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高層速讀

關鍵信息:MIT發佈了一款名為“SoFi”的軟體機器人魚,它可以在海洋中與真正的魚一起獨立遊動。打破傳統的無人駕駛潛水器拴在穿上或由螺旋槳驅動,SoFi只用攝像頭、馬達和鋰電池便可輕裝上陣,能夠與海洋生物進行密切的觀察和互動,而且似乎不會打擾到真正的魚。

關鍵數據:SoFi在50英尺深的海洋中游泳,一次長達40分鐘,且速度可控。

關鍵意義:這是首款可以長時間在三維空間中游泳的機器魚,它可以更好地被海洋生物接受,已經得到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近期,科學家們發佈了一段罕見的北極最難以捉摸的鯊魚的片段,這些發現表明,即使近年來取得了許多技術進步,但要將海洋生物的生命完整記錄下來,仍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認為,他們有一個解決方案:使用機器人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一個團隊發佈了一款名為“SoFi”的軟體機器人魚,它可以在海洋中與真正的魚一起獨立遊動。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在斐濟彩虹礁的測試潛水中,SoFi在50英尺深的海洋中游泳,一次長達40分鐘,可以靈活地處理水流,並使用車載攝像頭拍攝高分辨率的照片和視頻

SoFi利用它起伏的尾巴和獨特的能力來控制自己的浮力,SoFi可以在直線游泳、轉彎以及上下游動。該團隊還使用了防水的超級任天堂控制器,開發了一套自定義的聲學通信系統,使他們能夠改變SoFi的運動速度,並使其進行特定的移動和轉彎。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據我們所知,這是首款可以長時間在三維空間中游泳的機器魚,”CSAIL博士生Katzschmann說,他是這篇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我們很高興能夠利用這樣的系統來接近海洋生物,而不是靠人類自己去做。”

目前,用來觀測海洋生物的無人駕駛潛水器(AUVs)一般被拴在船上,或者由笨重而昂貴的螺旋槳驅動。相比之下,SoFi有更簡單、更輕量的設置,一個攝像頭、一個馬達,以及在智能手機中使用的鋰聚合物電池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為了讓機器人游泳,馬達將水泵入魚尾的兩個氣球狀的腔內,就像發動機裡的一組活塞一樣。當一個腔室擴張時,它會使魚彎曲到一邊;當執行機構將水推到另一個通道時,它就會彎曲並向另一個方向,這些交替的動作模仿了真實的魚的動作。通過改變它的流動模式,液壓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尾部機動,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游泳速度,平均速度大約是每秒0.5個身體長度

“作者展示了許多在製造、動力和水阻力方面的技術成就,使機器人能夠在沒有繫繩的情況下在水下移動,”意大利生物機器人教授Cecilia Laschi說,“像這樣的機器人可以比現在的機器人更接近於探索暗礁,因為它可以被海洋物種更好地接受。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整個後半條魚是由硅橡膠和柔性塑料製成的,頭等部件是3D打印的,為了減少水進入到機器中的可能性,研究小組用少量的嬰兒油填充頭部,因為這是一種不會從潛水時的壓力變化中壓縮的液體。

事實上,該團隊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讓SoFi在不同的深度游泳。這款機器人的側面有兩個鰭,可以調節魚的上下游動。為了垂直調整它的位置,機器人有一個可調節的重量艙和一個“浮力控制單元”,可以通過壓縮和減壓來改變它的密度。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Katzschmann說,開發SoFi的目標是,儘可能在環境中不干擾海洋生物進行工作。“這個機器人能夠與海洋生物進行密切的觀察和互動,而且似乎不會打擾到真正的魚”。

在許多方面,軟機器人比剛性機器人更容易控制,因為研究人員不必太擔心必須避免碰撞。“避免碰撞往往會導致效率低下,因為機器人必須適應無碰撞的軌跡,”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Rus說,“相比之下,一個軟機器人不僅更有可能在碰撞中倖存下來,而且可以利用它作為信息,在下次的時候提供一個更有效的運動計劃。”

MIT研發軟體機器魚,消無聲息遊動在真魚身旁

下一步,團隊將在SoFi上進行一些改進。Katzschmann計劃通過改進泵系統和調整其身體和尾巴的設計來增加魚的速度;他們還計劃儘快使用機載相機,使SoFi能夠自動跟蹤真正的魚,併為生物學家建立額外的軟環境,以研究魚類如何應對環境中的不同變化。

“我們認為SoFi是發展幾乎一個水下天文臺的第一步,它有潛力成為海洋探索的一種新型工具,併為揭示海洋生物的奧秘開闢了新的途徑”。

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得到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