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從武漢到深圳,從深圳到硅谷。

從高中時期就留學美國的晏凌在華爾街和硅谷從業十幾年,最終決定參與國內的事業。吸引他的不只是發起人王東及創始人劉春明,更重要的是區塊鏈這場浪潮來襲,還有飛速前進的中國市場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VITE COO晏凌

高中時期,晏凌離開深圳去美國讀書。畢業後進入投行,在華爾街工作。自己呆的最久的公司是紐約高盛,在那兒工作了8年。

「我是武漢人,大概六歲的時候,搬去了深圳。小時候我英語就特別的好,一直準備出國,後來去了印第安納的一所高中讀書,後在達特茅斯學院讀了經濟學和電子計算機學雙學士,是美國一所常春藤盟校。」

晏凌在紐約高盛負責結構性資產的交易策略。這其中包含了多種資產,比如貸款證券化、衍生品等……「在近四萬人的高盛,晏凌意識到發展瓶頸,遂即離開,加入了一家飛速成長掌管500億美元的量化基金——雙西投資(Two Sigma Investments)。」

雙西成長很快(晏凌剛加入的時有800員工,兩年後離開時已有1200人)。「它的創始人有一個斯坦福的數學家和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學家。我加入時做量化交易平臺的產品經理。第二年在硅谷做項目孵化和業務拓展。」

「高盛和雙西的商務模式有本質的差別。高盛主要業務是賣方,是提供服務的。而雙西是買方,做投資的業務。後者工作性質主動性更強一點,也更適合我。」

當時的雙西投資為了調整盈利模式,業務需要橫向拓展。也就是除了做量化交易外,也開始做VC和項目孵化。晏凌所在的工作小組就是專門幫孵化的公司做策略研究。(工作地點在硅谷。)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晏凌在硅谷做有關金融技術的演講

硅谷重遇王東

路印協議的創始人及CEO王東,是VITE的發起者之一以及資深顧問(VITE,發音是[vi:t] 在法語裡是“快”的意思,意指高性能的公鏈)。晏凌與王東早在2014年結識。(王東也曾是美國留學生,兩人的背景類似且都對技術及商務感興趣,聊的很投機。)王東當時簡單的和晏凌解釋了自己在區塊鏈的工作,為以後的合作埋下了伏筆。

硅谷在美國是最具創新和活力的地方。晏凌在硅谷看項目、孵化項目,自己以前也在金融投行,所以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金融技術的圈子。

晏凌自己也有朋友研究區塊鏈,據說這個朋友從2009年就開始投資比特幣。「他很懂這塊,他就跟我講,區塊鏈公司很難評估,就像90年代末互聯網才剛剛開始影響我們生活時,有人給你講如何去給臉書這種公司估值。在這麼早期判斷臉書這種公司的價值是一個大難題。」

當時看準這個方向的人,收益是超群的。

晏凌覺得,區塊鏈也是這樣,很多項目的概念聽起來天馬行空,但是沒準兒在歷史往前推進的過程中,你就捕獲了一隻特別大的精靈。

「我很小就來了美國,但我是中國長大的,心裡還是想有機會能回中國做事的。而且我還是很喜歡節奏快一點的工作。」晏凌一直都在關注中國的金融商業動態,有時候他甚至覺得,中國市場的發展節奏甚至比硅谷還快。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晏凌融入美國生活,在美國社區做交孩子寫小程序的志願者

美國是一個極度發達的國家,生活狀態相對安逸舒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國的人都是富N代了。所以他們的思維模式可能跟他們祖父輩奔波努力的狀態不一樣。」

另外,中國市場的體量極大,但同時很多事情不如國外發展的成熟。還有,在金融系統方面,國策很謹慎但是在逐漸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晏凌覺得這是多種利好的時代背景,這給了無數年輕人更多憧憬的機會。

「國內的很多創業者、創業團隊都很用功,這些團隊做事快、點子多、執行力也非常強。」他說,我想加入區塊鏈這個大潮。

加入國內區塊鏈項目團隊

「後來王東把我引薦給了春明,我這次回國和春明聊業務的感受非常深。春明技術過硬,性格直爽。VITE如路印一樣,是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再加上我想要國內的更快節奏的生活,也加強了我想加入這個團隊的原因。」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VITE團隊聚餐

劉春明和王東一樣就讀於中國科技⼤學。畢業後在中科院軟件所深造。後來他任京東高級架構師,幣豐港聯合創始人,美團點評技術總監。在分佈式系統及高併發領域深耕多年。無論是在幣豐港建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還是在美團架構對併發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的打車App,都為領導VITE的技術開發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而技術驅動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必然會面臨市場和運營問題,從公司的長期發展來看,找一個既有資源又懂運營的人是當下必須。而關於怎樣有效管理、投資人應該怎麼樣負責,如何做資產、資本運作這塊兒,晏凌算是精通。

晏凌後來決定加入這個團隊,做COO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想加入區塊鏈這個大潮之中;

二,是因為認同春明;

三,是覺得,這是自己的價值體現。

晏凌在海外金融圈工作這麼久,積累的資源經驗和人脈,有了用武之地。還有一點,就是能在中國做事。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晏凌在紐約中央公園聽街邊鋼琴藝術

VITE做的是公有鏈,晏凌加入後的第一個訴求就是在策略上,把投資者的身份分散到多國領域;第二是把VITE推廣到國外區塊鏈發燒友和開發者群體裡;第三是推敲公鏈的實際應用落地。「對於整個項目來說,投資者的加入是給資金,但是粉絲、開發者和實際應用場景是項目長遠的支撐。」

基於以上三點,晏凌執行了一系列方案,首先是積極聯繫多國投資機構。

投資者分兩種,一種是有背書的,可以提高項目方信任度的,但這類投資人不會做太多事情,不會去幫你攏資源、不會去幫你找媒體、不會去幫你做傳播……因為他名氣大。

一種是投資名氣不是特別大,公司成立的時間也不是很長,畢竟現在是幣圈裡基金積累最迅速的時期。但他們很願意為你做事情。

「因為我們是公有鏈,其實就像一個高速公路。這個高速公路一定要讓車子上來跑才有用。

你要讓車子上來跑的話,就要做的平坦寬敞、收費要低別人才願意來跑。那另外一點,我們高速公路要讓各種各樣車子來跑,那我們就應該走向世界。

「我們現在的投資方是全球的,臺灣、俄國、澳大利亞、越南的基金都有。運營主要是三方面:一方面是社區形象管理、第二點就是我們要以內容媒體主導的市場推和、第三點是BD。」

和不同國家的人利益綁定,換取更多的項目和資源,是晏凌的佈局之一。

「其實現在有很多大公司和政府機構都對區塊鏈感興趣,他們很想知道怎麼樣參與區塊鏈中來,怎麼樣可以公司員工做這方面的培訓,或者如何孵化一些項目或者投資項目。我覺得我們就可以和這些機構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聯繫。」

據透露,VITE的英文電報群的人數在兩個星期裡從200人變成了4萬人,數字一直在增加。而晏凌要做的下一步,是在社區管理之外,把VITE在美國的團隊擴大。

那麼,VITE到底是什麼?

去中心化應用平臺VITE

2018年6月,VITE正式對外披露已獲比特大陸、連接資本、節點資本、創世資本、了得資本、Distributed Fund和Byzantine Partners、哈魯資本等戰略投資。VITE是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在兼顧安全性的同時,滿足了工業級應用對高吞吐、低延遲和擴展性的要求。

同時,VITE也致力於打造一個新一代高性能的交易平臺,除了內置原生代幣之外,還支持用戶發行自己的數字資產。並且提供了跨鏈價值傳輸及基於路印協議的資產互換功能。

VITE還有一個特點,是會致力於通過配額實現資源配置,做到低頻用戶無需支付交易手續費。

要知道,在以太坊的設計中,每一個交易在發起時需要指定一個 gas price,從而與其他交易競爭寫入賬本的機會。

但由於用戶在出價之前,很難量化當前的供需情況,也無法預測其他競爭者的出價,很容易發生市場失靈 (market failure)。而且,每次出價所競爭的資源都是針對一個交易的,沒有一個按賬戶維度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協議。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VITE部分核心團隊成員

為了支持數字資產的跨鏈價值傳輸,消除“價值孤島”,VITE設計了一個跨鏈協議 VCTP(VITE Cross-chain Transfer Protocol)。針對目標鏈上的每一種需要跨鏈傳輸的資產,在VITE中均需發行一個與之對應的代幣,作為目標代幣在VITE內部流通的憑證,這種代幣稱為 ToT(Token of Token)。

比如說你想要將以太坊賬戶中的ether轉入VITE,可以在VITE中發行一個標識符為 ETH 的 ToT,初始發行量應該等於 ether 的總髮行量。VITE針對每一個目標鏈都有一個網關合約,以維護VITE交易和目標鏈交易之間的映射關係。

合約所在的共識組中,負責生成區塊的節點稱為跨鏈中繼 (VCTP Relay)。跨鏈中繼需要同時成為VITE節點和目標鏈的全節點,監聽兩側的交易。而在目標鏈上,也需要部署一個代表VITE的網關合約。

除了內置原生代幣之外,VITE還支持用戶發行自己的數字資產,同時提供了跨鏈價值傳輸以及基於路印協議的資產互換功能。通過配額來實現資源配置,低頻用戶無需支付交易手續費。以及定時調度、命名服務、合約升級、區塊裁剪等功能。

據瞭解,VITE的核心工程團隊,包括工程師、PM和QA已有12人到崗,均來自BAT和其他頭部互聯網公司。這種招聘速度在國內技術公司裡是及罕見的。

VITE COO晏凌:華爾街海歸如何加入區塊鏈大潮

圖為:工作之餘也不忘運動的晏凌

2018年是區塊鏈行業的生態年,多方位人才不斷湧入。其實在區塊鏈行業一直不乏專業的技術人才,但企業生態的發展過程中,運維人才和市場人才都不可少。如今的公有鏈項目都在致力於自己的生態整合,剛剛聚合了新鮮血液的VITE能否殺出一條自己的血路,就要靠事實說話了。

深圳長大的晏凌,從華爾街到硅谷、從投資人到回國加入創業團隊,骨子裡是闖蕩的血液。不只是他,如今駐紮在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們都相信,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就像是90年代的因特網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