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鐵血宰相”俾斯麥機智懟國王,無心上學遭排擠反精7國語言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中國指的是宰相或者是丞相一職,主要為君主出謀劃策,在德國也有一位宰相,他曾說:“當代重大問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也曾提出“鐵血政策”,後使其被稱為“鐵血宰相”,他就是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奧托·馮·俾斯麥。

少年時期的俾斯麥胖乎乎的,一頭亂蓬蓬的硬扎頭髮,鼻子微翹,嘴寬,雙下巴,招風耳,還有一臉玩世不恭的微笑。學校評語中也指出俾斯麥有好發怒的習氣,太過放縱自己,12歲的時候還遭到同學的排擠。

他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反而更加發奮圖強,從這一點能看出他爭強好勝的性格,他開始在學業上改進,學會了英語、法語、俄語、波蘭語、荷蘭語。這使他成為掌握多國語言的天才,除此古典拉丁語和希臘語是必修課,這些為他以後的外交事業做了很好的鋪墊。

他命運的改變從第一次步入政壇開始,那時他位職河堤監督官,33歲那年他成功當選為柏林州的正式議員,從此政途便開了掛一般節節高升,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任命其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當然他的反應機敏,口才靈活,當國王問他:“你沒有外交的經驗竟接此重任,實在很大膽。”這時俾斯麥回道:“陛下將此重任託付給我,是陛下的膽量大,如今陛下敢下令,我就敢接受命。”國王就這麼被懟回去了,也是機智到不行。

俾斯麥任職期間結束了德國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後受“鐵血政策”影響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因此俾斯麥在歷史上爭議頗多,有褒有貶,譭譽兼之,即便如此也是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