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中國酒文化:穿越千年的俗世享樂

雖然中國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但直到秦漢之交,中國進入大一統時代,曾作為廟堂祭禮的酒,才逐漸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成為俗世享樂生活的組成部分。

中國酒文化:穿越千年的俗世享樂

漢代中期以降,隨著制曲技術的提高和農業生產的進步,市井酒肆數量急劇增多,亦為“文君當壚”的傳奇故事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文君當壚”的典故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從成都回到卓家所在的臨邛,變賣車馬,買一酒店,卓文君在店堂賣酒,司馬相如則和傭人酒保一起洗滌酒器。人們常以“文君當壚”比喻美女賣酒,或表現飲酒和愛情。

在酒量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漢代酒風以一飲而盡為榮,稱為“飲滿舉白”。主人好客待酒的風尚發展到極致。曾任河南郡太守的陳遵,為了讓滿堂賓客不醉無歸,甚至命家丁將大門關上,並把來賓車軸上固定車輪的銷釘(車轄)通通投入井中。

西漢時代儒學初興,男女之間尚未有迴避制度,因而,即便男客來訪,女主人也可以親自出面備酒陪飲。漢武帝開通西域後,長安逐漸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漢帝國與西域各國的交流驟然升溫,西域商人使節往來絡繹不絕,許多人選擇在長安定居,開辦具有異國情調的酒肆,時稱“酒家胡”。

辛延年《羽林郎》中“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的詩句,就是描寫有異域妙齡女子當壚售酒,賓客盈門,引發京中紈絝浪蕩子關注的情景。

中國酒文化:穿越千年的俗世享樂

唐代建立之後,隨著城市功能性分區的誕生,都城長安出現了坊(居住區)與市(商業區)分隔發展的格局。

長安之“市”分為東市和西市,是當時全國工商業貿易中心,還是中外各國進行經濟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這裡商賈雲集,邸店林立,根據近代西安考古發掘結果顯示,東市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24米,面積為0.92平方公里。市的四周,每面各開二門,共有八門,由於靠近三大內(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周圍坊裡多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與之相對的西市,由於距離唐長安絲綢之路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市場。

西市中最為引人入勝的一道景觀,就是“胡姬酒肆”,從西市一直延伸到城東春明門以及曲江池一帶。由於肆內多有能歌善舞、異域風情的胡姬攬客,故此生意興隆,也是文人騷客聚飲賦詩的首選地。“胡姬貌如花,當爐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詩仙李白在《前有樽酒行》中用肆意汪洋的筆觸描繪了唐代胡姬酒肆中的歡樂景象。

與異域風情的舞姬和裝飾相配的,是原料、口感迥異於中國傳統糧食酒的葡萄酒。唐太宗在位時期,侯君集破高昌得到馬乳葡萄及其釀酒方法之後,唐代葡萄酒的釀造逐漸發展。當時直接吸收了西域葡萄酒的釀製技術,在中原、內地掌握此技術之後,葡萄酒的釀製進入改良時期,加之推廣力度大,其消費不斷上漲,種類也愈發繁多。同樣,本土酒肆在陳列饌食酒品上,也不遑多讓。

中國酒文化:穿越千年的俗世享樂

宋代的城市繁榮,使得酒肆與其他娛樂設施成為居民流連忘返的消遣之處,從官署獲取經銷權的酒肆稱為“正店”,分銷者稱為“腳店”。由官府開辦的酒肆稱為“官庫”。

《東京夢華錄》記載汴梁酒肆之多,為“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中,位於東華門外景明坊,又名“樊樓”的豐樂樓聲名最為顯赫,號稱“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每年僅僅購買的官制酒麴就達5萬斤之多。

在這種大規模酒肆之下,宋代城市中還有形制規模多樣的各種飲酒場所,分別以飲食、裝飾、價格甚至倡優脂粉為賣點。

宋代酒肆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舉辦“開煮”與“賣新”兩大活動,前者為醞釀新酒,後者在於慶祝酒成,由官庫牽頭,動員女樂歌舞以及各類扮相之灶戲迎酒穿市,並在州府校場集中酒戶所釀好酒,供官家品評賞賜,前三名以三丈餘高的白布,上書“某庫選到有名高手酒匠,釀造一色上等辣無比高酒,呈中第一(二,三)”。

中國酒文化:穿越千年的俗世享樂

隨著飲酒成為中國世俗消遣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種依託酒宴的遣興遊戲也蓬勃興起,成為中國酒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文字遊戲“酒令”。

酒令形式豐富繁多,有些將之分為七類,包括詞令、詩語令、花鳥語重令、般令、拳令、通令及籌令等,亦有將其分為通令、般令、籌令及雅令等四種。正式的酒令,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隨著宴樂活動的頻繁和規模化,唐人便設立了在酒席中主掌巡酒,主持酒間詩賦遊戲,維持秩序的“酒糾”,而擅長詩文應對,遂成為“酒糾”所必須掌握的技能。

《全唐詩》卷八百七十九載:宰相令狐楚聽說進士顧非熊文才敏捷,在一次酒宴中,故意出令相難。令稱:“水裡取一鼉(音tuó讀“託”),岸上取一駝,將者駝,來馱者鼉,視為駝馱鼉。”頗有難度,不想,顧氏即刻還令道:“屋裡取一鴿,水裡拾一蛤,將者鴿,來合者蛤,是謂鴿合蛤。”使令狐楚大為稱奇。

在清人俞敦培編輯的《酒令叢鈔》中,將酒令歸結為古、雅、通、籌四大門類,所輯令種多達300種以上。宋明之交,籌令所汲取的典故逐漸廣博,鬼狐神怪,賢君名將,節令氣候,花鳥山水,無所不包,比如宋代的名賢故事令,由32支籌籤組成,內容是從古代歷史中選出32位名人,將有關他們的典故刻於籌面,另擬一條相稱的酒約,如“莊周和詼諧誕妄”(說笑話者一杯)、“王羲之袒腹東床”(未婚者一杯)、“陶淵明白衣送酒”(白衣者一杯)、“薛仁貴箭定江山”(習武者一杯)。

除行令之內容千奇百怪之外,各種遊戲令也逐漸成為唐宋以降酒席上的保留節目,諸如擊鼓催花令,規則為用花一朵.令官矇眼擊鼓、其他入酒席者將花不斷傳遞於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傳出的一人罰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