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省委書記婁勤儉細談構想!對這件緊要事,江蘇打算這樣幹

省委書記婁勤儉細談構想!對這件緊要事,江蘇打算這樣幹

省委書記婁勤儉細談構想!對這件緊要事,江蘇打算這樣幹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滬舉行,形成了豐碩成果,吹響了推動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集結號”。下一步如何明確責任、抓緊落實、取得實效,滬蘇浙皖黨報近日聯合採訪三省一市黨委主要領導。


今日刊發訪談第2篇:《牢記習總書記重託 推動更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答解放日報、文匯報、新華日報、浙江日報、安徽日報記者問》。


婁勤儉表示,長三角一體化進入了新時代,三省一市的合作也應當有新擔當新作為。對於需要江蘇做的事,我們將以真抓實幹的態度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一切服從服務於一體化發展大局。對於需要兄弟省份協作和大家一起做的事,我們也將充分考慮各方關切,發揮自身優長,全力予以推動。

記者: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確立的重大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對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請問婁書記,江蘇省在這方面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新時代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婁勤儉江蘇始終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積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時段來看:

第一個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江蘇構建起比較雄厚的實體經濟,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製造業集群。發展一體化,首先是經濟一體化,在夯實一體化的根基上,江蘇作出了貢獻。

第二個是:2003年以來的15年。習近平總書記的倡議和創舉,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加速期。響應習近平同志的提議,2003年8月的長三角16個城市市長峰會,發表了以“城市聯動發展”為主題的《南京宣言》。今天,江蘇長江兩岸形成了比較發達的城市群,為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三個是:以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為標誌,長三角進入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這也是江蘇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充滿熱切期待,要以走在全國前列的高質量發展成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兩大趨勢,一個是經濟全球化,一個是區域一體化,而區域一體化本質上是經濟全球化的局部投射。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一定要有全球視野、全局站位,特別是要做好三個方面的考量:

一是如何直面國際競爭、體現國際水平?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世界性的,競爭也一定是國際化的。我們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舞臺上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提升國際競爭力。

二是如何跨區域整合發展資源?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特別是計算機互聯網成為普適性技術,可以高效地大範圍調動、集聚、共享資源,為我們跳出地域空間的硬約束,加快長三角一體化創造了更多可能。

三是如何研究破解共性難題?長三角地區發展總體較快,遇到矛盾問題也比較早,很多是共性的、緊密關聯的,需要大家聯起手來,共同研究和探索,為全國發展探路,從而更好肩負起國家賦予長三角地區發展要體現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的重任。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關情況的報告》上的重要批示中,要求長三角地區各省市要各揚所長。請問婁書記,江蘇省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將如何發揮好自己的優勢?

婁勤儉: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揚所長”,給我們很大啟發。如何形成江蘇的特色優勢,更好地支持長三角發展,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個“長”,既包括現有優勢的充分發揮,也包括潛在優勢的培育挖掘。

著眼於現實基礎,江蘇要揚實體經濟之長,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眾所周知,江蘇實體經濟發達,特別是製造業發展全國領先;區域創新能力較強,研發經費佔比達2.7%;人才資源富集,有“兩院”院士100人、研發人員80萬人、在校大學生210萬人;開放平臺多,省以上開發區131家。

未來江蘇看產業不能只看規模、體量,更要看產業的控制力、競爭力。重點的是要把豐富的產業、科技、人才資源整合起來,把多重資源疊加的優勢體現出來,釋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能量,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將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推動產業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成為能夠代表和引領長三角的現代產業製造高地。

著眼於未來空間,江蘇要揚通江達海之長,全面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江蘇平原遼闊,通江達海,但過去長江以北地區滯後於高鐵時代,交通成為“發展之短”。現在,沿江高鐵、跨江通道、省際鐵路在兄弟省市大力支持下順利推進,關節點一旦打通,天塹變通途,“短板”變“長板”,蘇中蘇北發展必將呈現磅礴之勢,長三角的發展空間也將進一步拓展延伸。同時,江蘇還擁有400多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溝通長江中上游地區,江海聯運優勢突出,沿江地區形成的揚子江城市群是全國產業體系最完整、創新能力最強、城鎮分佈最密集、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我們將把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加強系統謀劃,全面推進航空、高鐵、港口建設,實現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面暢通、無縫對接。

著眼於內部優化,江蘇要揚協調發展之長,率先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江蘇儘管有從南到北的梯度發展差異,但協調發展總體上是走在全國前面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江蘇“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放到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來考量,江蘇已經到了推動內部一體化發展甚至融合發展的時候了。

這當中,蘇南地區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特別是蘇錫常地區形成了連綿150公里的都市區,以南京為中心的寧鎮揚一體化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此外,以淮安、宿遷和裡下河地區為依託的江淮生態經濟區,以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共同構建的沿海經濟帶,以及將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來打造,也都有必要從一體化的高度進行前瞻性謀劃。所以,

我們考慮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率先推動跨地區的融合,以局部的一體化促進更大範圍的一體化,為整個長三角的一體化發展作出積極探索。

記者:推動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需要滬蘇浙皖更大力度加強合作。請問婁書記,江蘇在加強與兄弟省市的合作方面有哪些構想?

婁勤儉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視察江蘇時就指出,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江蘇要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同浙江的兩翼聯動,更好輻射和帶動安徽發展。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站位高遠,定位精準,為江蘇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上海是長三角當之無愧的龍頭,我們要特別感謝上海,沒有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輻射帶動,就沒有江蘇後來的發展;沒有上海的引領支撐,就沒有長三角一體化的今天。今後,江蘇將更加積極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強化戰略協同、加強規劃對接,努力實現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共贏。

比如,上海科教資源豐富,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最大策源地”,江蘇產業體系完整,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佳試驗場”,“最大策源地”與“最佳試驗場”的對接合作,就一定能誕生更多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比如,上海金融業高度發達,江蘇實體經濟基礎雄厚,金融之水如果充分地引入實體經濟土壤上,對江蘇來說,會催生更多的參天大樹,對上海來說,“滴水”可以成為“湧泉”。可以舉例的方面很多,我們對江蘇與上海的合作前景,充滿期待和信心。

一直以來,各界對江蘇與浙江的發展比較關注。應該說,兩省各有所長、各領風騷,作為長三角的“兩翼”,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比如產業協同創新、基礎設施聯通、規劃協調對接、生態共建共享等。這裡,重點提兩個方面:

一個是寧杭生態經濟帶的合作。相對於滬寧、滬杭兩線,寧杭這一軸發展確實還有很大空間,森林覆蓋率高達37.6%,涵養了厚實的生態基底,為“金三角”鑲上了“綠絲邊”。寧杭帶上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兩端的南京、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中間還有高淳、南潯等千年小鎮,更有溧陽天目湖、德清莫干山等山水勝地點綴其間。我們完全可以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這一軸打造成為優美生態環境、“美麗經濟”體系、美好生活範式“三個美”的集中體現,

打造世界有影響、全國能示範的長三角綠色發展增長極。

再一個是信息技術和產業的合作。浙江的互聯網經濟基礎較好,江蘇正在加快推進物聯網建設,這兩者都是依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都形成了比較有影響的發展平臺。比如,浙江有世界互聯網大會,江蘇有世界物聯網大會;浙江剛舉辦了全球下一代互聯網峰會,江蘇也剛舉辦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阿里巴巴在杭州設立達摩院,南京正在努力建設未來網絡國家實驗室。可以說,在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上,我們有著互動、碰撞、合作的很大空間。

江蘇、安徽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家,有著共同的鄉愁記憶,兩地的合作也有著深厚的歷史基因、文化基因,這就註定蘇皖合作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比如,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江蘇和安徽的經濟體量佔到整個長江經濟帶的1/3強,我們共飲一江水,更有責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不斷加強長江生態保護合作,聯手開展汙染治理、生態建設,確保“一江清水浩蕩東流”。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前提下,發揮兩省的產業互補優勢,共建產業鏈、共享創新鏈,在更大範圍內實現產業更優佈局、資源配置更高效率。

比如,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的互動合作。兩大都市圈地理上相連、交通上互通,規劃上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這種緊密關係在全國都比較少見,完全有條件在長三角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文化相通的都市合作示範區域。

記者: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共同繪就了一幅精彩的長三角發展藍圖,簽署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項。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現在社會各方都高度關注、充滿期待。請問婁書記,您對此有何考慮?

婁勤儉長三角一體化進入了新時代,三省一市的合作也應當有新擔當新作為。

這次在上海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大家商量的都是長三角一體化中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我們一定牢記中央賦予的崇高使命,不忘為三省一市人民造福的初心,遵循經濟規律,創新合作機制,加快推動《三年行動計劃》展開佈局、《近期工作要點》落地見效,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建設者。

對於需要江蘇做的事,我們將以真抓實幹的態度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一切服從服務於一體化發展大局。對於需要兄弟省份協作和大家一起做的事,我們也將充分考慮各方關切,發揮自身優長,全力予以推動,力爭每年都形成若干標誌性成果,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中央、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