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不負責任的來談談武志紅

提到心理學,武志紅老師可謂是在大眾認識中最“知名”的一個心理專家了。


武老師本身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支撐他現在的名聲。這是我的基本看法。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武志紅就真的像一些同行、武志紅的前讀者們所批判的那樣的不堪。

在知乎的「武志紅靠譜嗎?」這個問題下面已經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種強烈的“矯枉過正”的味道。

我曾經也在一兩篇文章中隱晦的表達過對武志紅的批判和不認同。

但後來我自己反思,再加上和一些其他的同行交流,可以這麼說,一個心理學圈子的人在批判武志紅的時候,你很難不帶有——嫉妒。

真正有水平的同行其實並不會對武志紅這個人本身有太多的看法,一是胡亂分析同行這事不太禮貌,二是也沒那個時間和興趣來評判武志紅。

所以會評判武志紅的同行,我想可能都是像我這樣水平還不高的。

我再次不負責任的以己度人的猜想,一些心理同行在瞭解了武志紅之後可能會想:

就他那野蠻分析的水平,就他那早已被淘汰的理論,憑什麼能獲得這麼大的影響力?憑什麼他有這麼多的粉絲賺這麼多的錢?

我的水平不知道比他高到哪裡去,我的背景比他專業辣麼多,我的文章比他寫的好太多,憑什麼大家都只知道他?

好氣哦~

一些摒棄了武的前讀者們可能會想:媽的當初信你信的不要不要的,還以為看你的書和文章能幫我脫離苦海,沒想到信了你這麼多年並沒有任何卵用!辣雞!我當初真是看走眼了!

平心而論,武志紅老師確實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他在那個心理學還沒有普及,心理學家還沒有進入大眾視野的時期,他率先以心理專家的形象成名,由此奠定了他的知名度和地位。

他佔據了這樣的一個主場優勢,這個優勢會給他帶來很多的機會、資源、資本等等,這些東西又會令他的影響力持續不斷地擴大。

所以就像滾雪球一樣,武志紅這個“幸運兒”的影響力、知名度就不斷的越來越大。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一開始就說“武志紅本身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支撐他現在的名聲”的原因。

武志紅成名太早,在他自己的理論框架還不完整的時候就已經是“專家”了,當他成名時,無論是大眾對他的認識還是他對自己的定位都已經有些“定型”,而且也比較難以再修整。

所以這是為什麼很多人感覺他偏激、戾氣重的根本原因——一個“並沒有真正成熟的專家卻習慣了以專家的姿態來分析問題”。

他的理論體系感覺有一些連最基本的精神分析的發展路數都沒摸清楚,太過唯客體關係理論是瞻,必然在看問題的時候會有失偏頗。

如果他對精神分析這個流派本身有個完整地認識,他就會知道,用一種理論去解釋一切,這是非常狂妄的、也肯定是不合理的行為。

但這也是他能紅起來的根本原因。

這一點是非常確定的。

“不是非常的專業,觀點有些偏激,所以更容易紅起來。”

這是基於人性,和目前國人的整體文化水平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

君不見知乎上多少勤勤懇懇的專業人士辛勤答題贊數不過百,某美女一爆照、某大V一個段子,贊數輕鬆飆上數千贊?

大眾首先是更樂於去欣賞簡單的、易於被理解的東西,你枯燥的講理論根本沒人看。

我自己比較喜歡寫一些非常深入分析的長文,但始終不溫不火。

有一回藉著《人民的名義》的熱點,我隨手寫了一篇胡亂分析祁同偉的文章,在知乎點贊數上了一萬五。。。

而且,越是偏激的觀點越容易打動人心,越容易被讀者認同,越容易在讀者的心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武志紅能夠這麼紅,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正因為他紅起來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他入場的時間早”這樣一個和專業無關的東西,所以很多人才會覺得不公平。

武志紅現在的名聲,也可以說是限制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自身的種種課題沒有處理好之前就成名,他就很難不與那個被別人所吹捧和崇拜的“武志紅”認同。

同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這麼多的關注、資源、名聲、和資本,他所獲得的這一切會反過來將他自己給“捆綁”住。

在一定程度上他就不得不為了他現在所擁有的這些巨大財富而活。

所以他一邊要作為自己所塑造的這個形象的“經紀人”跳出來思考自己該如何發展,另一方面又要作為“武志紅”這個心理專家的“扮演者”,這就會造成一種“分裂”。

我不知道武志紅這些年來有沒有持續進行他自己的個人體驗,如果沒有的話,他現在這樣一種狀態其實,也挺不容易的。

他的一些問題應該遺留了很多年一直都沒有得到處理,所以很多人看他的書、他的文章,還想一直在談的都是他幾年前都已經談過的東西。

我剛來上海的時候去找過一些上海當地的心理諮詢機構談合作。曾經遇到過一位在上海諮詢界“有頭有臉”的前輩竟然從來沒有做過個人體驗。。。

因為你已經處於這樣的地位,已經有了這樣的名聲了,你要找誰去做心理諮詢呢?

所以我想武志紅應該是非常孤獨的。

“知名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諮詢師”事實上是兩個物種。

“知名的心理諮詢師”要如何處理自己的形象,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關係,這是一個說大不大,但其實也很是關鍵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他很難從別人那裡獲得實質性的支持和理解,因為知名度這麼大的心理諮詢師只有他自己,他只能自己去探索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為武老師“洗個地”。

有很多批判武志紅的人所持的一個根本論點是:武志紅的文章會把你的創傷和痛苦分析的一清二楚,但他只會把你晾在那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很多人看武志紅的書與文章會很有認同感,但並不會被遼愈,反而會越來越痛苦。

但這裡有一個基本前提好像被大家都忽略了:文章本來就不具備遼愈創傷的作用啊。武志紅本來也沒有責任和能力通過他的文章來遼愈眾生呀(雖然他自己好像是這樣希望的吧。。。)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看武志紅的書就好像你去做心理諮詢,這個心理諮詢師會把你分析的頭頭是道,一清二楚,但是他不會給你有任何的共情,接納,包容,和理解。

如果是找的這樣一個心理諮詢師,你會更痛苦,更受傷。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創傷遼愈需要的是你對創傷的理解和領悟,並在此同時你可以從你的諮詢師那裡獲得支持性、接納性的體驗。

有很多人在批評武志紅的書只會揭傷疤卻不給治療的時候好像在暗示:文章或者書籍能夠在除了分析清楚問題之外,是可以起到遼愈作用的。

但事實上文章永遠起不了這樣的作用。再牛逼的文章本質上只能夠在理智層面上、或者是少許的情緒層面上帶給你一些新的理解和感悟。

創傷的遼愈能且只能在真實的關係互動中發生。

所以譴責“武志紅的書沒有遼愈我的創傷”,這種譴責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就好比你在責怪:“他媽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竟然不愛我!”“怒了!隔壁老王竟然只給我兒子買、卻不給小張的兒子買棒棒糖!”

對於那些看了武志紅的書而很痛苦的人我只能表示理解,並且建議你去做心理諮詢。只是客觀層面上,你的痛苦確實不是武志紅造成的。

最最後:

對於武志紅老師本人來說,我覺得他可能需要拋掉“武志紅”這個名字,真實的去生活一兩年,會對他更好一些。

畢竟對於一個自身帶著一些問題,還並未真正成熟的諮詢師來說,“心理專家”這個頭銜他揹負起來,可能太過於沉重了。

很多具有開創性的心理學大師,他們所一直在論述的課題,有一些其實都是他們自身始終沒有超越的課題。

而武志紅老師最知名的“巨嬰”理論也許不是在批判別人是長不大的巨嬰,而是反過來在暗示他自己潛意識裡的一種衝突:

我還沒有發育好,其實我自己心理上也是一個很需要別人愛和關注的嬰兒。

(不負責任的胡寫了一通,希望不會被打。)

不負責任的來談談武志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