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女生高考失利跳河: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敗觀

女生高考失利跳河: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敗觀

1

近日,重慶高考成績揭曉——幾家歡喜幾家愁,開州區敦好鎮,18歲高三女生小蔡在得知成績後跳河,留下寥寥幾句遺言......

其中有一句尤其讓人黯然神傷,她說:我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奶奶,銀行卡上的錢全部留給她……

這則新聞除了發生的日期比較新之外,餘下的沒有任何新意。原本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等生因高考失利選擇自盡,這樣的案例,今年發生了,去年發生過,十年前也有。

是的,十年前,著名作家龍應臺寫過一篇文章叫《跌倒》,收錄在暢銷書《目送》裡。這篇文章緣起一則新聞:一名高三學生因考試失利在學校的廁所裡,把頭套進一個塑料袋自殺

龍應臺感慨道:

在你自殺前,有沒有人擁抱過你;

有沒有人撫摸過你的頭髮,對你說:孩子,沒關係的;

有沒有人跟你同走一段回家的路?

有沒有人發短信給你,約你聊一聊見鬼的考試和狗日的人生?

龍應臺質疑道:

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裡面,有誰教過我們怎麼面對失敗和痛苦。

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追求卓越。好不容易開始聊失敗,那也只是為了鼓勵我們絕地反彈,臥薪嚐膽。

說到底我們根本不接受失敗,也不相信失敗。為了不再失敗,寧願——去死。這有多可怕!

女生高考失利跳河: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敗觀

​2

更可怕的是,十年過去了,周邊的世界日新月異,我們用來與人群接觸的方式天翻地覆,可是依然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面對失敗,因為社會只相信成功,這幾近病態。

在我的朋友圈裡,有兩條消息一前一後挨著,格外醒目。

前者是女孩自殺的新聞,後者是某學校的喜報——重大突破重大突破,其中ABCD同學今年的高考成績在全省排名已經到了不能宣傳的名次。

有人奇怪地問道:“什麼什麼?不能宣傳的名次?”

有人得意地回應:“你懂的,不過這樣宣傳的效果更好。”

挖空心思地想出這種宣傳語的人或許從來都沒有想過,那個自殺的女孩曾經也非常優秀,但僅僅一次意外就讓她迅速走向死亡。

因為當人們無法坦然面對失敗時,優秀和死亡便只剩一牆之隔。

你可以埋怨自殺者的脆弱,父母的不作為,但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

輿論導向釋放出的扭曲的成敗觀在女孩之死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真的到了大聲疾呼:高考之後,我們既要擁抱成功,也要相信失敗的時刻了。擁抱成功很簡單,那麼相信失敗又意味著什麼呢?

女生高考失利跳河: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敗觀

3

它意味著我們必須承認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

死去的女孩在決絕選擇的背後透露著一條非理性的預設:

好的人生就該是確定的,沿著好的分數,好的大學,好的工作這樣的路徑一往無前。可是我真想告訴女孩,不是這樣的。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是臺灣文化人陳文茜的一個採訪集子,採訪的都是那些正在某個領域發光發熱的名人,講得都是他們曾經一敗塗地、失魂落魄的故事。

陳文茜給書起了個名叫《我相信失敗》。我推崇這個名字,不是為了兜售成功學,也不是為了告訴你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爛大街的道理,而是相信失敗本身就是承認人生不確定的一部分。

在書裡,蔡康永講了自己的經歷,學電影的他能進入主持界是極其偶然的事。

那時,臺灣有一本爭議很大的書——日本作家鶴見濟寫的《完全自殺手冊》。

它主要介紹各種有效的自殺方法,比如你在日本撞地鐵自殺,家人要負責賠償地鐵公司,作者以此勸告想要這樣自殺的人,應該考慮清楚家人能否負擔的問題。

當時臺灣的學者覺得這書鼓吹自殺,蔡康永卻覺得這本書看起來是講自殺,其實不失為一次頗有深意的死亡教育。

所以全臺灣只有他願意到電視上認真介紹這本書。沒想到這一講從此講出了一條路。蔡康永在電影製作方面並不成功,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傑出的電視人。

人生就是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並不是你學了電影製作,就會變成李安;也不是在高考中所向披靡,未來的路就順風順水;更不是高考失敗就前途盡毀。

當你承認人生根本不確定時,才會比較願意相信失敗。

女生高考失利跳河: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敗觀

4

相信失敗還意味著過程比結果更值得關注。

正值期末,擔任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的好朋友林跟我分享了一件事。現在各小學進行教學改革,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期末考試的方式,很多學校陸續取消了形式單一的筆試,改為“遊考”——設若干考點,如同面試。

林負責其中一站——拼七巧板。

考試過程中有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跑過來,他想搭一個正方形,可是太緊張了,半天沒拼成功,眼看就要失敗了...

他鼓起勇氣問老師:可以借用那塊裝七巧板的正方形盒子麼?林默許了。

小男孩依著盒子拼圖,由於時間關係,差一步就成功了,看得出來,小男孩有點沮喪。

不過林老師毫不吝嗇地誇獎了小男孩,她對我說:從結果來看,孩子失敗了。

可是我並不認為他全然失敗——你看,他在緊急關頭,

鍥而不捨,沒有輕言放棄,在困難面前,主動請求幫助,想出策略,一遍一遍嘗試,直到最後一秒。

這樣的孩子真的比那些完成拼圖的孩子失敗麼,真的不值得大大的讚賞麼?試想,是這樣頂得住壓力,想得出辦法,控制得好情緒的孩子還是那些一帆風順的孩子更容易在危機中生存下去呢?

當我們的教育不是一味地標榜成功的結局時,便開始相信失敗,開始給失敗中的積極因素以正面的反饋,也開始構建更多元,更健康的成敗觀。

我相信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奉行“相信失敗”的哲學,告訴女孩跌倒可以變成遠行的力量,那麼她或許可以更加留戀頭頂的這片藍天,腳下的這片土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