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從厄齊爾退隊的真實原因,分析德國隊世界盃出局幕後背景

如果你相信:“在政治面前,足球一無是處” 並且 真心想搞清楚標題中的兩個問題,就請耐心讀下面的推理。文章不按作者瞭解事情的先後順序,按照推理中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來講述。

(一個月的時間我讀過德國多家媒體報紙的報道,與在德留學的多名同學以及在德定居的朋友交流過,同時閱讀了德國二戰前後相關文學,事發後閱讀德國、英國、美國、中國對該事情的報道,是資深德國球迷,並與多位德國資深球迷經過探討,得到以下)

事情從2009年說起,厄齊爾作為德國國家隊較早一批外裔德國人進入國家隊,是默克爾宣傳移民政策當年一個成功的典例(默克爾曾到更衣室與厄齊爾握手,厄齊爾也獲得德國授予的banbu獎,類似一個為移民政策作出貢獻的獎項),默克爾在移民方面的政治主張與右翼分子截然相反,歡迎移民,鼓勵融合。

再說說右翼分子,德國足協主席在2016年以唯一候選人的身份上臺,就職時宣稱將推動足協一直以來“足球促進融合、鼓勵包容”的理念,並獲得了多方的期待與讚賞(其中包括拜仁慕尼黑俱樂部的魯大嘴)。這個主席再往前挖,曾經是一個政客,2004年在國會宣稱自己不支持移民以及雙國籍政策,後來德國足協主席去了德國一家知名媒體,再後來便就任足協主席。

新的足協主席2016年上任後,厄齊爾的日子變難過起來,德國足協主席對厄齊爾的雙標與歧視由來已久,不從合影門說,老底有很多,舉一個例子,之前五年連續被評為德國最佳國腳的厄齊爾,在2016之後的評選中,雖然厄齊爾在德國國內與海外的票數加起來比第二名多,但還是直接被足協主席除名,不讓其進入候選人名單。大家知道最佳國腳的評選主要是全球投票,另外還有道德等的評分標準,德國足協直接將厄齊爾該項分數降至最低。

足協主席和厄齊爾有仇嗎?應該沒有。厄齊爾到底人怎麼樣、球技怎麼樣在該處不做評價,但第一,厄齊爾不至於淪落到國腳候選人進不了,第二厄齊爾對於足協主席來說,確實是一把很好用的槍:如果足協主席這個右翼分子,可以像之前默克爾一樣利用厄齊爾做政治宣傳,對他來說。那是再好不過了。不過對於足協主席來說,不應該捧厄齊爾,而是踩厄齊爾。厄齊爾一直是德國對內對外宣稱的德國民族融合的代表(最近華盛頓郵報也是這麼評價的),如果德國足協主席可以讓德國民眾看到,像厄齊爾這樣的人,在政治正確上有什麼問題,就可以引領德國非移民民眾,仇視厄齊爾以它背後的及移民、難民,默克爾的移民政策也就將宣佈失敗。

今年在德國的都應該會明顯感覺到,右翼勢力抬頭明顯,多個留德同學都告訴我,德國內部政治局勢與社會現狀確實很緊張,而且絕對不是開玩笑,另外今年德國又湧來了難民問題。我當時沒能理解。

五月,厄齊爾等土耳其裔外國人被埃爾多安當工具,為埃爾多安進行政治宣傳。厄齊爾為什麼會被當工具?很簡單,厄齊爾的自傳中就明確傳遞了他“80%德國,20%土耳其”的認同觀,加上德國當年的移民政策下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厄齊爾家庭一直向他灌輸的“不能忘記祖先根源”理念,厄齊爾在2005年左右才上交了土耳其護照。厄齊爾2016以來受到的德國足協主席的種種歧視欺負,德國足協主席甚至動用自己背後的媒體力量(因他之前在媒體界的影響力),已經達成了“德國本地人不待見厄齊爾”的事實,這樣一來厄齊爾對“一部分德國”的情感距離漸漸遠離。厄齊爾作為土生土長在德國的人,對德國肯定是有感情的。但不得不承認,從2016之後也許厄齊爾的心在被漸漸推離德國。

合影之後,根據厄齊爾和德國足協共同承認的事實看:厄齊爾被勒夫(德國國家隊主教練)叫回柏林,與德國足協主席商量該事的解決方案,主席向厄齊爾宣傳他自己的政治理念,厄齊爾向他解釋自己的家庭背景,最後只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把目標轉移回足球上。厄齊爾同時去找了德國總統,向他闡述自己並沒有政治站臺的意思,德國總統表示理解但同時向厄齊爾表示合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最後德國總統對外發出聲明。注意,德國總統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治立場相似,與德國足協主席的立場相悖。德國足協主席此時看到另一派政治力量先於自己發表了聲明,而錯過了用自己媒體借合影門做文章的最佳時機。

世界盃前,勒夫與德國足協續約到2022,這個決定在之前看來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足協默認了厄齊爾進入大名單,隨隊去參加世界盃。世界盃上,勒夫的戰術不做評價,懂球的人以及不懂球的人各有各的看法。另外想提一點,勒夫這次換人十分不及時,顯而易見的用人問題,他有他的堅持,原因在此我拿捏不準,也不評價。最後世界盃德國小組墊底出局。

在世界盃期間,德國隊另一核心中場克羅斯面對記者說過這麼一句話,讓人多人不寒而慄,”國內有很多人巴不得我們輸掉球回家,但我們(球隊隊員)不會那麼輕易輸球的。”

克羅斯出生東德,當年在拜仁慕尼黑轉會皇馬,離開德甲,並不是向很多人說的,只是為了錢。克羅斯因為自己的出身也多少受過一點點委屈,但並不明顯,不過他離開德甲的原因中確實存在在德甲的待遇問題。克羅斯平時在西班牙踢球,偶爾回德國,他並不那麼清楚德國國內的政治形勢,不然不敢隨便講出這句話。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克羅斯和厄齊爾本來在場上位置具有競爭關係,是兩個好用的前腰(克羅斯更喜歡打前腰),在ins 和 推特上兩人也並未互關,但在德國對瑞典那場之後,親暱地和厄齊爾拍手擁抱,克羅斯在本次事情上,不能說站厄齊爾,但起碼不產生利益衝突。

德國隊回家之後。

默克爾與埃爾多安一同觀看世界盃。

足協方面先是宣佈了勒夫留任,之後關於世界盃後續的實質性消息便消失。足協在輸球的事情上,一點都不著急,先是保住了勒夫,後面的問題,就開始把目標轉移到厄齊爾合影的事情上。

德國足協主席讓厄齊爾對之前的行為進行解釋,實際是希望厄齊爾向之前一樣,忍氣吞聲或者道歉,厄齊爾一道歉,就意味著他做錯了,承認自己是在為埃爾多安政治站臺。而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德國足協主席變得逞了,順勢將厄齊爾以及背後眾多移民都塑造成“支持一個獨裁領導者”的形象,和德國追求的政治目標不相符,順勢打垮默克爾的移民政策,甚至慢慢擊垮默克爾後面的政治勢力。

事情微妙的是,厄齊爾沒有道歉,沒有道歉就算了,厄齊爾還挑明瞭,自己就是沒有政治站臺(此刻他心裡到底有沒有政治站臺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右翼分子抓不到確鑿的把柄)。可以看出,厄齊爾在發表完三篇聲明之後,整個德國,不僅是德國足協,都陷入了暫時的懵逼狀態。

再來看看之後默克爾的勢力和右翼勢力是怎麼反應的——

*默克爾一方以及背後的媒體(11REUDE 踢球者 FOCUS):先把厄齊爾誇一頓,然後截取厄齊爾支持者的言論,並咬定移民政策是一直以來我們倡導的,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功,還會繼續取得成功。

*右翼勢力以及背後媒體(圖片報/明鏡):努力挖厄齊爾真的是在為埃爾多安政治站臺的證據,包括“厄齊爾女朋友全家支持埃爾多安”,“厄齊爾與埃爾多安通話”。

*美國(華盛頓郵報、fox、CBS、芝加哥論壇報等)與中國(CCTV)的主流媒體將該事件的報道沒有放在體育新聞,而是國際政治版面。

*英國因為脫歐,完全吃瓜

剛剛看到的一個新聞是,德國的勃蘭登堡門、柏林國會大廈和施普林格摩天大樓的巨幅電子屏幕上,都掛著“三個厄齊爾”的形象,下面的標語分別為“never walk alone”——你不獨行,和,“best never racist”。 這能說是支持厄齊爾的移民做的?我不這麼認為,他們並沒這麼大的本事,在國會大廈的電子屏上可以宣傳厄齊爾的,直指默克爾背後的政治勢力。

事情的發展可能就像剛剛說的——

埃爾多安繼續利用厄齊爾為其做宣傳;

德國右翼努力挖更多厄齊爾為埃爾多安站臺的信息並且醜化厄齊爾;

默克爾背後的勢力維持表面平靜,宣傳移民融合成功並且美化厄齊爾;

英國美國中國順勢點評歐洲大陸目前的政治局面(吃瓜看笑話);

厄齊爾所在的阿森納俱樂部站厄齊爾的立場,借勢宣揚自己的俱樂部文化;

厄齊爾回俱樂部所在的英國。

從厄齊爾退隊的真實原因,分析德國隊世界盃出局幕後背景

從厄齊爾退隊的真實原因,分析德國隊世界盃出局幕後背景

從厄齊爾退隊的真實原因,分析德國隊世界盃出局幕後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