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在新一輪的跳槽大軍中,我們發現不少人辭職本行工作後,多了一個新的掙錢選擇“全職炒幣”。這也是年前年後都屬於比較熱門的討論話題,畢竟2017年幣價的爆發,導致年前已經出現不少辭職炒幣成為大V的,所以也有不少人看好2018年幣圈自媒體的方向,這觸動了不少職場人士的心思。

然而去年9月4日,央行發佈的文件明確叫停了代幣發行融資——也就是ICO禁令。這種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行為,在國內被明令禁止,可怕的是即使國家已經開始明令禁止這種風險巨大的行為,然而現在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炒幣人、代幣交易所卻不見減少。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座寫字樓裡,鄭皓升正在和他的團隊緊張地忙碌,經過了近一年的籌備,他們投資的交易所馬上就要上線了。

虛擬貨幣投資者鄭皓升說,註冊地在加拿大,是由加拿大華裔的一些投資機構和他們那邊的人做的,我們前期會上一些主流的幣,基本上所有的主流幣我們都會上。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在代幣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很多交易所還新增了一項功能,場外交易。

所謂場外交易,就是交易所只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買賣雙方的信息發佈平臺,讓國內的投資者能夠用人民幣購買到虛擬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介紹,像一些群主、一些互聯網大咖,他們充當擔保人的角色,然後線下我給你人民幣,然後你把虛擬貨幣再轉給我。

通過場外交易,國內投資者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轉賬等多種支付方式,都能輕鬆地用人民幣買賣各種虛擬貨幣。

專家表示:交易所之所以推出這個新功能,就是為了繞開監管,吸引國內投資者入場,而這樣的交易,更不公開透明。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代幣市場亂象橫生交易所掙錢花樣多

即使在目前,國內不合法,中國團隊依然紛紛參與和投資海外交易所,原因當然是因為賺錢。那麼,代幣交易所是怎麼賺錢的呢?

代幣交易所的主要收入來源與證券交易所一樣,是對每筆交易收取手續費。

數據顯示,交易額排名前五的交易所每天收取的手續費在200萬美元到800萬美元不等。但是現在,手續費早已經不是交易所唯一的收入來源。由於各國監管政策不夠完善,上幣費成為一些交易所新的收入來源。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數字貨幣投資者鄭皓升介紹,很多交易所用高昂的上盤費(上幣費)去把它壓榨一下,就是項目方辛苦募資來的錢,有20%、30%甚至更高都給交易所了。

如果用證券市場打個比方,交易所收取高額的上幣費,就相當於一個公司上市,需要把整個市值的20%-30%交給交易所。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交易所,甚至會收取項目方原始幣,用它來吸引投資者,而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進入,原始幣開始升值,中間的差價也成為交易所收入來源之一。

除此之外,很多交易所還發行了自己的代幣,進行上市交易。目前,幣安、火幣、OKEX三大交易所,都發行了自己的虛擬貨幣。以5月1日到15日交易額來看,三個幣種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BNB7000萬美元,HT 8000萬美元和OKB 2.5億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李虹含說,交易所的參與人數越多,它的價格也會相對更穩定或者更高,這個也是交易所項目團隊賺錢的另外一種方式。

全職炒幣成新職業,代幣交易所暴力賺錢

目前,即使在代幣發行、流通合法的國家和地區,對於虛擬貨幣交易這個新生事物,大量監管還處於缺失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