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詩經》歷史文化精粹,快來圍觀一下

提到《詩經》大家一定都知道,多少名人的作品都被收集在裡面,作為儒家的經典代表作,《詩經》是我國第一本詩歌總集,時期是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期間經歷了五百多年,收集的詩歌總共305篇,先秦的時候方便稱呼,取其整數被稱為《詩三百》,到了西周時期才被奉為儒家代表作,稱之為《詩經》。

《詩經》歷史文化精粹,快來圍觀一下

大家瞭解了《詩經》的歷史背景,那麼大家知道都是什麼樣的詩歌組成的哪?同樣大家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有資格被收集在裡面嗎?現在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詩經》被分成了三大部分,不管是什麼樣的詩歌都可以被分之為這三類裡,它們分別是,風,雅,頌。

《詩經》歷史文化精粹,快來圍觀一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風》,這個可不是颳風的風,而是民風的風,多為民間傳唱的歌謠,通俗易懂,肯定每個地方的人總會唱幾首,而這種歌謠一共收錄的有一百六十篇,佔了《詩經》的一半還多。

《雅》是朝廷之樂,是周王朝一些貴族做的作品,是主持大小聚會時傳唱的樂歌,按場合的不同,聚會的大小不同,分之為《大雅》,《小雅》的區別,共計一百零五篇,佔了總數的三分之一。

《詩經》歷史文化精粹,快來圍觀一下

《頌》就比較重視了,是祭祀,歌頌先人功德的時候用的,比較正式,應該是跟現在國歌是一類的,只有在特別重要的場合才會用到,所以相對的比較少,只有四十篇。

以上便是《詩經》的歷史背景和組成,還有他們的用途了,如果有什麼錯誤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