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鄧州:推進“一網通辦” 入學報名“就近跑一次”

□河南日報記者 周青莎 河南日報通訊員 屈小剛

孩子上學是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面對即將到來的入學季,鄧州市的新生家長不用再為此奔波焦慮,通過該市的“四化雙評”綜合服務平臺,不出社區就能完成學生報名、審批和錄取,真正實現了審批服務便民化、審批服務“網上辦、就近辦”。

職權下放群眾辦事不用出社區

7月23日,鄧州市啟動城區小學、初中段入學報名工作,依然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家長們不用再跑到學校排長隊,也不必託人找關係,只需要在家門口的社區服務站按規定提交資料,報名、審核、錄取、公示在“四化雙評”綜合服務平臺上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

當日早上8點,湍河街道辦事處財富書香人家社區服務中心迎來一位小小辦事群眾,她是即將升入初一的程明陽。信息員田榮接過家長遞過來的報名材料後,先將信息錄入系統,再用高拍儀上傳資料、提交審核……十幾分鍾,報名手續就辦完了,程爸爸的手機上立刻收到一條短信:家長您好,您的學生入學報名申請已受理,請耐心等待相關單位審核。據介紹,每個辦理節點都會短信提醒家長,進度一目瞭然,錄取結果還會在網上、社區、學校同步公示。

7月25日,在古城街道辦事處小西關社區和花洲街道辦事處張白社區,記者看到報名現場忙碌而井然有序。“今年報名開始得早,在家門口就能辦,我們心裡一點也不慌了。”“網上報名,錄取結果張榜公示,公開透明,這辦法好!”採訪中,居民們紛紛發表看法。

鄧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維護教育教學秩序,鄧州提前做了周密謀劃,召集教育、大數據管理中心、房管、公安等部門制訂方案,通過“網格化”在全市3個街道辦34個社區設立入學報名點,利用數據共享平臺讓城區中小學生入學報名實現“一網通辦”。

據瞭解,2016年起鄧州探索下放辦事權改革,將市直部門的辦事權賦予村和社區,讓群眾有事找“村委”,辦事不出“村”。不只是今年的城區中小學入學報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醫保、戶籍、婚育證明、工商執照等服務,都可以通過“四化雙評”綜合服務平臺在村和社區辦理,群眾再也不用擔心“門難進”“臉難看”。

數據共享搭建服務治理新平臺

“我們經過調研,預先考慮了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將生源類別分成七大類,群眾按照自己所屬類別提交材料即可。系統隨時跟蹤辦理進度,接受社會監督。”鄧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負責人說。

入學報名方案出臺後,鄧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立即響應,組織專家對報名工作經過多次評審討論,製作報名系統。該系統實現了生源分類報名、材料分類審批、學校錄取、滿員調劑等功能,解決了集中報名集中審核帶來的扎堆現象。系統自動匹配入學類別,智能分發材料到相應部門,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為學校的錄取公示和統一調劑留下充足時間。不管是拆遷戶,還是進城務工人員,都不再為上不了該上的學而擔憂。

截至7月30日上午11時,共收到群眾申請5702個,報名工作仍在有序進行。鄧州市房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一網通辦’不僅方便群眾,也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同時還有效防範了弄虛作假、‘開後門’跑關係,對樹立良好社會風尚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6年起,鄧州市對分散在各個行政部門的、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各項行政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對全市626個村(社區)、6125個網格進行人口數據採集。在此基礎上,2017年6月,鄧州整合市政府信息中心、“四化雙評”和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職能,成立了大數據管理中心,通過數據共享,形成橫向打通64個市直審批和服務部門,縱向貫通28個鄉鎮(街道)、626個行政村(社區)的政務服務網絡體系。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鄧州市通過細化基層組織網絡,賦予基層辦事權,不僅激發了幹部的責任意識和幹事創業激情,也拉近了幹群關係,基層組織更有能力引領群眾謀發展,基層社會發展更有活力。

鄧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大數據系統的建立,不僅為基層治理創新搭建了平臺,也成為為群眾提供經濟發展、生活服務的重要載體。未來,鄧州將繼續夯實基層堡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創新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基層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