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博時基金李權勝:對創業板看法偏謹慎 依然看好大消費

過去的一個月,針對種種金融亂象的金融監管號角密集吹響,這也成為了近期影響市場的關鍵變量。監管風暴之下,市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衝擊。4月中旬以來,A股陷入加速調整狀態,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也不斷下降。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股票投資部總經理李權勝表示,雖然A股市場的信心較弱,但是短期對A股的看法相對樂觀,中短期市場底部階段性企穩和溫和反彈的可能性在提升,依然看好大消費板塊。整體還是更看好未來的港股市場,主要因為港股市場邏輯有估值相對較低、市場流動性潛在提升空間較大。

1.您對A股的短期看法是怎樣的?對於市場上所謂的“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說法您如何看?

李權勝:短期我們對A股看法比一季末的時候要相對樂觀,我們認為前期市場對金融監管強化和金融去槓桿等政策層面的負面預期或有過度;從預期差角度來看,在市場經歷一定幅度回調後,我們認為中短期市場底部階段性企穩和溫和反彈的可能性在提升。

市場上所謂的“五窮六絕七翻身”雖然從歷史市場的表現來看似乎有一定的表面規律性,但我們的理解其實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市場在經歷階段性集中下跌後會有內在的機制支持它企穩反彈。今年4月份市場開始較為集中的下跌,相比所謂的“五窮”有一個時間的提前,所以我們預期未來市場經歷一個底部企穩並且逐步轉強的可能性更大。

2.目前A股市場的信心仍比較弱,熱點板塊也難以持續,您對目前股票市場的資金面怎麼看?預計後市增量資金情況怎樣?

李權勝:目前A股市場的確信心相對偏弱,正如上述,我們認為階段性市場對一些潛在的政策變化負向預期過度;從市場資金面來看,我們認為階段性仍然處於相對偏弱狀態。不過我們認為市場資金面的結構性分化值得重視,雖然以散戶為主的零售市場資金面確實比較侷限,但以社保基金、保險公司甚至銀行資管等為主的機構客戶,其資金面還是相對充裕的;而且動態來看,我們認為隨著市場的下跌,機構客戶對市場資金的增量或應還是在逐步提升的。

3.階段哪些行業或標的是您比較看好的方向?為什麼?對於白酒、家電等消費板塊,前期您是否有所佈局?目前這一板塊的估值是否仍在您接受範圍以內?未來能否持續?

李權勝:我們之前一直在強調我們的一個投資理念,通俗地說叫“看長做長”;主要指的是我們投資的方向是基於我們對該方向或行業中長期的發展看好的。目前我們仍然看好大消費方向。我們認為中長期而言,大消費是我們投資的基石。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發展進入的理想狀態是國家富強、國民康健。按我們自己的理解大消費可以細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傳統的物質消費,包括牛奶等傳統消費品;二是精神上的消費,包括醫療、傳媒、旅遊等服務性消費;三是技術上的消費,例如無人駕駛乃至基礎的半導體,其最終目的都是通過技術的發展來更好地滿足大家的消費需求。

白酒和家電等方向上的配置一直是我們公司長期投資最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從行業估值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經歷前期上漲後其估值逐步回到一個合理狀態,但沒有達到估值泡沫的階段;相比簡單看行業估值和投資,實際上我們在投資標的上更看重的是行業內部個股的分化,部分我們看好的個股未來其增長仍有超越市場目前預期的較大可能性,所以其股價還會有持續表現的機會。我們重點配置的大消費行業除了白酒家電以外,醫藥、乳業、旅遊、零售等細分行業也是我們目前配置的重要部分。

4.對於一帶一路主題,您怎麼看?是否有佈局的機會?

李權勝:對於一帶一路主題,我們認為它也是符合我們上面提到的“看長做長”的邏輯的,因為該方向對我們國家未來經濟增長提供更為持續的動力,相當於我們對全球產能、技術當然還包括文化的輸出。當然目前A股對一帶一路主題的投資相對理解過於狹隘和過於短期化,大家更多關注是基建相關層面的投資;我們的看法是一帶一路主題還有很多實質性的投資機會,如通信、消費等方面的技術和產品輸出,而且這是一個長久期的投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更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和它在一帶一路方面實質性的發展,在估值低估的時候做好相應的佈局。

5.在經過了前期以創業板為首的迅速下跌後,到當前這個時間節點,你的投資策略是否有所調整?您具體的選股邏輯是怎樣的?

李權勝:我們總的投資策略還是做市場的預期差投資,所以在經歷市場下跌後,我們對市場未來的表現反而開始逐步樂觀;當然我們對創業板的看法還是相對偏謹慎,核心還是很多創業板公司的基本面不足和估值高估。我們不會去調總體的投資策略,我們目前節點會去做一些微調,比如部分中小盤個股前期經歷了大幅下跌,其中有部分基本面仍然較好的個股估值已經趨向合理甚至低估,那我們會逐步增加一些這類個股的配置。

我們具體的選股邏輯還是基於長期投資的角度,估值與公司基本面的平衡是關鍵。我們關注的核心是所投資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其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公司在行業裡的競爭力,公司未來增長的潛力;當然在實際投資中估值也是需要給予部分考量的,此外我們還會適當考慮做預期差,其中既包括對整個市場的也包括對具體個股的。

6.未來一個月,如果有超預期利好或者利空因素分別有哪些?您對高頻率的“監管競賽”如何看?這是否會造成市場情緒難以回暖?

李權勝:未來一個月,如果有超預期的利好,我們認為更可能是國內政策的變化,除了金融投資行業本身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宏觀經濟相關改革的推進,如國企改革、財稅制度改革及部分管制因素的放鬆等。當然國際上以美國為主的政經環境改善也可能是潛在的超預期利好。目前條件下,我們對國內宏觀經濟未來的高增長相對持一定的謹慎態度。

我們覺得當期適度的金融監管是必要的,這是因為之前整個金融體系的監管相對較松,各個細分行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及統一監管;目前監管的強化是對之前的一種必要修正。當然目前環境下,大家對監管政策的反應相對過度;我們認為短期市場情緒會受到影響,雖然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這些影響,但長期來看,我們監管所做的事情是方向性正確的,也是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所需要的;當然在實際執行的形式和強度方面,我們還有一些改善提升的空間。不過我們認為。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們金融監管大方向的正確性和對市場長期更好發展的有效性。

7.恆指最近再創新高,請問您對港股市場怎麼看?現在是否是佈局良機?

李權勝:相比A股,我們整體還是相對更加看好未來的港股市場;其中主要邏輯有估值相對較低和市場流動性潛在提升空間較大兩個方面。具體來看,估值方面,港股整體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場都處於偏低水平,其中很多A-H兩地上市公司H股的估值有很大優勢;市場流動性方面,考慮到國內居民國際化配置的需求,港股是很好的配置方向,未來港股流動性提升潛力很大。我們認為目前仍然是投資港股較好的時候,如果市場未來出現回調,那市場的吸引力還會提升;當然對於具體投資方向和投資標的,大家要更多依靠專業的投資機構,畢竟港股的投資邏輯與A股還存在較大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