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新加坡教育制度一向是不少國家參考的對象,當中

雙語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世界提高新加坡人競爭力,讓不少東南亞國家趨之若鶩。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 然而新加坡最新調查顯示,新國年輕一代華人父母雖瞭解學習中文重要性,卻仍受限於過度重視學校成績,減少和子女說中文機會,導致這些父母在培養孩童雙語過程中“有心無力”。

新加坡華語講、不講?

《聯合早報》曾引述一份學者調查結果,受訪父母均在45歲以下,多數在新加坡完成至少10年的雙語教育,他們至少各有一名小孩就讀幼兒園或小學。

受訪家長几乎自認能說中文,也具有營造雙語學習環境機會,甚至有7到8成家長認為學習中文有助於華人的身分認同、傳承傳統價值觀。

另有家長認為,隨著中國崛起,學習中文可讓孩童更具優勢。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不過,這項調查統計顯示,年輕家長雖認同學習中文的重要性,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決心卻容易動搖,尤其在孩童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過度重視孩童成績,導致減少和孩童的中文溝通機會,擔心影響英文學習。

調查指出,當被詢及家長之間溝通語言模式時,53.1%受訪者以英語進行,但63.1%選擇以中文溝通。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但當家長與孩童溝通時,使用中文的家長只有63.1%,使用英語的家長竟高達89.2%

報導指出,家長的實際行為,和他們對中文學習的積極態度相互牴觸。

新加坡推動“雙語政策”多年,

讓新加坡人同時具有英語及“母語”兩語優勢,

可強化各自族群間的“母語”溝通能力,

而在這一過程中,英語的地位始終在拔高

……

不能放棄英語是因為......

美國德州A&M大學教學、學習及文化學院助理總監狄克遜博士(Dr. L. Quentin Dixon)2005年發表關於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文章,分析李光耀雙語教學政策,她認為新加坡的語言教育貫徹“務實主義”

獨立後新加坡大可放棄殖民語言,即英語,而採納三種官方語言(各民族有一種語言),或者更多其他語言,以反映當時當地母語多樣性;但官方語言並不是根據國家或種族尊嚴來選擇,而是根據實際理由。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英語被視為對新加坡經濟狀況非常重要,所謂的母語則是維持種族認同及傳統價值。

李光耀2007年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時,便突破不少脫離殖民身分國家的盲點。當時區內不少脫離宗主國的前殖民地,為加強作為獨立國家認同價值,拒絕西方對該國的影響;但他表示:

“我們知道,如果新加坡只如鄰國般,我們會死的。”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李光耀也在回憶錄中寫道:如果我們只使用母語為唯一的語言,我們不能生存;但以英語為單一語言,我們就會退步,失去我們的文化認同,降低我們對自己及在世界地位的自信。

官方母語其實不是“真·母語”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始於建國初期

新加坡是多民族國家,當中有77%為華人,14%為馬來人,8%為印度人,所以從英國殖民地身分獨立後,新加坡按國內三大民族來選擇華文、馬來文及印度文作為“官方母語”(Official mother tongue),並以英語作為“工作語言”,以助各民族之間溝通,四種語言均屬官方語言。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 到1979年政府修訂雙語教育政策,將英語定位為必修語言,在其他非語言學科也使用英語教學;另外學生需從華文、馬來文及印度文中選擇一種語文,作為“官方母語”來學習。

母語就是母語,何謂“官方母語”?

原來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成國時,根本沒有華人說華語,華人主要說廣東話、福建話及潮州話等;1957年當地亦只有六成印度人說新加坡官方所規定的印度泰米爾語,其餘的都是說其他方言;馬來人雖是說馬來文,但口語上也有很多變化。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李光耀的語言政策為每一個民族都安排一種“官方母語”,但實際上新加坡人在家中可能是說著另一種“母語”。

英語讀寫能力高超

李光耀的雙語政策成就出新加坡的獨一無二,令國民能應付全球化浪潮。新加坡前總統陳慶炎曾向李光耀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致信:

“今時今日新加坡人已經能夠利用雙語能力及雙文化優勢,在世界各地表現自己。”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1. TIMSS第一位

根據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大部分新加坡學生都能利用英語學習數學及科學,並達到高水平知識,2015年新加坡10歲及14歲學生接受科學及數學測試,在全球60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即英語作為工具語言,功效十分顯注。

2. PIRLS第四位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針對測試10歲兒童閱讀能力,2011年該研究數據顯示,新加坡小學四年級學生英語水平在49個國家中名列第四位,較美國和愛爾蘭等以英語為單一母語的國家還要高,十分厲害。

3. EF第六位

至於根據EF英語指標,新加坡英語水平在72個國家中排名第六,亞洲區更是第一(中國香港排名第30),但這72個國家不包括英語為母語的英國、美國等國家。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在語文學習方面又如何?即使各地人時常取笑新加坡人說英語時獨特奇怪口音為Singlish,其實在正式場合他們大多懂得“轉頻道”說回正式英語。

新加坡觀點:

華文、英語,雙語教育不應丟棄

有些家長自認華文水平不夠高,選擇不同孩子說母語。家長能講華語就應堅持多講,打開語言自然習得的空間,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學校的雙語教學。

“家裡就應多講華語⋯⋯如今小學華文課時只佔所有科目課時的兩成,既然孩子多數時間講英語,不會因為在家多講幾句華語而影響英語水平。”——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部助理主任胡月寶

其實,新加坡不同於英美國家的單語環境,周圍有很多華文資源的存在,包括電視、電臺節目,以及報章和繪本等。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 研究顯示,幼兒從小就接觸雙語甚至是多語,不但不會混淆,長大後還能夠在雙語、雙文化世界遊走自如。

——若是選擇這樣的留學環境中,

雙語絕對是一項優勢,並不會拖累你的學習

在新加坡,我們可以看到與自己一樣黃皮膚黑眼睛的新加坡學生,既能夠說出流暢的英語,又能說出標準的中文。所以,在新加坡,英語不是一門課,而是一種能力,“雙語言”交流的能力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為第二外語教學。

!這意味著到新加坡讀中小學,學生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又不會遺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也正是因為這些優勢,導致小留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孩子年齡小參加考試不僅要耗費自身精力,更是耗費父母的精力,此外“水土不服”,難以團聚等情況也時常發生。

小新君要向大家推薦:AEIS考試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 AEIS英文全稱“The Admissions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中文翻譯為“國際學生入學考試”。這項考試為由新加坡教育部主辦,幫助有意願前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就讀的國際學生獲得入學機會。

AEIS考試的科目為英語和數學,重點考察學生的英語能力、算術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考生需要提前學習申請年級對應的英語和數學考試內容)。

考試成績直接決定學生是否能獲得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學額。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教學語言為英語,所以國際學生的英語能力非常重要,強烈建議在參加AEIS考試前進行系統的學習準備。

!本年度(2018年)AEIS考試暫定於2018年9月19日、20日和21日舉行,註冊時間將於7月份開始。

2018年AEIS考試的日期逐接近,備考複習也該提上日程。為了幫助大家提高英語成績,我們為大家準備了AEIS暑期備考計劃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新加坡半世紀苦修雙語之路,如今年輕華人父母卻在苦惱

想要了解AEIS報名流程、2018AEIS考試時間以及AEIS考試年齡限制等信息的學生和家長,也可以直接在線進行一對一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