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如何正確有效的誇獎孩子?

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讓我們忍不住誇讚。不過讚美孩子也有大學問,研究表明,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取而代之,我們可以讚美孩子的努力,做事的過程,或是思路等等。老師家長,讓我們用有效的稱讚,不浪費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契機。

到了我們這一代,基本上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勵”,但是整天“寶寶真棒!”“寶寶太厲害了!”這麼一味地誇,真的好嗎?萬一哪天沒人誇了,孩子心裡難道不會有落差?所以,誇孩子可以,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如何正確有效的誇獎孩子?

家長在表揚孩子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1)看著孩子的眼睛

直接的注視表示你在鄭重其事地誇獎孩子,使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意義很重大。

(2)距離孩子近一些

近距離的表揚影響力更大。

(3)微笑

有時候微笑本身就是獎勵。當你用語言表揚孩子時面帶微笑,可以讓他感受到你內心的喜悅。

(4)表揚具體的行為

使用“我”語言。告訴孩子你對他的什麼行為感到高興,如,“我很高興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說“你真聰明。”當孩子幫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記得感謝他們。孩子知道你在關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會加倍努力。

(5)把焦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

有研究者將表揚分為三種:a。過程指向的表揚,即肯定孩子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b。結果指向的表揚,即誇獎孩子的成果,如,“你畫的畫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簡單。”c。個人指向的表揚,即對孩子品質的評價,如,“你真乖。”“看你多聰明!”研究發現過程指向的表揚最有助於孩子恰當評價自己,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從而增強能力和信心。

(6)表示對孩子的愛

家長的肢體語言,語氣聲調能夠加強表揚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愛。但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調節你表達愛的方式。

如何正確有效的誇獎孩子?

誇獎孩子不忘三原則:

1、誇獎可以更具體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習慣於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誇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2、誇獎努力而不是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如何正確有效的誇獎孩子?

3、誇“事”不誇“人”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和邦雲博為公益傳播,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