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關鍵信息:今天的亞馬遜不僅僅是一個“全能商店”,更是人工智能和企業雲服務的領導者,近年來其市值不斷膨脹,其收購交易持續增長,其投資金額日益增多,三大支柱Prime會員、AWS與市場,正在支持它走得更遠。

關鍵數據:亞馬遜上市20多年,零售總額約佔美國電子商務支出的44%,2017年根據三大支柱收購了10家創業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商業實體,共僱傭了56萬人,它的名字在同行的電話會議中被提及了至少3,000次。

關鍵意義:亞馬遜幾乎是所有商業案例中最特殊的一個。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正在為AWS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生態系統加倍下注,它想成為“AI即服務”的核心提供者,但它也不會把零售業務拋在腦後,也在美國各地經營雜貨店、書店和便利店。

亞馬遜的發展是幾乎所有商業案例中最特殊的一個。

作為一家位於西雅圖的互聯網書店,亞馬遜從不起眼的地方起步,已經發展成為至少能推進5個行業的中堅力量:零售、物流、消費科技、雲計算,以及媒體和娛樂。其中,亞馬遜去年以137億美元收購了全食超市(Whole Foods),這讓食品雜貨行業大受震動,也突顯出亞馬遜對實體零售的大力推動。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當然,該公司也有過失誤,投資巨大的手機Fire phone失敗了。但亞馬遜也以戰略天才而聞名,使其能在新行業中領先於競爭對手。雲計算業務AWS以及Echo音箱和Alexa助手,都成了爆品。

今天的亞馬遜不僅僅是一個“全能商店”,更是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和企業雲服務的領導者,而且,它對新市場的貪得無厭,意味著競爭對手必須時刻警惕它的下一步行動。作為美國最大的在線零售商,該公司約佔美國零售總額的4%,約佔美國電子商務支出的44%,儘管該公司已公開上市超過20年,但其市值近年來不斷膨脹。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亞馬遜比許多同行都要神秘,亞馬遜很少宣佈其近期的戰術目標或其長期戰略願景,它喜歡驚喜。正如紐約時報報道的,“亞馬遜不僅是神秘的,蘋果也是如此,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傑夫貝佐斯的電子商務和雲存儲是不透明的。”

亞馬遜正變得越來越貪婪,在2017年收購了10家創業公司,這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除了收購全食超市外,該公司還收購了網絡安全公司、遊戲開發平臺GameSparks和家居安全攝像頭開發商Blink等公司,同時還收購了中東電子商務網站Souq.com。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亞馬遜收購歷史

亞馬遜的下一個支柱是人工智能。在2017年4月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貝佐斯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進行了廣泛的說明。

語音、虛擬助手和自然語言處理將繼續成為亞馬遜關注的焦點,不過,該公司也專注於人工智能服務,將人工智能的基本工具交給雲計算和開發者社區。亞馬遜還在押注醫療保健,投資了癌症檢測公司GRAIL,並與摩根大通等企業合作,為員工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險。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亞馬遜都渴望成為一家平臺公司

亞馬遜正圍繞Alexa語音計算平臺打造一個有價值的生態系統。目前,Alexa平臺提供了軟件開發工具包(SDKs),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Alexa和其他硬件製造商打造新技能,將Alexa的助手整合到他們的產品中。與此同時,Alexa基金和加速器也加大對移動硬件的投資。最近,亞馬遜還收購了兩家由Alexa支持的智能家居公司:Blink(17年第四季度),和Ring(18年第一季度)。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126 Lab是亞馬遜的秘密研發實驗室,是亞馬遜爆品消費科技品的幕後推手,近期被曝出正在研究家庭機器人。這會是下一個貝爾實驗室或施樂帕克研究中心嗎?

亞馬遜正在尋找新的城市作為它在美國的第二個總部,同時突顯出了該公司的經濟實力,在它宣佈這樣一個消息後,各城市紛紛競相吸引亞馬遜,被選中的城市將獲得

5萬個新工作崗位和4億美元的總投資

支撐亞馬遜的三大支柱

在2016年的一次採訪中,貝佐斯表示,亞馬遜依賴於三大支柱:

1.Prime,即Amazon商城會員

2.雲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

3.市場,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業務

為了解三大支柱下的亞馬遜是如何成為“別人口中的公司”,媒體分析了在其他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亞馬遜被提到的次數:亞馬遜在2017年被提及了近3,000次,超過了Facebook、蘋果和微軟的總和。可以看出,亞馬遜的成功已經開始讓各個行業的公司感到不安。

結構與僱傭

目前,亞馬遜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商業實體,其中許多是其電子商務和媒體業務的附屬機構,還有一些是被收購的子公司,如全食超市等,專注於原來領域。其中,亞馬遜為美國、英國和愛爾蘭、法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巴西、日本、中國、印度和墨西哥建立了獨立零售網站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在這100個全球商業實體中,亞馬遜總共僱傭了大約56萬人——接近懷俄明州的集體人口,儘管最近的裁員是公司的罕見之舉,但亞馬遜聲稱在2017年僱傭了大約13萬名新員工,全食超市的員工除外,並且還計劃在未來加大招聘力度

截至2018年2月,亞馬遜目前有超過13,200個職位空缺,AWS職位空缺最多,超過5700個

收購

亞馬遜被認為是“保守的收購玩家”,但現在,這股潮流可能正在轉向。

該公司在2017年完成了10筆收購,超過了2015年創下的紀錄,而且遠遠超過了2016年的收購次數,而以前,該公司每年的收購交易基本不超過5筆。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2017年是亞馬遜收購歷史上最活躍的一年

最近的這些收購可能標誌著該公司的一種新策略,很明顯,亞馬遜願意花錢,但只有在找到合適的機會時才會花錢。正如TechStrat的併購專家Nat Burgess所言,“亞馬遜是一個保守的買家,他們考慮的是長期的,他們不會被高企的估值所誘惑。"

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亞馬遜的收購慾望更小,行為也更加謹慎:它的最高年份有9到10筆交易(分別是2015年和2017年),在2016年只收購了5家公司。

相比之下,蘋果公司近年來每年完成8-14宗併購交易,而Facebook儘管最近有所下降,但卻連續兩年獲得了14筆收購。谷歌不遵守收購活動規則,想收就收,2014年便收購了36家公司,同年亞馬遜只有5家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亞馬遜的收購活動持續增長

總而言之,亞馬遜主要收購與Prime、AWS和市場支柱步調一致的公司

投資

在風險投資方面,亞馬遜比較活躍。

上世紀90年代末,作為一家羽翼未豐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損失了數億美元,投資於臭名昭著的網絡創業公司,如製藥、Pets.com和Kozmo.com等,僅在Kozmo上就損失了6000萬美元。在這些公司破產時,亞馬遜以微弱優勢躲過了死亡,從此多年前一直在舔舐傷口,直到2000年代中期才開始投資。

近年來,亞馬遜的投資重點已經轉向了橫跨醫療、語音、物聯網和通信平臺等多個行業的更具前瞻性的業務,這些投資中的大部分都與AWS生態系統有關聯,AWS生態系統現在包括語音、人工智能、開發工具和雲計算等。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2015年6月,亞馬遜斥資1億美元成立了其首個獨立的企業風險投資公司——Alexa基金(CVC),該基金專門投資於語音和物聯網技術,以支持其Alexa的語音生態系統。該基金規模相對較小,遠遠落後於谷歌風投和微軟風投等其他科技公司。然而,該基金也在增長,亞馬遜在2017年11月向Alexa基金追加了1億美元,此外還在同年7月啟動了Alexa加速器項目。

亞馬遜商業帝國版圖:在三大支柱支撐下,收購和投資日益狂熱

語音技術是Alexa基金和加速器的投資核心

結語

考慮到它在商業、雲計算和AI即服務方面的相互強化的業務線,在亞馬遜的盔甲上發現軟肋並不容易。但至少在人工智能領域,亞馬遜正在與硅谷更多研究導向型同行進行競爭,後者正積極招募頂尖的人才,並擁有至少和亞馬遜一樣大的數據來培訓他們的算法。

在20年的任期內,傑夫貝佐斯的失誤相對較少,他有能力帶領公司前進。正如Brad Stone所寫,“在某種程度上,整個公司都是圍繞著他的大腦構建的,一臺放大機,旨在傳播他的聰明才智,並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駕駛。”幾乎不可能想象亞馬遜在沒有貝佐斯掌舵的情況下繼續前行,而且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他會去任何地方。

隨著亞馬遜的繼續擴張,其增長面臨的最大威脅可能是亞馬遜本身。據《經濟學人》報道,該公司在商業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超大角色,可能會招致監管機構的批評:“如果亞馬遜真的成為商業的一種工具,那麼它就會被當作一個商業工具來監管。”

亞馬遜還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投資者對遞延利潤的支持會持續多久。正如《泰晤士報》2013年所寫:作為一家已經上市16年的公司,亞馬遜獲得了華爾街的獨特許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來增加收入,利潤總是在明天兌現。”在贏得了“利潤守財奴”的名聲後,亞馬遜直到近年來才開始盈利,多虧了AWS的成功。

隨著亞馬遜越來越多地使用資金,用來精簡物流網絡,促進網絡服務,和開發人工智能,它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安撫要求快速回報的股東,平衡當今投資者的需求和未來的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