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爸爸說:"你媽是個智障!"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



每個孩子最初的“人格範本”,都來自於朝夕相對的父母。


而多少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懂得適當地去尊重對方、維護對方,反而由著自己的性子,失了分寸地貶損、矮化另一半,或者兩人都互相否定、打壓對方,這對於一個心智尚未健全、認知能力稚嫩的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一起來看~

爸爸說:"你媽是個智障!"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來源:圍爐夜讀 ID:weiluyedu_)


01

“你媽媽是個智障”


同學阿錦說,打她小時候起,父親就老愛說母親笨。

她媽媽是個普通的婦女,人不太精明,做事略顯疏漏。比如,新買的多功能風扇,媽媽用得不太順,一下子就扭壞了某個零件;或者,媽媽帶奶奶去看病,事後卻拿錯了報銷單據——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家務事,爸爸都習慣說媽媽幾句。


但他毫不避忌阿錦和老弟在場:“你媽太笨了,跟個智障差不多。” “看看你媽,做事太沒效率了,傻不拉嘰的,千萬別學她。”


她媽媽人很憨厚,總不辯駁,只是尷尬地訕笑。不過,被爸爸說多了,媽媽會臉帶慍色,在幹家務時會冷不丁鬧點脾氣,好像在發洩什麼,讓家裡的氣氛很緊張。


幼小的阿錦姐弟,受了父親的影響,都逐漸地認同了他的評價——媽媽是個“拙婦”,心眼兒不靈活。每當母親試圖管教他們時,她和弟弟都不怎麼“服教”,還對媽媽說:“爸爸說你是個智障,你那麼笨,我們才不聽你的呢!


漸漸地,媽媽的眼神變得黯然,也自認自個兒不聰明——阿錦後來才意識到: 那都是他們強加給她無形的“心理暗示”所致。


阿錦讀初一時,有一回,眼看著電視裡要開獎了,母親卻忘了把父親買的彩票放在哪裡,翻箱倒櫃找不著。


父親一著急,就大聲抱怨:“瞧你媽的那迷糊勁兒,真正豬腦子,笨死人了!”阿錦和弟弟都跟著笑起來。


母親看了看已然長大的孩子們,竟還附和父親揶揄她,一下子就憋屈到炸,當場飆淚:“你總在說我笨!連小孩也習慣嘲笑我了!我真的很笨嗎?是啊,我笨死了,你們笑夠了嗎?你們就沒笨過嗎?”


說罷,她媽激動地掀翻了桌子,還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彩票一股腦撕碎撒在地上。

爸爸說:"你媽是個智障!"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


02

夫妻關係決定親子關係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一書的作者、著名婚戀專家約翰·格雷認為:“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好壞。”夫妻關係,絕對是親子關係必不可少的基石。


父母如果沒有“團隊”意識,不能通力合作、協調一致,只會放任自己的情緒,逞一時口舌之快,卻會令孩子不知所措,毫無安全感,教育效果也隨之大打折扣,“父母權威”也逐漸削弱。


幸好阿錦母親“爆發”後,父子三人都及時反省了自己。

父親檢討自己嘴損,不尊重妻子,並教育他們重新看待媽媽。


隨著年歲增長,阿錦慢慢發覺,其實平日裡,母親算得上是一個巧手主婦:會做很多“硬菜”,會打漂亮合身的毛衣,還會養花做甜品,把家裡打點得乾淨雅緻,很有一套生活的智慧,根本就沒老爸形容的那樣傻里傻氣。


只是,他們自小都被父親對母親的“差評”給帶“跑偏”了,對母親的優點都忽略漠視了,把她的不足之處都放大了,在不懂體恤她的同時,也沒有學會尊重她,還挑剔她做得不夠好,這是多麼可悲可笑!


阿錦說,難怪母親會經常生悶氣,她心裡太委屈了!這都是老爸的“嘴皮子”鬧的。


如果沒有那一次的“反思”,如果她和弟弟日後都帶著這樣的思想,走進婚姻,對伴侶也求全責備,缺少寬容體己——那必然是有害無利。


在孩子心裡,爸爸和媽媽都是同等重要的,都是他心目中最親愛的、最信任的人。


但是當一方或雙方習慣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擊對方,關係失和,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會讓他輕易就認可了父母的“負面評價”,對父親或母親帶有偏見,辨識有限,在日後擇偶和處理婚姻關係時,會有失偏頗。


好的家庭,父母會有意識照顧到孩子的內心感受,不會把自己對伴侶的不滿與情緒,毫無避忌地流露在孩子面前——你們倆的對立,憑什麼要他參與其中並“買單”?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愛,孩子才會覺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間有美德。


而“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也說過:“你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良好的婚姻關係。


很多時候,良好的婚姻關係,不過就是意味著——父母之間和睦平等的相處方式、彼此尊重的溝通態度、互相支援的共情心理。

爸爸說:"你媽是個智障!"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


03

“你爸有什麼好,想起來都是壞”


曾在簡書看過一篇文章,嵐朵小時候起,就聽到媽媽一直數落爸爸:“他有什麼好處,想起來都是他的壞。”


嵐朵明明心裡念著爸爸,因為怕媽媽生氣,都不敢表達出對爸爸的感恩與愛,很是糾結難受。


後來,爸媽都有孫子孫女了,她媽仍在誤導著“爺爺不是個好爺爺。”在家裡,她爸沒什麼地位,孩子們都對他有點不敬、不禮貌,讓作者非常心塞。


其實嵐朵的媽媽人很好,爸爸也很顧家,就

因為媽媽對爸爸的習慣性“差評”,讓這個家變得壓抑、沉悶——嵐朵深受不良影響,對未來的婚姻充滿了種種不樂觀的看法,但是在一個偶然機會下她改變了立場。


一天,嵐朵到朋友家吃飯,朋友給他兒子剝一隻最大的蝦,結果他和客人聊天時不留神,自己把蝦吃了——小孩子不懂事很生氣,一旁的媽媽卻說:“爸爸每天那麼辛苦為著這個家,他吃一隻蝦是應該的。”


結果孩子就給“治服”了,也讓嵐朵突然醒悟:原來夫妻之間是可以互相捧著說話的。在結婚後,嵐朵很注意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公的形象,從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


若沒有那隻蝦的“點化”,那些原生家庭的負面痕跡,將怎麼影響嵐朵未來的家庭生活?很難料想!


我不禁想到奧巴馬的母親。


奧巴馬的父母離婚後,他由媽媽一手帶大。在爸爸從小缺席、而且沒有支付贍養費的前提下,奧巴馬的母親,卻從沒說過他爸爸半句不是,而是跟兒子不斷強調:爸媽離婚不是誰的錯,是各種條件所限;你爸爸聰明又幽默,有一副好歌喉,還擅長演奏各種樂器……


不得不說,這個單親母親的格局和內心,都是那麼大氣、圓融——所以,她成就了一個大方、積極而達觀的兒子、一位優秀的首位非裔美國總統。


爸爸說:"你媽是個智障!"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


04

你的心態決定孩子的未來


多數離異家庭的父母,都會或多或少,不自覺地在孩子面前埋怨或怪責另一方,導致孩子心理有了不該承受的壓力,性情也變得不太開朗——看看奧巴馬母親的處事風格吧,你的心態,將決定孩子的未來的命運。


真正出色的父母,不在於他們的學識能力與經濟背景,而是能結成一對默契、合拍的“同盟”,會在孩子面前,積極給對方營造一個良好的形象。


即使有意見分歧,也能做到理性剋制,不傷和氣,努力給孩子構築一種平和交流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受到你們對他的愛,更能增進夫妻間彼此的感情。


就算是有了不可調和的問題,父母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會盡力解決,而且一定會找到可行的、合理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無休止地互相怨懟。


正如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先生所言:問題不可避免,但父母可以用一種行動告訴孩子:我們在積極地處理我們的問題,雖然出了問題,但是我們希望我們的關係朝著好的方面去發展。”


即使婚姻不能再繼續,不能做一對好夫妻,卻能選擇做一對好父母——儘量給孩子保留一個美好的童年,對孩子未來的心態和處世、甚至婚姻觀,都能起到積極、正向的示範作用。


每一個孩子最願意看到的,就是父母之間真誠地相親相愛。而我們給孩子最實在的愛,就是彼此尊重對方、包容對方,這是為人父母不可或缺的一種修養。


在孩子面前,你如何評價伴侶,將決定著一個孩子成長的維度、一個家的溫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爸媽堂,破解養·教難題,每日暖心推文、經典兒童故事,24時自助查詢,歡迎免費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