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後,經常舉行各種宴會招待客人,中餐吃膩了,就改吃西餐。德國兵阿爾伯特·起士林多次應邀為袁世凱的家宴做主廚,後來他在天津開了一家起士林餐廳,店面越做越大,精選法式、德式、俄式菜品,成為天津乃至中國一百多年來最著名的西餐廳。


溥儀對起士林餐廳留下看深刻印象。他第一次吃西餐是在紫禁城,在《我的前半生》中他曾回憶——我讓宮裡的太監去給我買西餐……買回來之後,大碗大碟子滿滿的擺了一桌子,菜多得出奇。我看見一碟黃油,黏糊糊的,不知道怎麼吃,就讓太監嚐嚐,太監吃了一口,連連說:“太難吃,太難吃。”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但溥儀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吃過之後立即愛上了西餐,在養心殿外面設了番菜廚房,由京城一家西餐館的主廚進宮做西餐。到了天津之後,溥儀帶著皇后婉容光顧起士林,一吃之下,覺得比京城西餐館主廚的手藝更好,於是愈發愛上了西餐,一個月內要有半個月都吃西餐。後來去了長春,他還高薪聘請了起士林的西餐廚師王豐年、於清和,到長春繼續為他做西餐。

張愛玲關於起士林的記憶,在小資中流傳已久。張愛玲童年在天津生活了六年,童年記憶裡的天津西餐時常令她回味,她在《私語》中寫道:“姨奶奶不喜歡我弟弟,因此一力抬舉我,每天晚上帶我到起士林去看跳舞。我坐在桌子邊,面前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高齊眉毛,然而我把那一塊全吃了……”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天津西餐的形成,源於租界的設立。後來天津九國租界內外雲集了大量滿清皇室、遺老遺少、下野軍閥政客、洋人買辦,這些有錢人催生了餐飲業的繁榮,東西方的餐飲文化在高檔餐廳和富家廚房裡融會貫通。像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在天津都留下很多和西餐有關的故事。

二三十年代,天津租界內外西餐館林立,知名度較高的有利順德、國民、惠中、福祿林、福德、義順合、起士林,在天津可以吃到英法德俄意各式大菜,甚至在日本料理遍地的日租界,也有日本人經營的西餐館新明食堂。

法租界六國大飯店,以“純粹西餐”吸引消費者;意大利人在法租界經營的DD’S西餐廳以意大利麵條著稱,餐廳長期有三名外國樂師演奏西洋樂曲;位於英租界維多利亞路的皇宮飯店,經營正宗英式西餐、下午茶,最有特點的是奶油咖啡雙色冰激凌。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利順德大飯店早年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吃西餐的地方,後來接待過比利時大使,晚宴菜單包括1928年的法國白酒;1929年的紅酒;1899年的香檳、白蘭地和甜酒;炸比目魚、涼龍鬚菜澆蛋黃汁,以及冰激凌、沙拉。

華人開辦的西餐館,最有名的是小白樓的義順合,這家餐廳的經營者——山東人齊竹山和郝如九,從哈爾濱請來白俄廚師,專營俄式大菜。義順合準備建一座七層大樓,但開工第二年就趕上天津鬧大水,大樓地基被泡,只能蓋四層,竣工後樓頂有霓虹燈和露天花園餐廳,這就是現在的起士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早期起士林)

民國時期的天津,經營西餐的小餐館也很多,法租界有一家華宮餐廳,經營俄式零份西餐,口味地道,價格低廉;勸業場附近有一家文利西餐館,全天供應冷食和西餐;小白樓有太平食堂、天津食堂和華富林食堂,都是白俄夫妻店,供應一菜一湯,只要進店消費,麵包隨便吃,咖啡免費喝;大沽路與徐州道拐角處有一家大成西餐廳,經營俄式大菜和西餐小吃;正昌咖啡店位於法租界今哈爾濱道,店主來自希臘,各種咖啡豆現磨現賣,同時也經營法式西餐和西點。

天津西餐烹製考究,無論精美的頭盤、最見功力的湯類、風味各異的主菜,還是各式各樣的甜品、麵包或洋酒、咖啡,都力求正宗純正,保持了原汁原味。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六七十年代。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維格多利餐廳)

60年代,是起士林西餐廳最後的輝煌期。當時去起士林吃西餐,土豆火腿沙拉、紅燴雜拌、紫菜頭、氣司雪魚,四個冷菜是必點的;湯是紅魚湯,菜譜上見不到;酒是啤酒、紅葡萄酒或一種叫作味美思的酒;熱菜是鐵扒雜樣、黃油雞卷,這兩道是起士林的招牌菜,另外還有罐燜雞、罐燜牛肉、法式豬排、炸豬排,還有兩道奶油東西,奶油烤魚歸、奶油烤雜拌。

做西餐看似程序化,其實要用心,要用料,最重要的是每道菜的味道都有它的魂,那種鐵扒、芝士,麥香的味道其實很難把握。牛扒從幾分熟開始往上數?哪裡的牛?牛的哪個部位?還真是要吃過見過對比過,才有發言權。拿鵝肝醬來說,不是哪個西餐館都能把它用好的。麵包最簡單,但香與不香,更是真功力。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起士林招牌菜)

那個時代吃西餐,大家點完菜,擺一桌子一起吃,刀叉怎麼舒服怎麼使,也確實沒什麼講究。不會像外國人或假洋鬼子那樣“個人點個人的”。吃完再要幾份水果山德、冰激淋。一算帳二十多塊錢,但在當時也算比較奢侈。現在再沒有可能吃到那個時期起士林廚師的手藝了,也享受不到當時的那種氛圍。

客觀說,天津的西餐,在經歷了70年代末最後的輝煌後,如今已經徹底隱匿於高級大酒店的西餐廳深入,至於民間街頭,幾乎斷了血脈傳承,可圈可點的早已不多了。(文:何玉新)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習慣圍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絕對最正宗

(起士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