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延安:宜川縣今年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目標

本報訊(記者 王靜 實習記者 劉卓)6月20日上午,記者在“決勝脫貧,向黨獻禮”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宜川縣共有貧困村47個,脫貧退出21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124戶18877人,其中已脫貧5750戶15560人,在冊貧困戶1374戶3317人。2018年,計劃完成26個村1003戶2688人脫貧任務,實現貧困人口整體脫貧、貧困村整體退出、貧困縣整體摘帽目標。

延安:宜川縣今年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目標

該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南建功介紹,在產業扶貧方面,宜川探索出了一條“拔窮根”的脫貧之路。對有產業的貧困戶,通過加大技術培訓、搭建果園防雹網、配套小型農業設施等措施,進行鞏固提升;對無產業的貧困戶,通過新建改造果園,發展設施大棚、畜禽養殖及旅遊、電商等方式,確保了貧困戶至少有一項長期產業和一項短期產業;對無土地的貧困戶,積極通過土地租賃、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發展光伏等方式,解決了產業發展難題。5條4.0智能選果線、1.2萬噸氣調庫(冷庫)等蘋果產業後整理項目即將建成投用;全縣光伏項目帶動1015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年戶均增收3000元,持續受益20年;電子商務服務網點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扶持貧困戶開辦網店、微店23家,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培育發展了集義10萬隻科學養羊示範園區、英旺雙廟溝千頭規模肉牛繁育基地、丹州王灣設施農業示範園區等脫貧產業基地;畜禽、中蜂、木耳、羊肚子菌等短期增收產業星羅棋佈、遍地開花,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

該縣全面開展“產業扶貧技術服務百日大行動”,充分發揮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作用,按照技術“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原則,與貧困戶逐一簽訂技術服務責任書,實行技術員包村聯戶與整村推進有機結合,圍繞種、養、加、銷關鍵環節提供技術服務,實現了扶貧產業、貧困村、合作社、貧困戶全覆蓋,確保了每戶貧困戶家庭至少一人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實現了穩定就業脫貧。同時,積極培育引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企社合一”,帶動群眾增收;大力推進電商扶貧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全縣貧困村和規模化農業基地電商網店全覆蓋,冷鏈物流實現扶貧產業基地全覆蓋;加強果品直銷窗口和專賣店建設,在香港、澳門和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建成一批果品專賣店,拓寬了果品銷售渠道,提高了高端市場佔有率,增加了果農收入。並以農村“三變”改革為統攬,落實農戶在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中的環節和份額,推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積極推廣“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等扶貧新模式,建成交裡陳家山產業扶貧示範園、丹州南窯等“三變”改革示範點14個,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1023戶,確保了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瞭解,該縣在兩房建設、基礎設施、扶貧扶志、社會扶貧、責任落實等方面也探索出了新經驗、新做法,取得了新突破,為年度高質量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