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數字放映機進入“激光2.0”時代

據奧維研究數據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國內激光數字電影放映機市場銷量超過4000臺,市場同比增幅高達71%。銷量數據表明,激光電影放映產品已經實現“市場替代性普及”,未來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向“2.0”時代過渡。

季度4000的成績,代表行業普及

也許很多人覺得4000臺放映機的成績並不是一個巨大數字,然而這種結論只能表明很多人不瞭解“數字電影市場”的特殊性。

另有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國內新增影院超過1400家,銀幕數量超4萬塊,同比增速27%。2017年新增影院同樣超過1400家,銀幕數量超50776塊,同比增速23%。——即,即便在業內普遍認為行業投資過熱、影院市場單熒幕產出持續下降的背景下,2017年新投入熒幕數量也不過9597塊。

数字放映机进入“激光2.0”时代

而且,這一數量對應的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電影放映市場:截止2016年12月20號,中國內地銀幕數已達到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這一數量對應的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影放映市場:2012-2016年,中國影院發展迅猛,銀幕數量爆發式增長,六年時間增加37658塊,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1.09%。

這些數據表明,電影放映機本身不是海量市場。如果不考慮雙機和巨幕應用(放映市場中巨幕熒幕佔比很低),2018年第一季度4000臺的激光放映機,幾乎能填補全年增量市場的4成多。尤其考慮到國內院線市場多一半的機型是近三年內的“新貨”,市場需要“替代”的換代機數量很少,一個季度4000臺的激光數字放映機銷量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

從2018年第一季度激光放映機市場71%的成長看,這足以使得電影放映新增市場激光產品的佔比從2016年的3成、2017年的5成,提高到接近9成——即激光系統在放映機市場基本實現普及,傳統光源產品市場已經很難維持。

形成2018年激光放映技術跳躍性普及的因素主要是:1.激光系統的成熟度提升,導致成本下降;2.汞燈、氙氣燈系統,需要不斷維護和更換光源,而銷售規模的下降,會導致這種“維護”的邊際成本顯著提高,很多新影院在擔心“配件供給”受限。

基於以上因素,業內認為2018年電影放映市場,激光光源會完成對傳統光源的“替代過程”。更多的用戶也將從這一市場變革中獲得極大的“技術性受益”。

激光的好處“顯而易見”,或新採或升級,影院要普及

激光放映系統的普及,離不開這種新技術的種種優勢。尤其是在實踐應用中,市場感觸到的“激光特殊價值”成為了市場最終躍變,實現普及的原因。

數字電影放映機產品是投影機細分品類中“應用強度最高”、“穩定性要求亦最高”的產品。激光光源恰恰在可靠性上擁有更大的優勢:20000-30000小時的長壽命、固態光源特性、陣列激光器的高度冗餘等技術特點,保障了電影放映的“基本工程質量需求”。

同時,激光光源在電影市場還具有“效果優勢”。從顯色性和色慾覆蓋角度看,傳統光源很難媲美激光技術。尤其是在激光光源產品從單色向雙色、RGB三原色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激光光源的色彩優勢會得到越來越大的體現。

数字放映机进入“激光2.0”时代

但是,真正讓影院經營者感觸到激光優勢的,還不是以上兩個“明顯”的技術特徵,而是激光光源在“壽命期”中的亮度穩定性和模塊化可升級性。

傳統光源技術對“壽命的”定義是以50%亮度為界限的;而激光技術的壽命定義則是80%亮度——結合激光放映機採用的內循環水冷技術,激光放映系統基本做到“光源全壽命的亮度和色彩一致性”。採用激光放映技術的影院,不會因為是新建設的、還是使用了一段時間的,而出現效果上的明顯差距。

另一方面,激光光源採用“高度模塊化”的設計技術。這讓傳統光源的數字影院放映機可以“更換成激光光源”;讓今天的單色激光光源系統,未來能升級成“更先進的三色激光”;也讓不同亮度的產品在“設備體系的一致性上”得到極大提升,降低了系統維護和調試成本。

激光光源在電影放映市場的“恆定亮度與色彩”、“模塊化靈活性”特點,只有實際應用過的客戶才能“真實理解”。因為這兩個特點不是用數字指標能“很好的反應”的。亦是這兩個在應用中才能實際體驗的“好處”,成為激光光源數字放映系統“爆發”成長的關鍵。

以2017年激光系統的一半的普及度看,幾乎所有院線的決策層、管理者都接觸到了激光放映系統,並深刻認識了這一新技術的好處。這是在新年度採購週期中,市場大踏步的,以71%成長率全面轉向激光系統的原因所在。

激光放映2.0已經起步,市場呈現多個熱點

在數字激光放映機實現普及的同時,激光顯示技術也在大踏步的前進,在雙色激光、三色激光,高亮化方向上,與4K放映需求的普及形成了共鳴,推動激光數字電影放映市場進入“2.0新階段”。

激光放映2.0時代的第一個特徵是雙色激光和三色激光正在成為創新的中心。從技術角度看,多色激光系統需要的核心創新是“紅色”、“綠色”激光器的成熟。而在基本的光源光學處理方面,多色激光和單色激光並無“本質性的新困難”。或者說,單色激光積累的技術新成果,七八成可以體現在雙色激光和三色激光系統之中。

数字放映机进入“激光2.0”时代

正是這種研發上“核心困境僅僅是新激光器”一個節點的“特徵”,使得2017年以來,RGB激光產品呈現爆發趨勢。即便是單色激光體系的技術創始者們都已經進入“三色佈局”時代。

激光放映2.0時代的第二個特徵是“高亮”持續“高燒”。目前,激光光源實現10000流明的技術,已經是“行業入門級別的”。這種高亮度技術的突破,得益於激光光源系統固有的高穩定性和模塊化特徵。而數字電影放映系統,長期受到“亮度瓶頸困擾”,提升亮度幾乎是提高觀影體驗最直接和高效的技術手段。需求和技術相結合,必然促成激光放映系統“亮度越來越高”。

激光放映2.0時代的第三個特徵是與4K放映技術結合。4K畫質的清晰度優勢已經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隨著4K攝像、編輯製作、存儲和分發體系的成熟,高端影院全面轉向4K放映廳已經達到臨界點。

然而,從投影光閥系統看,越是高分辨率其亮度表現越是呈現瓶頸。即,實現更高效果的4K放映系統,需要更高亮度和效率的光源系統。激光和4K的結合幾乎是天作之合。目前市場上新款4K數字電影放映系統幾乎都採用激光光源——下一代分辨率產品的全面激光化,亦是激光在數字放映市場完成普及的前置信號。

當然,激光放映2.0時代,除了以上三大技術上的新特徵外,在競爭上還表現出“去龍頭”和“本土勢力崛起”的特徵。激光光源實現高亮度的本質是“模塊化組合”,用數量實現質量。這種方式要比傳統汞燈、氙氣燈高亮技術的“技術秘密和技巧”更少。即激光光源放映系統,具有本質上的“優秀產品擴散化”的趨勢。因此可以看到中影光鋒體系的崛起,亦可以看到數字放映機市場常年“第三”的NEC品牌呈現“爆發”增長態勢。

即,激光放映系統時代,市場供給多元化的特徵已經形成,而且會在2.0時代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在數字放映產品完全激光化之後,市場的份額重新分配將是重大看點。這對於影院集成服務商和數字放映機品牌而言,將是“十餘年”未有過的挑戰和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