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脈脈的價值在未來,而不是填補商業社交空白

脈脈的價值在未來,而不是填補商業社交空白

社交網絡在中國興起之時,移動互聯網正大潮湧動,用戶從PC到移動端的大遷移也恰好是從那時開始的。有微博和微信這樣的大社交平臺,垂直社交能否立足在當時還存在很大疑問。時過境遷,這個問題已被揭開謎底,垂直社交的存在邏輯不存問題,陌生人社交產品陌陌已上市,而商業社交產品脈脈,則在去年底獲得了7500萬美元的融資,在年初將廣告打到了地鐵和公交站頭。

說到商業社交,就不能不提美國的LinkdIn,這家巨頭已成為美國職場人士的標配。脈脈在當初剛開始做商業社交的時候,LinkedIn就是個現成模板,將其模式直接複製過來即有很大的成功希望,不過脈脈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根據中國社交網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回過頭來看去,這簡直可以算是脈脈發展道路上的神來之筆,生死攸關的重大選擇。畢竟,當年直接複製臉書模式的人人,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最終也沒能取得成功。

如果說LinkedIn的基礎功能就是海量簡歷黃頁,那麼脈脈這個產品的表現形式,是更為靈活多變的,產品設計上更多地照顧到了中國社交網絡的具體特點。而且,脈脈強化了認證功能,脈脈的認證功能是一根定海神針,首先保證了商業社交的一個基本秩序,讓參與者不易被虛假信息和虛假身份所矇蔽,導出一個“真實職業形象”的結果,而這一點則是脈脈之後所做一切的保障。

在微博這種弱關係社交網絡裡,每個加V的用戶都是有身份特徵的,身份特徵可以算是職業身份,但微博本身是個綜合性平臺,並不強化平臺的職業社交功能,再加上微博上的身份特徵參差不齊等原因,這些都給了脈脈更多機會。做商業社交的話,一定是首先要將職業身份做實,這是一個商業社交平臺的基礎價值。首先來脈脈的用戶都是衝著商業社交來的,目的性較強,在此之上脈脈又用認證等方式強化了真實職業形象,這使得其在構建職場社交網絡底層基礎架構方面,做得較為紮實。

有公開而可信的職業身份作為基礎,可以讓人與人更高效地連接,但還不完全夠。脈脈在這一基礎之上,又構建了一個價值更高的內容層,倡導人脈共享理念。商業中的人與人連接在一起,總要乾點什麼讓大家的連接結構更為牢固,畢竟也不是人人都每天換工作的。內容,就成了把人進行更緊密結合的粘合劑。內容可以互動,可以傳播,可以讓大家互通消息,產生共鳴,商討對策,憂心忡忡,內心竊喜等等,而通過互動內容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讓一個原本屬於低頻需求的商業社交網絡,變得更為高頻了。不換工作,也可以上來看看消息,看看今天圈子裡發生了什麼新鮮事。

同事、同校、同行、同鄉、共同的朋友,這是脈脈為用戶拓展商業人脈所定義的五個維度,這些再加上二度關係,如朋友的朋友,同行的同行等,商業社交網絡的社交環境就構建起來了。據說這五個圈子再加上二度關係,潛在社交圈子堪比十萬人的小城。而這些關係機制的建立,再加上移動互聯網對通訊錄入口的高度重視,給脈脈的商業社交環境擴張打開了空間,也使得脈脈從無到有構建了一個商業社交網絡,培育了用戶習慣。

其實新習慣的培養非常難,不僅要能把產品邏輯研究透徹,還需要相應的客觀條件。脈脈最初的一批用戶來自於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有著較高的人才流動需求,對各種信息的需求也很強。用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的話來說,由於當時互聯網在國內蒸蒸日上,用戶的“密度”已經夠了,所以先從這裡開始做。而到了2017年時,脈脈發現包括金融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到達了足夠的密度,於是脈脈迎來了爆發。脈脈最終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幫互聯網人在上面玩,最終變為一個涵蓋大多數職業身份的社交網絡,這意味著時候到了。

脈脈在2016年就實現了盈虧平衡,2017年則增長了5倍,2017年4月的艾瑞指數顯示,脈脈超過領英位列中國職業社交第一名,到了2017年底,脈脈App已登頂蘋果App Store商務免費榜榜首。從發展軌跡來看,2017年之前的脈脈都不能算是個快公司,甚至一度給人勢頭不濟的感覺。但沒有那三年的探索和蟄伏,就不可能會有2017年的爆發。而身前身後都缺少強而有力的直接競爭對手的現狀,讓那三年的探索現在看起來都更像是一場豪賭。所幸的是,脈脈最終還是衝出來了。

看上去,脈脈是填補了中國商業社交網絡的空白,但實際上這個說法並不準確。LinkedIn的收入來源與脈脈完全不同,中美職業市場的價值也不同,LinkedIn的收入來源是人才解決方案和展示廣告等,但鑑於中國市場的現狀與美國不同,脈脈肯定不能生搬硬套這條路。脈脈的未來必定是要構建出一種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做商業社交網絡,但不一定非要從職業這個點上獲取主要收入,在中國,跨界融合的商業模式會更顯魅力。

目前脈脈的數千萬用戶中,大多數來自一線城市,涵蓋了金融、互聯網等100多個行業。脈脈目前已與BAT、今日頭條、微軟、甲骨文、IBM等國內外大企業達成商業合作,企業級服務的發展空間相當大。此外脈脈也在嘗試一些職場服務、獵頭、培訓、創業、金融、婚戀、置業等toC的商業模式,這裡面不管哪一個做出成效,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益。脈脈的用戶,顯然都是一些高淨值的職場用戶,撇開他們的職業特徵不管,單就其高淨值特徵開展商業運作,其空間就已足夠令人興奮了。

林凡認為,在很多垂直領域,脈脈都能滲透進去,而且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脈脈當然不滿足於領英,做個兩三百億美元的公司,而是要做更大的事情。因為中國企業成長速度太快,而未來20年時間裡,二三線城市的崛起是必然的。城市崛起後,商業競爭會高度發達,對人才的需求也會變得更大,對企業級服務的需求也會大增,商業社交能夠幫助這股趨勢解決很多問題。脈脈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是向大家證明了,商業社交在中國並不是一個不能做的事情,未來脈脈可能再花5到10年的時間,向大家證明企業級服務是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