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搜狐20年,重現輝煌的起點

搜狐20年,重現輝煌的起點

2月25日,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帶領自己的員工在奧森公園開展了一場20公里長跑活動,以慶祝搜狐成立20年。張朝陽沒多麼顯老,也不是當年跟在尼葛洛龐帝身後當翻譯的那個青蔥模樣,而搜狐卻從最初一個小小的導航頁面發展成一個媒體集團,旗下發展出資訊、搜索、遊戲、視頻、金融、社交等多元化業務。這次奧森長跑就像是一個隱喻,20年是個搜狐的重要節點,預示著張朝陽想要繼續帶著搜狐跑出過去,跑向未來。

在前一天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張朝陽簡要介紹了搜狐的成長史。1998年2月25日,搜狐網在北京的國貿地下一層推出,2000年7月12日,搜狐成功登錄納斯達克。那些輝煌的東西似乎都能一筆帶過,但實際過程的艱辛是隻有局內人才能理解的。張朝陽講到了早期痛苦的融資過程,被投資人趕出辦公室,每個週末都在寫商業計劃書,直言僅融資這一項簡直就能寫一本書了。

搜狐20年,重現輝煌的起點

早期互聯網商業模式是不明確的,海歸們可以把雅虎和美國在線複製回來,卻沒有現成的商業模式可供借鑑。搜狐在商業模式上做了諸多嘗試,把可能的方向都嘗試過了,最終才形成了自己有本地化特色的運作機制,而這也是中國互聯網早期最主要的商業模式,也是後來一系列多樣化網絡應用得以發展的基礎。從愛特信成立到排除千難萬難融資成功,再到搜狐推出,上市後又遭遇互聯網冬天,家家比著融資來的錢能支撐多少個月。這些早期互聯網遇到的困難搜狐都遇到了,而這些困難要放到現在,是沒有幾家創業公司能挺過來的。

張朝陽曾在前幾年的採訪中表示過,創業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找到一個技術合夥人一起。而此次面對媒體時,張朝陽又提到了這個問題,直言對產品和技術的忽視導致搜狐失去了一些關鍵機會,如搜索和社交等。這個問題,從熟悉歷史的第三方角度來看,也不完全是主觀因素造成的。當時的中國互聯網,施加在創業者身上的最大壓力還不是競爭,而是生存方向。你賺不到錢就拿不到投資,拿不到投資就做不了事,做不了事就更拿不到投資,這是個無奈的循環,張朝陽必須去應對這一切。

搜狐20年,重現輝煌的起點

“注意力經濟”,“眼球經濟”,這些概念是張朝陽提出來的,他也身體力行去做了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情,例如全程陪同自己的老師尼葛洛龐帝的訪華行程,去天安門廣場滑滑板,出席各種公眾場合,用對自己的形象塑造來把搜狐帶起來。你做了一個網站必然要有人知道,那麼有個到處都受歡迎的公眾人物作為其代言人,當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至於產品和技術,在那種殘酷的生存環境下,真是不敢奢望的一件事了。更為令他緊張的是,即便把這些市場和形象的事情做得很好,也還是要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即怎麼賺錢的問題。

早期的三大門戶,基本沒誰不擔心過類似的事情,所幸他們都走出來了,沒淪為瀛海威,也沒變成中華網。2002年中國移動推出SP業務後,整個互聯網走出了泥潭,搜狐是門戶中率先實現盈利的。早期互聯網流行一個想法,中國13億人一人給我一塊錢就是13億,7年間並沒有人實現過,直到SP業務推出之後才變為現實,搜狐也自此從困境中逆轉,走上了發展的坦途。張朝陽為自己在創業最初6年的表現打了9分,即1996年到2002年。他坦言搜狐抓住了門戶這個最早的機會,但之後卻失去了之後的搜索和社交這兩大機會,不過這之間又成功開發出搜狗輸入法,拿到了自門戶之後最重大的一個機會。

搜狐20年,重現輝煌的起點

2003年搜索崛起之後,長尾流量發揮出威力,而依靠頭部流量為生的門戶普遍受到了一定影響,只是這一影響來得並沒有那麼迅速,門戶的好日子仍在繼續,但到了微博等社交網絡出現之後,這種壓力所產生的效應才迅速顯現出來。搜狐只是沒有抓到一些關鍵的機會,但情況也並不是那麼的差。搜狐的團隊已經很成熟,管理和文化也早已成型,技術體系也趨於完善,整體用戶規模也還是非常大,這些都是搜狐的本錢。

張朝陽不是個很看重風口的人,但會研究和學習一些新趨勢,AI技術的應用是他看好的一個方向,雖然搜狐從來也沒高調說過要進軍AI什麼的,但AI技術已在新聞客戶端中得到普遍應用。他認為機器運算能力的提升會導致機器智能的提升,而這能讓搜狐在資訊、娛樂、社交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些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搜狐一直以來都崇尚把現有的業務做深做透,即縱向發展而不是進行橫向擴張,仔細想想也對,就算能把用戶看視頻這個體驗解決好了,這裡面的機會有多大都是難以想象的了。2016年張朝陽說要用三年時間重回互聯網中心位置,這應該不是句空話。張朝陽為自己過去一年的表現打了9分,與創業那幾年的分數相同,這說明張朝陽對帶領搜狐走好下一個20年是很有信心的、20年可以是個總結過去輝煌終點,也可以是個續寫未來輝煌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