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小提示:關注藝考查查頭條號,我們將會為你帶來藝術名家名作、藝考趣事以及更多精彩的藝術教程和作品。藝考查查還將全國首發2018最全的藝考類信息,重要信息一個都不落下。你想要的各類藝術信息盡在藝考查查,每天讓藝考查查伴你一起,為生活增添一抹藝術色彩。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在欣賞中國畫的時候,常聽人說到“匠氣”、“俗氣”等語彙,這屬於雅與俗的理論。在古畫論裡如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中,有“畫忌六氣”的說法。六氣是哪六氣呢?

一曰俗氣 如村女塗脂,著花衣花褲,見之令人作嘔,也叫庸俗氣。

二曰匠氣 也叫市井氣,無筆法墨法,雖工細而無力無韻,如工藝品中的畫面非常甜俗。

三曰火氣 也叫霸悍氣,用筆劍拔弩張,似乎蒼老,習氣縱橫,著色豔麗。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四曰草氣 就是草率氣,急躁求成,油滑草率,筆墨漂浮,粗而不雅。

五曰閨閣氣 即線條軟弱,骨力全無,如婦女描花。

六曰蹴黑氣 即汙脹氣,不知理法,無知妄作,遠近不分,層次不明。

總而言之,均為“俗氣”。按新的含義,都是從審美條件出發的,犯了六氣的,最低限度格調不高。《學畫淺說》裡說:“筆墨間寧有稚氣,毋有滯氣;寧有霸氣,毋有市氣。滯則不生,市則多俗,俗尤不可染。去俗無他法,多讀書,則書卷氣上升,市俗氣下降,學者慎之。”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俗”同“雅”是相對的。古畫論裡,反對俗的同時就提倡“雅”。下面先看看有幾種雅:

一、高雅 古淡天真,毫無色相

二、典雅 佈局有法,行筆有本,有變化而不離規矩

三、雋雅 平原疏木,遠岫寒沙,筆墨無多,其味無窮

四、和雅 神恬氣靜,躁妄之氣,見之頓消

五、大雅 集前賢各家之長,自成風度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鄭玄《周禮注》:“雅,正也。”文人畫論中的所謂“雅”,涉及到畫家的藝術風格,並反映畫家的思想、意境與審美標準。當年在法國沙龍,徐悲鴻獲了獎,老師達昂對他說:我教學生不是為了獲獎,我要學生做大事。要有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去迎合某種東西。迎合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俗氣。

所謂“雅”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有人多題幾個字,覺得很了不起,自以為很有文化。畫家要靠畫來講話,不是隨便題幾個字就有古意。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對“俗”字的含義,我們僅指“庸俗”而言,絕不指“世俗”,更不指“通俗”。如果平凡的、常見的事情就是俗氣的,那吃飯最俗,是俗不可耐了。但吃飯又大有學問,吃飯中有文化。除了生活的必需、生命的延續的需要,還有許多精神內涵的東西,就看我們怎麼從日常生活中來體會。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當年所謂的文人畫家都不接受齊白石,說他的詩是“薛蟠”體,說他沒有文化,沒有很深奧的道理。在那個時候那些秀才、舉人、老爺,甚至一些教授,都不願和他坐在一起,說他只是個木匠,木匠哪有文化?這實際上是對藝術的本質不瞭解。齊白石的畫是對生活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也是他生活理想的感情昇華,他就是把平常的東西說出來,非常口語化,非常民間,非常淳樸的語言。事實證明,現在齊白石已經得到大家普遍的承認,他由過去的平常變成現在的高深,由“俗”變成“雅”了。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唐時王維開創了今天的水墨畫,並且最早提出“詩中有畫”。他的詩能讓人感覺出畫意。實際上每一張畫,只要是好畫,它都有詩。我們常說“畫要有意境”,意境就是詩。可以理解成小橋流水,輕歌曼舞,也可以理解成史詩、記事詩。還有許多反映生活多畫面的東西,不僅僅是雲淡風輕。詩本身就是生活精華,畫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為作詩而作詩,為作畫而作畫,就非常做作,非常勉強。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不是讓觀眾自然而然地發現,而是特地搞了一種矯揉造作的形式,為了畫裡面有詩,沒詩也要湊幾句,以為這就是雅氣,實際上酸得很。什麼叫“畫中有詩”?本身對生活有精華提煉,本身就是一首詩。如果做人俗不可耐,針尖麥芒,斤斤計較,那還能作什麼詩?為要作詩特地做出來的東西叫什麼詩?平常生活中也有雅俗之分,關鍵要有自己的文化認識、時代精神。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古代的音樂就有雅、鄭之分。論文章風貌時,也以雅為首。劉勰的《文心雕龍》列舉八體,首曰:“典雅”。自從文人畫興起之後,雅正、雅淡漸漸成了士大夫的政治態度、處世哲學和人生修養。而“雅”更成為儒家審美標準之一。從事文人畫活動的封建文人士大夫們,因其生活愛好、藝術修養和審美理想而形成了一種雅俗觀,認為民間畫工,皆為俗流,認為“清雅”才符合儒家的沖淡平和,把繪畫當成一種閒情逸致,追求一種淡泊、簡古、超脫世俗的東西,所以作畫是出於“雅興”,要求作品具有書卷氣,始見“清高”、“絕俗”,這當然是由於當時文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儒家思想、藝術修養而形成的一種侷限性。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我們回憶一下敦煌的藝術,回憶一下唐朝的藝術,回憶一下元代的永樂宮壁畫,它們都是色彩非常濃烈的,那為什麼我們把它認為是很高雅的藝術而不認為它是俗氣的藝術?是因為人們喜歡遠的東西,近的東西反而不去接受。但還有近的很多東西,在生活中人們也能接受,比如故宮,那些雕樑畫棟,紅磚碧瓦,從來就沒有人認為那是不好的、俗氣的東西。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是不是戴上了皇家的色彩就使人覺得高雅了呢?不是的。羅曼*羅蘭說過:藝術的第三忌,是粗製濫造。人們對藝術的高低評價,就如同大浪淘沙,會慢慢沉澱,形成一個真正的標準。如果隨意性地點點刷刷,就認為是了不起的藝術了,那就成了最俗的東西了。千篇一律、重複別人的作品、重複自己的作品,甚至醉心於權勢名利,那當然就是俗氣了。

清代畫論裡還提到過三種“雅氣”:其一廟堂氣,氣勢磅礴,落落大方,莊嚴肅穆者;其二書卷氣,恬淡沖和,清高絕俗者;其三山林氣,出世脫俗、不食人間煙火者。當然,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藝術都是反映當代精神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和代表精神。

品味中國畫:六大俗氣與三大雅氣!

藝術的雅與俗從根本上來講,要有自己的語言,要有獨創性。任何藝術都是對生活精華的提煉,並且能夠與眾不同。畫不同於詩歌,詩歌不同於歷史,歷史不同於文學,不同的門類有不同的特點,是根據個人的體會創作出來的。如何把前人的成功基礎與當今時代社會結合起來,變成自己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語言,而且這種語言不能平庸,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重複,這時的你,就離“大雅”很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