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學圍棋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差!

中國著名圍棋九段棋手常昊曾說:“我是6歲的時候偶然接觸了圍棋,就對圍棋特別的喜歡。因為在接觸圍棋之前,我對其他的智力遊戲有一些興趣。但是,接觸了圍棋之後,突然覺得其他智力遊戲和圍棋沒法比了,就覺得好像智力遊戲只有圍棋了。”

學圍棋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差!

學習圍棋究竟有什麼好處?

圍棋培養了一個孩子的性情

下圍棋非常講究禮儀,靜坐對局要求落子無悔、觀棋不語、坐姿端正,對培養孩子的定性是一項非常合適的活動。隨著孩子心的寧靜,學習別的功課時就會事倍功半。

天性活潑的孩子們在剛剛接觸圍棋時,可能會出現亂動棋子、抓耳撓腮等現象,但通過老師的指正和周圍氣氛的感染,他們會慢慢培養成這些好習慣,這一點在好動孩子的身上尤為明顯。

圍棋打開了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

下圍棋在頭腦裡計算步數的時候,棋盤上並沒有把頭腦裡想的那步棋擺在棋盤上,卻要求孩子們想象那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棋子或對方的棋子,這是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學圍棋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差!

圍棋有助於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許多不會下棋的人都驚歎於下圍棋人的覆盤能力,一盤棋下完了,雙方在具有了一定圍棋水平之後就可以很容易地,一步不差、滴水不漏地把下過的棋背出來。

許多人以為是對弈者的記憶能力超群。實則不然,下圍棋到了一定水平,他所走出的每一步棋都是在頭腦裡經過了反覆思考,都是有一定道理支持的。水平低的棋手所持的道理在高手看來很可能是完全錯誤或低劣的,但是,那也是有一定理論支撐的走法,因而符合行棋的邏輯性。

是棋子與棋子之間的內在邏輯性促使對弈者很輕鬆就把一盤“記憶”下來了。這種內在的邏輯性在圍棋的薰染下自然會提高到另一層次。

圍棋可以體驗到創新的樂趣

圍棋十分複雜,為創新提供基礎。按沈括的《夢溪筆談》所言,每個交叉點姑且只計算放白子、放黑子、不放子的三種情況,那麼一盤圍棋可以有3的361次方種變化;等於1後面還要加上172個“0”。一盤圍棋開始以後,你儘可以讓自己的思維在無邊無際的棋盤上自由馳騁。

學圍棋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差!

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決斷能力”

圍棋中有一項規定叫“讀秒”,即在規定時間耗盡以後,通常是一分鐘內你必須走出一步棋。一分鐘對短跑運動員來講還很長,對圍棋棋手來講如白駒過隙,可試想在60秒內要算清幾十步上百步的變化,的確難度不小。

處事果斷,關鍵時刻能迅速下決心勇於拍板,這些其實也是人類所具有的某種可貴的能力。“決斷能力”的鍛鍊與培養是具有相當難度的,它更具“天才”的成份,因而也更加珍貴。圍棋及其規則的特殊性,使得“決斷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變得稍稍現實了一些。

但是,小樂子也曾聽一所圍棋特色學校的班主任說,她曾經長期追蹤關注過班級裡的圍棋小高手們未來的發展。結果發現,這些孩子精於算計,心胸並不開闊,甚至自閉。老師也感慨道: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學習圍棋,其實也給孩子帶了了許多負面影響。

只注重競技方面,往往變得功利,精於算計。

正是因為圍棋要覆盤,還要記得上一步怎麼走,下一步怎麼算,如果孩子長期處於計算佈局的狀態而不能自拔,那麼對他性格脾性的養成都會有負面影響。

學圍棋的孩子,成績一般不會差!

這只是錦上添花,關鍵時候還是看主課成績。

單靠圍棋成績想進好學校,其實不大可能。還要學鋼琴、學橋牌、練書法等等等等,名校型號的是全面發展的孩子。若升學時,課業成績不好,這一切都“白搭”。

圍棋非常耗時,越往高處走越難。

當有了一定的水平,與高手過招往往都幾個小時一盤的節奏。若這樣的耗時只是興趣愛好,那麼勢必會佔據孩子大量學習主課的時間。

但是下圍棋是件修身養性的事,也是一項受益終身的健腦運動,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

如果孩子喜歡,那就鼓勵支持他去學去練;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大可不必藉著“挫折教育”的名義去強求。孩子太累,讓他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興趣愛好吧!從興趣裡產生的靈性和悟性才是難能可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