李家花園的故事

李家花園(王震坤繪)

(文中“我”均指代本文原作者)

五十年前的曹家渡,茶館(上海人叫茶館店)特別多,我的童年差不多是跟著爺爺在茶館裡度過的。他喜歡聽書,帶著我他可以一孵就半天。

說大書的,喉嚨都很響,《說岳全傳》、《楊家將》、《薛平貴正西》、《薛剛反唐》、《水滸》……我都是先聽了說書以後才去翻書的,弄堂口有小書攤,我最先看的都是連環畫。弄堂口還有大餅攤、豆漿攤。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舊時茶館說書照片

我們一幫小孩喜歡圍著看稀罕,那是一種難描難繪的猴急相,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圍坐地上,大餅一出爐就搶,手被燙得嘶嘶叫,左右輪流跺著腳,趁熱一口下去,齜著牙,閉眼陶醉半天,演小品似的。

不同時代印記的曹家渡,可能大相徑庭,我所記憶的曹家渡,是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曹家渡,那時節的曹家渡風貌和1949年以前的格局區別不大,中間一個“島”,環島依次是甬幫滬西狀元樓、曹家渡郵電局、春園茶樓、新華書店、滬西百貨、自行車商店……島外由北開始是滬西電影院,16路、13路電車終點站、45路終點站,沿路全是密密麻麻的商店,我們最流連往返的糕團店、餛飩店、生煎饅頭雞鴨血湯鍋貼、油豆腐粉絲百葉包,南面“太平裡”,華光劇場,高榮新村,東面就是康定路餘姚路23路電車終點站……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滬西電影院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滬西電影院的前身滬西大戲院所在地圖位置

隆興坊的隔壁,就是翰綬坊與李家花園,按現在的分類,李家花園是“花園洋房”,翰綬坊是英國式聯體別墅,而隆興坊就是舊式石庫門了。隆興坊的西鄰是一家齷齪的翻砂廠,從東往西,一蟹不如一蟹。

舊式石庫門還很倒黴,聽大人說,早年它火燒了一次,“消防烏龜”(舊上海對消防的蔑稱)因為隔壁的翰綬坊肯出金條,隆興坊的人摳門,就決定保翰綬坊而放棄隆興坊,用消防龍頭逼住火勢不讓蔓延,結果隆興坊被燒得烏焦巴弓,後來的隆興坊都是在原來的殘垣上翻造的,自然比較破敗,五十年代的隆興坊到處是亂搭亂建的灶披間、三層閣甚至無以名狀的、奇形怪狀的前樓後廂房。大量低收入的人群湧了進來,嘈雜不堪。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亂搭建的灶披間、前樓後廂房

石庫門燒沒了,石庫門的架子還在,隆興坊重建後仍然保持“11支弄”、“18支弄”、“21支弄”的編制,我家是18支弄4號,沿邊一條大弄堂,過火前的花壇和石砌的“淘米池”還在,淘米池相當大,接水龍,一到夏天就是孩子們的游泳池,大弄堂是石階路,前接康定路,後通餘姚路,沿著大弄堂一字擺開的是公用電話、菸紙店、醬油店、煤球店、棺材店、綢布店、日雜店、米店……

23路電車在我們弄堂前開過,它有個站,站名就是“李家花園”。

那建築是中西合璧的,坐落在康定路上,斜對面就是著名的“金司徒廟”,後來改稱“萬春街”,依稀記得李家花園是有西班牙筒瓦和巴洛克陽臺的,然而大廳門楣以及廳內的藻井卻都是傳統的,園內花木葳蕤,有魚池竹林,魚池壁上長著長長的青苔,院門外面還有綠色的裙柵。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康定路萬春街一景

學齡前我們喜歡在花園外窺探,上學後,李家花園的小主人———李家妹成了我同班同學,還是一個功課小組,常常隔著綠色裙柵和我們說話,蝴蝶結,揹帶裙,白皮鞋,邀我們進去聽琴,吃巧克力,那還是“文革”前的事,現在想來真像童話。

李家爺爺很陰沉,從來不和我們說話,大人都說他以前是洋行的大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李家妹寡居的母親,大人們都叫她汪小姐,那時三十來歲,皮膚白皙,穿著摩登,常在花園裡輕輕朗誦,每看到她昂頭走過,隆興坊穿花格子襯衫的阿飛們就要狂吹口哨。

但她對我們始終很謙和。觀察她的生活才知道什麼是“小資”,什麼才是“一種骨子裡的東西”。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花園裡讓人從容的閒適,捧一本小說享受小資情調

你可以很時尚白馬,但不是小資;你也可以很高雅、含蓄、唯美,但還不是小資,“小資”說到底是一種東西方文明調和後的結晶物,一種並非“秀”給人看的、很自愛的浪漫情調和人生態度,在周作人那裡,是一種“難以學會的,不問苦樂貧富都可以如此從容的閒適”,在汪小姐,則是午後捧一本翻譯小說坐在紫藤花下獨自傷感,或夜半時分為過去的歲月彈一曲蕭邦的《夜曲》。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曹家渡舊景

2000年的夏天我突然想去看看闊別的李家花園,門開了,是已經大大發福的李家妹,倒還記得我,可李家花園已經難以辨認了,綠漆裙門當然沒有了,到處是鉛絲,到處是爛木頭,曾經那麼堂皇精緻的花園建築現在亂哄哄地像個動遷房,李家當年被掃地出門後,花園被房地局某“管養段”長期佔為白鐵車間,後經過20多年的追討,總算回到李家手裡。

“你媽呢”?早去世了。她說。那天揪鬥後,就被押送回鄉,回鄉不久就自殺了。我聽了木然半晌,原來她早就不在人世了。那魚池,那琴,那吟誦。

幾乎所有的鄰居都說她“想不開”,我倒以為她值得我們尊敬,曹家渡多少也有一個“寧為玉碎”的人吧。

前些年我又路過李家花園,發覺打樁機已在那裡轟鳴,隆興坊也動遷掉了,當年糟踐汪小姐的人們也都老了,而且分得了很滿意的房子,他們集中居住在歷史的深處,那地方在曹安路,叫“封浜”。

本文作者胡展奮,繫上海報業集團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曹家渡·李家花园的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