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前兩天,不知道各位大朋友

有沒有憑藉自己的可愛成功過節呢?

不過話說回來,

第一批00後已經超兒童年齡了!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那麼,正值青春年華,

你們......一定有不少人長了痘痘吧?

長痘痘是大多數人年輕時都要經歷的事,不少人由於個人原因使得自己的青春痘狂長,不僅影響外觀,還影響人的心情,讓人非常困擾,但是,所有的痘痘都是因為“青春”嗎?

來自廣州的小野(化名),她的左側下巴有一顆“痘痘”,困擾了她一年多,這可不是“青春”,而是“爛牙”導致,在經過我院口腔科的治療後,痘痘終於開始消退。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臉上長“痘痘”,竟是根尖周炎的瘻管!

小野的這顆“痘痘”長了一年多餘,一開始她並沒在意,以為只是普通“青春痘”,直到“痘痘”周圍皮膚略有凹陷,經久不消,以及左臉的反覆腫脹,才使她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從半年前開始,小野先後就診於廣州市多家三甲醫院及口腔專科醫院,接診的醫生懷疑是智齒髮炎及智齒前面的爛牙所致,於是相繼拔除了這兩顆牙。但是拔牙後“痘痘”仍然沒有消去,因此小野來到了我院口腔科就診。

口腔科主任房思煉副主任醫師為小野進行了詳細的問診與檢查後發現,小野口內左下後牙區僅存一顆大牙,該牙遠中區見一大面積樹脂樣的淡黃色充填物,充填物下方近齦處可探及一深大齲洞,內含大量軟腐質。並且在靠近前一顆牙的牙齦處有一個深紅色的“膿包”,戳破後見大量膿液從膿包裡流出。房思煉使用牙膠尖從膿包處插入,定位瘻管的來源,最後發現病變出處均指向了同一顆大牙。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結合CBCT檢查,“痘痘”終於現出了原形!

在CBCT掃描所得的影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野最後一顆大牙的根尖有明確的暗影,所指示的結果為該牙根尖區域已經被炎症所波及,根尖的骨質已經被吸收。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在3D的圖像中更是觸目驚心,原本完整的下頜骨表面出現了兩個深坑,根尖骨質已經被“腐蝕”掉了!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至此真相終於大白,結合所有的檢查,患者臉頰部位碩大的“痘痘”和口腔內膿包的來源,都一一指向這顆大牙,引起小野如此破相的原因就是這顆大牙闖的“禍”!

其實這顆可怕的“痘痘”,並不是真正的青春痘,它的真身其實是這顆爛牙因根尖周炎久病不治,拖延病情而導致的瘻管!

對小野這顆牙行根管治療術一週後, 從外觀上看,側面可見頰側瘻管已明顯消減,正面也已看不出明顯“凸起”。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什麼是根尖周炎?什麼是瘻管?

房思煉介紹說,牙根尖周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稱為根尖周炎。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引發根尖周炎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牙髓炎發展到晚期,牙髓組織大部或全部壞死時,或有細菌感染,引起根尖周組織發炎;牙齒受到急劇的外力撞擊時,根尖周組織也會受到猛烈的創傷而造成根尖周炎。

雖然小野的這顆大牙以前因齲壞已經修補了一次,但由於她沒有吸取教訓,不重視口腔衛生,疏於牙齒的維護,於是細菌在牙齒沒有清潔到位的地方又開始繁殖發展,久而久之病變波及到牙神經,使牙神經反覆發炎。

未得到及時治療的炎症進一步發展,在根尖形成了膿液,大量的膿液不斷地積累,最終會循著組織薄弱的地方破潰,輕者破潰在口內的牙齦粘膜,嚴重者便是循著骨膜從皮膚軟組織處破潰,在皮膚上“穿孔”——形成瘻管,於是便成了所看到的”痘痘“了。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可惜的是,初期牙神經發炎後引起的不適感並未得到患者的重視,直到臉頰部的反覆腫脹和疼痛,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才驅使她去求醫,卻為時已晚!

房思煉提醒市民:當疼痛影響日常生活,說明炎症已經發展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了,身體發出的每一個異常信號都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將病痛的萌芽及時扼殺在搖籃裡,方不會讓小病釀成大禍。

如何預防根尖周炎?

歸根結底,這個可怕的病例還是齲齒沒有得到重視造成的,因此給廣大市民敲響了警鐘——重視口腔問題,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爛牙”一開始只是小問題,補牙可以一次補好,費用也比較低。但如果不及時將“爛牙”補好,細菌就會侵入神經,此時則需要做根管治療,就診時間會變長,過程也會相對繁瑣,並且費用也會成倍的上升。因此,房思煉建議廣大病友,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勿讓小齲洞釀成大病灶,勿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本文指導專家

戰“痘”一年多不見好,竟是因為TA 的存在!

口腔科 房思煉 專科主任

1993年大學畢業,1999年獲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博士學位,2000年在中山二院口腔頜面外科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出站後一直在中山五院從事臨床工作。

學術任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等。

學術專長:擅長口腔頜面部及頭頸腫瘤的診斷、手術及化學治療;口腔頜面部疼痛及創傷的診治;顳下頜關節疾病的診治;先天性及後天性畸形(如唇顎裂、外傷性面部畸形等)的修復、複雜牙的拔除及心理治療等。

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三下午、週四下午

【感謝口腔科陳曉莉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