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平順:打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

平順:

打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

一臺臺風力發電機組不停地轉動,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閃閃發光,一片片中藥材種植基地形成產業鏈,一個個設施蔬菜大棚生機盎然,一座座新建的養殖圈舍讓鄉親們臉上綻放著笑容……村莊充滿人氣和活力,村民也因產業而富了起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平順縣共有130個貧困村、34713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

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脫貧攻堅貴在一個“準”字。“不能讓老百姓守著金飯碗要飯吃。”市委常委、平順縣委書記吳小華如是說,平順不是沒有優勢,而是特色鮮明。困住平順發展的“窮山惡水”,其實就是一座座有潛力可挖的“金山銀山”。

為此,平順縣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按照20字總要求,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脫貧攻堅計劃和行動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旅遊、中藥材、新能源三大脫貧支撐產業,走出一條主導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產業發展與貧困群眾緊密聯結的特色產業扶貧之路。

全域化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大力實施大旅遊發展戰略,努力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群眾脫貧增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點、精品線路為線、鄉村旅遊為面的全域化旅遊產業體系,做足做精“綠色、古色、紅色”旅遊資源,讓藏在深閨的眾多貧困村煥然一新,迎來各方遊客,更多人幹上了“旅遊活”,端上旅遊“金”飯碗。先後引進歐亞集團、山東塔山等公司投資開發生態旅遊項目,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點、精品線路為線、鄉村旅遊為面的全域化旅遊產業體系,健康旅遊、生態旅遊等新興業態不斷湧現,全縣域、全年度、複合型旅遊產品體系逐步建立。目前,全縣共有80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西溝、岳家寨、王家莊園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蓬勃發展。2017年全縣累計接待遊客306.68萬人次,綜合收入累計達到22.35億元。其中,鄉村旅遊接待人數153.1萬人次,綜合收入8.95億元。

全鏈條發展中藥材產業。不斷推進中藥材產業化進程,傾力打造“藥草飄香”富民產業。該縣採用“光伏扶貧、農光互補”“預付種苗、保底收購”“土地流轉、勞務僱用”“資產收益、按股分紅”“政府貼息、帶資入企”五種模式,引進山西振東集團,全鏈條發展中藥材產業。同時,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平順被國家工信部、財政部等12部委列為重點扶持的全國兩大中藥材基地之一,中藥材產業作為平順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成功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十大範例。全縣種植和野生撫育中藥材面積達到54.56萬畝,中藥材總收入達到2.376億元,帶動7000餘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760元,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全方位發展新能源產業。該縣採取戶用屋頂光伏系統、村級扶貧電站、集中式扶貧電站和光伏企業帶動四種模式,全方位推進光伏產業發展壯大。全縣建成48座村級光伏電站,幫助42個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零,帶動981戶貧困戶實現收益分紅;建成93套戶用光伏系統,帶動93戶貧困戶年增收3000餘元。與此同時,還大力推進大唐風電、漳澤光電、明陽風電等項目開工建設,帶動就業1100餘人,年人均收入6000餘元。

與此同時,平順縣還聚力改善民生織密脫貧“保障網”,瞄準最困難的群眾、最應解決的問題,把有限財力用到群眾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統籌做好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保障、創業就業、改善住房等民生實事。對於深度貧困自然莊,採取行政村就近安置、旅遊區集中安置、新建小區和新型小城鎮安置、配合集中供養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宜遷則遷、宜散則散、宜並則並,多渠道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去年共有1274戶3291人搬出深山溝,“移”來幸福新生活。(記者 王晶晶)


文字:長治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