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周度市場策略:以史為鑑,05年以來三大熊市的共同點

在上週的周度策略中,我們探討了信用債違約將如何影響A股市場。當時我們的判斷是,

信用債違約將導致流動性的進一步收緊,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後會影響股市的估值水平。過去一週,A股果然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個股更是慘不忍睹,今天我們再和大家探討對未來一週市場的看法。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2005年以來A股出現的真正三次熊市。許多人說目前的A股指數水平相比十年前出現了下跌,感覺A股是在一輪長期熊市中。事實上這背後還是指數構建的問題,A股過去十幾年真正的熊市只有2008年,2011年,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下半年。其他年份,包括2005到2007,2010,2012到2015年上半年,2017年都是能賺到錢的

那麼歷史上的三次熊市都有什麼共同點?都是流動性的收緊。2008年的年初,當時整個中國經濟通脹水平很高,經濟過熱。所以央行就一路加息來打壓利率水平,然後就是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了A股歷史上下跌幅度最慘烈的一次熊市。此輪熊市的終結也是四萬億,帶來了全面流動性寬鬆。2011年的時候,由於當時銀行表內資產開始向表外資產轉移,全社會流動性都非常緊張,大量的民營企業無法正常融資,只能發利率很高的抵押貸款產品。這一年中國的無風險利率極高,許多產品都是10%以上年化收益率,而且剛性兌付。最終出現了股債雙殺。2015年下半年的那次熊市,許多人記憶深刻。熊市的驅動力也是來自全面去槓桿,場外槓桿崩潰帶來的蝴蝶效應。

用一句話總結,A股歷史上每一次熊市都有一個共同點:流動性收緊。目前來看,去槓桿是非常堅決的,帶來的流動性收緊會導致市場風險偏好逐步降低,進而影響股市的估值水平。全球股市現在都是一個Risk Off的過程,不確定性太大了。最近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房地產開發商以10%以上收益率發債。無風險收益率不斷在向上,和2011年極其相似。

在不確定性比較大的時間內,我們建議投資者保持觀望,減少操作。今年一個比較好的地方是經濟增長還是很快,企業盈利從一季報看增長較快。所以一旦市場調整到比較深的位置,都有人會入場抄底。

上週五我們也看到今年表現最好的板塊:醫藥,出現了強勢股大跌的特徵。大量前期強勢的醫藥龍頭股出現了跌停。無風險收益率抬高後,市場整體隱含回報率無法提供足夠的匹配,目前看已經很少有一年能提供10-15%隱含回報率的資產了。

另一個需要提示的是,整個房地產週期在經歷了幾年的高景氣度後,4月銷售面積開始下滑。一旦房地產週期中期見頂,那些和房地產產業鏈一起的板塊需要高度謹慎。包括:家電、水泥、傢俱、鋼鐵等。

總結一句話:市場無風險收益率逐步抬高,不確定性在增加。我們建議投資者繼續觀望,等待市場的不確定性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