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邢臺:“核桃支書”的精氣神兒

邢臺:“核桃支書”的精氣神兒

近日,臨城縣喬家莊村原黨支部書記喬二民(右二),和村民一起查看苗圃內核桃苗的長勢。記者趙永輝攝

71歲的喬二民最愜意的事兒,就是拎著板凳坐在小院裡的核桃樹下,沏壺茶獨坐或與人聊聊家常。核桃樹枝繁葉茂,伸展開來的樹冠遮住小半個院子,擋住了刺眼的陽光,留下了一院清涼。

喬二民滿手老繭,精氣神兒十足。1999年,時任臨城縣喬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帶領村民在亂石崗上種核桃,順便在自家院裡也種了一棵。時光如流水,柔弱的核桃苗已長成大樹。和這棵核桃樹相伴相生,村外千餘畝排列整齊的核桃樹,還在溝壑間書寫詩行。

喬家莊地處淺山,山路彎彎,崗坡起伏連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過去,喬家莊的山溝溝卻養不起當地的百姓。1986年,喬二民作為農村少有的拖拉機手,在井陘礦上運煤,成了村裡第一批“萬元戶”。後來,他入了黨,再後來,擔任了村支書。

上任伊始,村集體財務賬戶上不到200元,對外欠賬卻有兩萬多元。

他墊錢打井、引水,把旱田變成水澆地。上世紀90年代末,他盯上了村後說不清荒了多少年的1200畝荒崗。

“想從石頭縫兒裡摳金子?”有人勸喬二民“省省吧”,可他執意一試。

那時,臨城縣號召開發“三荒”(荒山、荒灘、荒坡),喬二民爭取來一些扶持資金,搞起了核桃種植項目。在縣裡的幫助下,人們修建塘壩,引水上山,對道路進行砂石硬化。

喬二民之所以要種核桃,是因為與龍頭企業“綠嶺公司”做好了對接。

“李保國教授生前每年都要來村裡好幾趟,手把手教村民種核桃,還給我鼓勁兒:老喬,你一定帶好頭,讓更多的鄉親都來種核桃……”想起往事,喬二民眼圈兒直紅。

幾年後,核桃樹進入盛果期,荒崗成了“花果山”。村民紛紛加入種樹大軍。村裡順勢成立核桃專業合作社,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採摘銷售,因為果品品質好,喬家莊的核桃比其他地方價格貴一到兩成,還供不應求。

現任村支書喬增利對此深有感觸,“多虧了老支書當年種核桃,才讓村子有了這麼大的變化,他就是人們心目中能給大家帶來好日子的‘核桃支書’!”如今村子被評為2014年度省級“美麗鄉村”,他們還與當地另一家企業綠蕾公司合作,千餘畝核桃根本不愁銷路。

喬家莊安閒靜謐,街上村人相見,笑問林間收成。住有新居,出門有車。喬二民算了一筆賬:“每畝45棵樹,每棵樹產10斤乾果,按每斤最低20元算,一畝地至少能掙八九千。”

現在喬家莊一共1180多口人。喬增利說,絕大部分家裡經濟條件都不錯,但因為孤殘疾病等因素,目前還有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剛脫貧的楊春明就實實在在沾了種核桃的光。

楊春明70歲,無兒無女,家境窘迫。早先,村委會給他申請辦理“五保戶”,還安排他給村裡“看泵”,生活還算過得去,但一直緊巴。他原有兩三畝閒地,村委會幫他全種上核桃樹,“生活一下子變了樣。”喬增利說,剩下的貧困戶還得圍繞“種核桃”做文章。

喬家莊好幾戶村民搞起了苗圃賣核桃苗,這也是喬二民出的主意,“我們跟綠嶺公司合作,外地採購商要提前預訂才能買走咱的核桃苗,一畝賺兩萬多元。”

喬家莊變了,不僅秀外,而且惠中。年歲已高,喬二民不再擔任村支書。但他不忘提醒喬增利等村幹部,喬家莊人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缺了精氣神兒,遲早會走下坡路。”

村委會前的文化廣場,不僅有體育健身器材,還豎起宣傳窗、閱報欄,不僅有棋牌室,還有圖書室,一面面文化牆給村裡添了許多美麗色彩。常有群眾自發地掃地、撿拾垃圾。大街小巷乾淨悅目,與山清水秀的環境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喬增利說,喬家莊將由核桃種植向觀光采摘、核桃文化方向發展,搭上全縣推進全域旅遊的機遇,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臨城縣,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扶貧攻堅的內生動力,突出發展以薄皮核桃種植和深加工為主的核桃產業,縣財政每年拿出不低於200萬元資金,採用一頭補苗子、一頭補深加工模式,落實核桃苗補貼政策,全縣1.2萬餘農戶依靠種植核桃樹致了富。

喬家莊的核桃樹今年長勢不錯,嫩嫩的幼果掛滿枝枝椏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喬家莊一天天在變。喬二民院裡的核桃樹,忠實地守望著一個又一個收穫的季節。在老人心目中,這棵核桃樹已不是“樹”,它是喬家莊的美麗之魂。(記者邢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