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區塊鏈ICO多得了1個億,卻主動花1星期退掉,他叫“老冒”

作者:張棟偉 採訪:劉韌 錄音整理:米小歐

2018年2月4日,區塊鏈3.0雲計算平臺ArcBlock僅用了19分鐘,即完成了ICO公售,加上之前的預售,總共募集到來自170個國家的37,500個ETH外加6,000,000 CMT的融資。時至此刻,這個由冒志鴻發起的2018年全球最火爆的ICO項目,離ArcBlock官網正式上線不到1個月時間。

連續創業的程序員

冒志鴻,中國Web 2.0 時代的著名的連續創業者,IT江湖裡人稱“老冒”。

老冒就讀於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師從中國著名數據庫學者董逸生教授。1994年畢業後,連續創建了天擇軟件、北極星軟件、優友地帶(UUzone)三家公司,是中國最早的VoIP通訊系統和社交網絡服務創造提供者。

區塊鏈ICO多得了1個億,卻主動花1星期退掉,他叫“老冒”

2007年至2009年,老冒帶領微軟歐洲團隊,研發了第一個基於3G移動數據的流量管理系統。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不久,微軟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裁員,老冒的整個歐洲團隊均在裁員範圍之內。團隊被裁以後,老冒挺長的時間沒事可做,而手頭擁有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正好把當時市場上新鮮的東西都琢磨了一遍。作為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前沿技術關注者,老冒訂閱了很多知名IT人士Blog和RSS,自然而然注意到了比特幣。

此時比特幣推出了新版錢包客戶端,可以讓用戶下載安裝到電腦上挖礦,於是老冒也下載安裝了1個,斬獲頗豐。挖到礦的老冒,與當時絕大部分IT極客一樣,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覺得這就是比特幣裡面應用的一個數據結構Blockchain,作為好奇感知學習一下而已,所以轉崗到美國西雅圖微軟總部開展新工作時,直接把硬盤格式化了----這些挖到的比特幣就此蒸發。

2010年至2012年,老冒在微軟美國研究院FUSE Labs(未來社交體驗實驗室,現AI Labs)從事社會化計算(social computing)和機器學習研究。

到了2013年,老冒決定離開微軟再次去創業,關注了一下市場上正在流行什麼新技術,發現硅谷有一大幫人在談“區塊鏈”,這個奇怪的詞彙名稱是幹嘛的也不知道,通過參加了一些技術沙龍活動才明白,原來“區塊鏈”就是他玩比特幣時接觸過的Blockchain,而且區塊鏈並不是只能做數字貨幣,還可以做更多其他有趣的東西。但是,這些有趣的未來似乎離現實太遙遠了,所以老冒去做了移動故事創作平臺Pixotale。

在此期間,除了公司的主打產品 Pixotale ,老冒還做了一個有趣的應用App叫Levitagram ,是全球第一個製作漂浮照片的App。開發工作只花了兩星期,推出第一週就登上了應用下載排行榜,在美國榜單上呆了一年之久。

區塊鏈ICO多得了1個億,卻主動花1星期退掉,他叫“老冒”

2014年,老冒得知自己在微軟歐洲曾經的同事Flavien Charlon,離職創業搞了一個叫做“染色幣Colored Coin”的區塊鏈項目,這個消息令他十分觸動。

Flavien Charlon是老冒當年整個工作組的明星同事,在大學時就獲得過兩屆Imagination Cup(微軟贊助的全球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獎,是業內最高榮譽之一),一次是冠軍、一次是亞軍。這麼聰明的人,去幹了一個自己曾經認為不那麼靠譜的事情,這讓老冒深深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認知出問題了,於是老冒很快拜訪約見了Flavien。

2017年,老冒和Flavien一同在美國創立了ArcBlock,合作打造新一代區塊鏈應用服務平臺,立志為區塊鏈3.0時代的到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區塊鏈的5大痛點

ArcBlock開展ICO時,創始人兼CEO冒志鴻(Robert Mao)向全球支持者致謝時表示:

“我們的Token Sale過程充分體現了ArcBlock的去中心化理想和極客精神,我們會在以後慢慢分享這些理念和故事。我們要用行動來區別於那些空氣項目和割‘韭菜’行為,用成果來體現區塊鏈思維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用效益來回報我們的支持者和社區。”

2016年3月,老冒開始創辦人工智能輔助的知識協同服務系統CrossCourse。這個系統的核心是,通過AI深度學習技術,把高校、教育機構人員的相關知識,彙整成知識庫,並分享給更多人。難點是,受眾對知識的認知、判斷,無所適從。以及,對貢獻知識的人,沒有較好的激勵機制。此時,老冒想到了區塊鏈。

2016年11月,CrossCourse開始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做升級改造,很快遇到了困難:

1、“平臺鎖定”

由於區塊鏈技術尚未制定統一的標準,開發者一開始就面臨著使用哪種區塊鏈技術的艱難選擇,應用的設計和代碼被底層平臺“鎖定”,未來難以更換,且無法支持多種不同底層鏈技術來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2、用戶使用門檻很高

由於幾乎所有區塊鏈應用都需要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端運行一個“節點”或至少安裝一個“輕節點”才能使用,學習使用成本高昂導致大部分區塊鏈應用都侷限在極客小範圍。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虛擬貨幣投資者千千萬,但會用數字錢包的有多少呢?

冒志鴻指出,“要實現普及,區塊鏈應用必須降低用戶門檻,讓用戶感覺不到區塊鏈的存在。”

老冒不得不重新回到技術層面去滿足自己的訴求,這讓他重新認知了區塊鏈技術,也確定自己新的創業方向——“區塊基石”(ArcBlock)。

ArcBlock首要目標就是解決制約區塊鏈發展的五大痛點:

1、性能低下

比特幣的區塊鏈被設計成每秒處理7筆交易,以太坊只能處理每秒幾十筆。而今天一個合格的消費者應用必須能夠處理數以千萬計的日活躍用戶,支撐這些應用的平臺必需具備處理大量併發用戶的能力。

ArcBlock設計了開放鏈訪問協議,能支持各種各樣的公鏈。目前已支持以太坊和超級賬本兩個條鏈,今後還將拓展更多的公鏈,讓開發者可以自由選擇他們認為最為合適的公鏈去合作。這也就意味著ArcBlock在應用方和公鏈平臺方搭建起了一座橋樑,最大化的讓應用能有效地落地。

2、消費者壁壘

目前幾乎所有區塊鏈應用都需要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端運行一個“節點”或至少安裝一個“輕節點”才能使用,學習使用成本高昂導致區塊鏈應用難以在普通大眾普及。

ArcBlock做了很多應用服務層,有了這些應用服務層開發者就可以給最終用戶提供非常友好的或他們熟悉的界面,然後在應用服務層翻譯成用戶對區塊鏈的實際操作,反過來再把區塊鏈的反饋翻譯成用戶喜歡或接受的界面。這樣用戶就很容易去使用區塊鏈的應用了,而且用戶的使用體驗也會非常好。

3、費用高昂

讓區塊鏈可以免費使用,是區塊鏈技術廣泛傳播普及的關鍵。能夠提供免費服務的平臺,讓開發者和企業有動力提供更好更創新的應用來讓用戶付費,而不是讓他們為基本的區塊鏈操作來付費。

ArcBlock幫助開始者開發出適合用戶的複合型應用,比如哪些功能可以實現收費?哪些功能可以免費?這樣就可以達到降低開發成本的目的,並能讓更多的用戶來免費嘗試或使用這個應用,形成良性的循環。”

4、平臺“鎖定”

和早期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類似,現在的區塊鏈存在嚴重的“平臺鎖定”問題。開發者不得不為支持哪種區塊鏈實現技術而做出選擇,應用的設計和代碼被開發初期選擇的區塊鏈平臺“鎖定”,導致未來難以靈活更換。並且大大地提高了應用開發者的開發成本,很不利於區塊鏈的發展。

ArcBlock引入了‘開放鏈訪問協議’(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這使得應用可以通過它連接多種不同的區塊鏈協議。開發者將重新擁有方便評估不同區塊鏈協議的自由,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協議之間方便地切換。

5、功能多元化需求

ArcBlock平臺採用“自上而下”的設計策略,利用ArcBlock平臺開發的應用能夠提供實時、響應式(Reactive)用戶體驗,用戶可以通過習以為常的網頁瀏覽器或移動App來使用區塊鏈。

ArcBlock平臺還將大幅度提升開發者體驗。開發者不需要去摸索評估各種不同的區塊鏈底層協議,通過平臺提供的模擬區塊鏈適配器,開發者甚至不需要安裝運行任何區塊鏈測試節點就可以開發、測試自己的區塊鏈應用。

老冒表示, ArcBlock平臺是一個完整的平臺服務,而不是一些軟件包或包裹性API集合。它是一個結合了區塊鏈和雲計算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

老冒,從區塊鏈應用的開發者,華麗轉身為區塊鏈應用服務平臺提供者。

區塊鏈不是騙子

老冒完全按照學術論文的標準親自起草了ArcBlock技術白皮書中英文兩個版本,通過微信、郵件,發給圈內好友,請他們提反饋建議。過了幾天,不料接到網易創始人丁磊的電話,對方表示不僅閱讀了ArcBlock白皮書,還打算支持老冒一把……

2017年5月,為了做成自己的區塊鏈應用,老冒與團隊搭建了區塊鏈框架。通過與同行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雖然應用有很大前景,但框架也已經有很大的需求,框架才是關鍵。老冒與團隊全面轉向區塊鏈框架的搭建。

2017年9月4日,中國央行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所有國內的ICO項目。看到這個新聞,老冒反而很興奮:“很多ICO項目都是騙子,有了禁令,那些瞎搞的人就少了,可以讓我們這些好人做事情”。

2017年10月,老冒從西雅圖飛回國內,造訪一線投資機構開始融資。最終,容銘投資、國金投資2家機構,網易創始人丁磊、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TeleNav 聯合創始人Salman Dhanani等11名顧問,用“出錢出力出主意”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老冒的支持。

2018年1月6日,ArcBlock 官網正式上線。

2018年1月9日下午,中國著名的明星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某微信群發佈了一條強力看好區塊鏈的“內部論述”,外流之後引爆輿論。雖然圈內人士多有猜測這是蓄意炒作,但明星效應十分強勁,一時間被政府政策潑了冷水的ICO市場,再次火熱。

創業,七分靠打拼,三分需運氣。老冒就是這麼幸運。

2018年1月12日,ArcBlock 開始代幣預售(私募額度25,000ETH)。1月15日,開啟申請。一週內,收到100來個國家,5427份 KYC 申請,排隊 ETH 數量過百萬(約16億美元)。

2018年2月4日,上午9點。ArcBlock 啟動代幣公售(公募額度12,500ETH),據網易科技報道稱,全球 53,206 人同時在線認購,“場面火爆”。

公募時因交易量太大以致於以太坊阻塞,“我們本來公募計劃募集12,500個ETH”。預售結束,超額多收的 ETH 達到 41,736個。

超募的ETH按當時的市場行情,價值約1.4億元人民幣。老冒和團隊花了一週時間,把多收的“都退回去了”。

老冒表示,其實區塊鏈技術一點也不神秘,大家覺得神秘只是因為現在比較早期。

“1995年的時候,會寫HTML就是超級大牛,我給人寫幾個HTML網頁就淨賺幾十萬,寫幾千行C語言的Socket代碼就能拿千把塊錢。我雖然是技術出身,我一直鼓勵大家不要太覺得區塊鏈技術有多麼高深和神秘。就是正常的computer science。”

“但區塊鏈的價值在技術範疇以外有很大的價值體現,有些時候純粹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會被技術限制了想象力。”

區塊鏈ICO多得了1個億,卻主動花1星期退掉,他叫“老冒”

老冒這個表達,讓我想起了蘋果教主喬布斯的話:

“一旦你發現一個簡單的事實,生活就會變得更加廣闊:你所說的生活周圍的一切都是由不比你聰明的人組成的,你可以改變它,你可以影響它,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東西,別人可以利用。”

本文首發《鏈英雄》全媒體

指導單位:新加坡區塊鏈技術基金會 清華大學區塊鏈實驗室

主編:林龍

主筆:張棟偉 米小歐 宮鈺 錢少鋒

顧問:陳彤 劉韌

編委:杜紅超 林興陸 李彤

*本文內容主要取材於《鏈英雄》劉韌對冒志鴻的採訪錄像,同時參考引用了部分互聯網公開報道,如有版權責任,請聯繫作者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