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搞得定前總統拿不下戛納,Netflix成了電影圈“公敵”?

最近,美國前總統奧巴馬“C位出道”加盟Netflix擔任導演的消息,讓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吃瓜群眾們感到了驚詫。這樣的消息,除了讓國內群眾感慨完全不同的社會風氣以及嘲諷退休總統缺錢之外,還讓很多人再次認識了奧巴馬牽手的這家公司——Netflix。

搞得定前總統拿不下戛納,Netflix成了電影圈“公敵”?

根據外媒報道,Netflix正式宣佈與奧巴馬伕婦簽訂了多年協議,兩人將參與制作一系列電影和電視劇。雖然可以說Netflix找到了一個咖位爆表的代言人,但這也難以掩蓋他們已經成為了整個電影圈“公敵”的事實。

搞定了總統,拿不下戛納

5月21日,Netflix在好萊塢發表聲明稱,已經同前總統奧巴馬伕婦開辦的影視公司達成長期合作,內容包括製作系列連續劇、電影以及紀錄片。雖然該聲明沒有透露這項合作的簽約價格,但仍然讓不少吃瓜群眾感慨這家公司的影響力。

然而Netflix也並不是無往而不利,除了創始人前段時間親口承認,進軍中國市場的話絕對打不過阿里巴巴之外,他們剛剛在法國戛納也吃了個癟。雙方不歡而散,鬧到Netflix撤出了本屆戛納電影節。

搞得定前總統拿不下戛納,Netflix成了電影圈“公敵”?

去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我們還看到了《玉子》和《邁耶羅維茨的故事》這兩部Netflix影片。然而今年戛納原本有意讓Netflix的影片《羅馬》進入主競賽單元,但態度強硬的Netflix拒絕了戛納,直接撤出了此前準備參賽的五部影片。

這也直接導致了Netflix在接下來的購片環節中吃癟,許多製片人寧願將電影賣給出價更低的第二選擇也不願意交給Netflix,最後Netflix只買下了《幸福的拉扎羅》《女孩》這兩部獲獎影片的海外發行權,成績單相當寒酸。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Netflix既然能夠“搞定”前總統奧巴馬,為啥會在戛納電影節碰上一鼻子灰呢?

“電影公敵”Netflix

其實這樣的矛盾反映出了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和戛納為代表的傳統電影行業勢力之間的角逐。這就相當於一家電子書出版社,拿著自己旗下的作品,去參加一個紙質書出版社聯盟舉辦的大獎賽一樣!

其實早在去年Netflix參加戛納電影節時,就已經引發過類似的討論了。去年,Netflix兩部影片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可是主辦方希望這兩部電影能在電影院放映,而不是隻登陸Netflix自己的流媒體平臺。最終Netflix拒絕了這個建議,戛納電影節主席出面宣稱:“我個人覺得不應該把金棕櫚大獎頒發給一部大銀幕上看不到的電影”。

對於傳統電影行業來說,Netflix這樣將影迷拉到客廳而不是電影院的商業模式,會造成院線上座率的衰退;其次,傳統電影行業的藝術“逼格”也讓他們羞於與Netflix這樣的“網大”為伍,在他們眼中,只在網絡上放映的電影,恐怕拍得再好也比不上在大熒幕上映的電影。

搞得定前總統拿不下戛納,Netflix成了電影圈“公敵”?

因此戛納在今年開幕前公佈了一條新規:只有在法國院線公映過的影片才能在主競賽單元參賽,僅在流媒體平臺上播放過的電影沒有這個資格。所有人都明白,這條新規是針對Netflix去的。但是相比起戛納的榮譽來說,Netflix更在乎的是自己在全球的1.25億用戶。

Netflix的模式決定了他們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進軍電影行業一定是必然選擇。從去年的內容製作60億美元投資到今年漲到80億美元,Netflix的原創內容製作成本已經完全向一線電影製片廠看齊,單純的網劇顯然並不能滿足Netflix的野心,電影這一更加“短平快”的藝術,終將成為Netflix的戰略核心。

其實,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在這場矛盾之中都不應該被指責。Netflix就像是急於顛覆行業的年輕人,傳統電影行業就像是懷念“從前慢”的長輩。然而,Netflix無意之間發動的這場戰爭,已經註定勢不可擋,就要看戛納能否擁抱變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