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數學考試不及格,最後卻成為數學家,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法國人埃爾米特是世界上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但是他一生中的數學考試,卻從來沒有及格過。

埃爾米特曾任法蘭西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巴黎大學教授,是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在函數論、高等代數、微分方程等方面都有重要發現。

1858年,埃爾米特利用橢圓函數首先得出五次方程的解;1873年,證明了自然對數的底e的超越性;在現代數學各分支中以他姓氏命名的概念多如牛毛,如“埃爾米特二次型”、“埃爾米特算子”等。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卓有建樹的數學家,大學入學考試卻考了五次,而且每一次落榜原因都是因為數學成績不及格。

數學考試不及格,最後卻成為數學家,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更有趣的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每個學期考試,埃爾米特仍然無法過關,因為數學這一科他總是不及格,以至於畢業都成為問題。最後,還是校長特批,網開一面,勉強允許他畢了業。

可是,畢業後的埃爾米特,因為數學成績太差,考不上任何研究所——無法繼續碩士學習,只好找了一份批改學生作業的助教工作餬口。這一助,就是25年。

就在這25年裡,埃爾米特發表了代數連分數理論、函數論、方程論……數學成就遠超過當時所有大學的教授,卓著成果讓埃爾米特名譽天下。

因為他在數學上的卓越成就,49歲時,巴黎大學聘請他去擔任數學教授。在此後的又一個25年裡,幾乎整個法國的大數學家都出自他的門下。我們現在無從得知他在課堂上採取如何的方式進行授課,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他的課程,從沒有考試

數學考試不及格,最後卻成為數學家,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埃爾米特認為,一個真正學習的人是無須考試的。他說:“學問像大海,考試像魚鉤,老師總想著把魚掛在魚鉤上,那魚怎麼能夠在大海中學會自由、平衡的游泳呢?”

他對考試深惡痛絕,認為,真正的知識——數學知識不再課本上,考試會將學生學習圈定在課本小圈子裡,使學習變成一種無意義的機械組合,不會產生新知。他說:“數學課本是一灘臭水,是一堆垃圾。數學成績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搬垃圾。”埃爾米特自己總是花許多時間去看數學大師,如牛頓、高斯的原著,他認為在那裡才能找到“數學的美”。

一個數學都考不及格的人,卻在數學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

一個不會給學生出題考試的數學老師,其門下許許多多的學生卻成為了數學大師……

這個“數學成績與數學成就”的二律背反,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們當下“用分數評高下,以成績論英雄”的考試評價方式到底科學否?這種評價方式,是否埋沒了許多的數學天才、葬送了諸多的數學大師?

數學考試不及格,最後卻成為數學家,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