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市位於廣西西南部,東及東南部接南寧市、欽州市,北鄰百色市,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533公里。氣候溼潤多雨,光熱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素有“綠色寶庫”之稱。

早在5萬年前,左江流域就有早期人類活動,崇左市綠青山矮洞文化遺址,和“柳江人”同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自古以來崇左為壯族駱越民族聚居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地區後,設桂林、象、南海三郡,象郡治所臨塵(今崇左市區)。今崇左、寧明、龍州、大新、靖西 、德保等地都屬象郡。公元前207年,秦亡,趙佗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建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滅南越。公元前106年,漢朝又分全國為13州刺史部,象郡屬交趾刺史部(治所龍編縣,今越南北江)。漢元鳳五年(公元前76年)廢象郡,屬地歸鬱(鬱)林郡(治所布山縣,今廣西桂平)。三國時,鬱林屬吳。永安七年(魏鹹熙元年,公元264年)孫吳析交州分置廣州(治所南海,今廣州市),鬱林郡為廣州管轄。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治所晉興縣,今南寧市),崇左屬晉興郡晉城縣(治所在今崇左與扶綏之間)地,歷經南朝宋、齊、梁、陳4個朝代。隋屬西原地。

唐貞觀元年(627年),置左江鎮,分領思同、萬形、萬承、波州、上下恩城州。唐末設邕管羈縻太平州、左州。宋初沿襲唐制。仁宗年間,儂智高“大南國”起義,後被朝廷派狄青鎮壓。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設左江道置太平寨(治今崇左)、永平寨(治今寧明縣城)、古萬寨(治今扶綏縣西北)、永樂寨、橫山寨等5寨。太平寨轄太平、萬承、思同、上下思城、思明、結安等土州峒,永平寨轄寧明縣大部地區,古萬寨轄江州、左州,茗盈、全茗、鎮遠屬邕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置崇善縣,隸邕州都督府轄太平寨,縣治在今新和鎮岜關山東南1公里處的鰲石村(今舊址已廢)。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閏六月改太平寨置太平路。太平路治所今城區太平鎮,元末徙治馱盧,轄崇善、陀陵、羅陽、永糠4縣和太平、左、養利、思同、思誠、安平、萬承、全茗、鎮遠、茗盈、龍英、結安、結倫、都結等14個土州,轄境相當於今江州區大部、龍州縣、大新縣中部東部、天等縣東部和隆安縣西部。

明朝朱元璋的朝臣提出,對廣西少數民族,“宜如宋元制,錄其酋長,以統其民”。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改太平路為廣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太平府治所初置馱盧團,洪武三年復還麗江(今太平鎮),轄太平等16個土州和崇善等4個縣。憑祥、江州直隸於廣西布政司。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崇善縣治由新和遷到太平府治太平鎮附廊(縣治設在太平鎮南街當時的積慶寺內)。清初,思明府降為土府來屬,龍州、下石西、江、憑祥、思陵5土州和羅白土縣來屬。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析思明土府置土思州,十一年改思明州為寧明州,改思明土府為明江廳,省思誠土州入崇善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土左州、憑祥改為縣。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撤銷太平府府制,由省直接統轄各縣。1917年,全省劃分為6道,崇左地區屬鎮南道(治今龍州)。1921年8月,廢除道制,各縣行政由省直轄。1928年,撤銷土江州、羅白縣,併入崇善縣。對實行土州制的地方繼續“改土歸流”,土司制度逐漸瓦解。1930年2月1日,在鄧小平等領導下,舉行了龍州起義,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下轄龍州、崇善、憑祥、上金、養利、龍茗等縣革命委員會。解放前夕,大部分屬第七行政督察區,小部分屬第四、第六行政督察區。第七區,治龍津 (今龍州) 。轄龍津、崇善、左縣、憑祥、寧明、明江、上金、雷平、萬承、養利、思樂等11個縣。扶南、綏淥、同正3個縣(今扶綏縣)在第四區。鎮結、龍茗、向都3個縣(今天等縣)在第六區。

1949年12月19日,崇善縣城解放;1950年1月14日,左縣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左江地區屬龍州專區。1951年4月,崇善縣與左縣合併為崇左縣(1952年8月11日政務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1951年5月,寧明、明江、憑祥三縣合併為鎮南縣,龍津縣和上金縣合併為龍津上金聯合縣(後改麗江縣);6月,鎮結縣與向都縣合併為鎮向縣;7月扶南、綏淥、同正3個縣合併置扶綏縣;9月鎮向又與龍茗合併為鎮都縣(1957年4月更名天等縣),雷平、萬承、養利3個縣合併置大新縣。1951年10月19日,龍州專區更名為崇左專區。崇左專區下轄崇左、扶綏、鎮南、思樂、麗江、大新、鎮都、隆安、上思等9縣。1952年8月崇左、賓陽兩專區合併置邕寧專區(1953年4月23日政務院批准)。麗江縣因與雲南省麗江縣同名,改稱龍津縣(1962年複名龍州縣)。撤銷鎮南、思樂兩縣,合併置寧明縣。1956年10月寧明縣析憑祥市。1958年11月14日邕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專區,1971年11月更名為南寧地區。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2003年8月6日,崇左市正式掛牌成立

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濃郁的壯族邊關文化。早在二千多年前,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就創造了燦爛的花山文化,散落在左江河畔的壁畫群至今仍是千古之迷。古老的土地見證了反侵略、反封建、反壓迫的歷史;1885年,清代名將馮子材在這裡奮起抵抗法國侵略者,“鎮南關大捷”聞名中外; 1907年,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這裡親自拉響反清第一炮;1930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在這裡組織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根據地。崇左市市區在明清時期為太平府府治。市內至今留存有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太平府古城牆、3座古城門,以及《麗水龍神廟碑》、《奉憲勒石》、王元仁連筆草書《千年壽》等3處碑刻。

崇左市革命歷史悠久,與獨特的邊關文化交相輝映。1885年,清代名將馮子材在這裡奮起抵抗法國侵略軍,“鎮南關大捷”聞名中外;1907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髮動鎮南關起義,親自拉響反清第一炮;1930年2月,鄧小平同志在這裡組織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龍州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根據地。各族人民為中國革命和保家衛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

崇左市 - 資源

崇左市龍州縣起義紀念館礦物 錳礦儲量居全國首位,膨潤土礦藏世界罕見。發現礦產近50種,已探明儲量35種,重要的礦產資源有錳、澎潤土、鎢鐵、煤、重晶石、鈾、釩、金等,其中錳礦儲量1.49億噸,居全國第一,佔1/4強,佔廣西的68%;膨潤土儲量6.08億噸,居世界第一位。

野生動物資源 崇左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中有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白頭葉猴。屬於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有:小靈貓、穿山甲、麝、白鷳、蟒蛇、虎紋蛙、山瑞等。

蛇類有廣蛇、金環蛇、銀環蛇、蟒蛇、山萬蛇、青竹蛇、眼鏡蛇、白花蛇、索蛇、水律蛇、五步蛇、泥蛇、馬鬃蛇等。

白頭葉猴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白頭葉猴

鳥類有雉雞、鷓鴣、鳧、喜鵲、畫眉、了哥、烏鴉、啄木鳥、杜鵑、紅毛雞、麻雀、斑鳩、班犀鳥、白鵝、麻鷹、貓頭鷹、猴鷹、燕子、黃鶯、魚鷹、鷂、園雲雀、五更雞、原雞、冠班、毛雞、鵪鶉、雁、黃鸝、草子雀等。蛤蚧、麝香、山甲片為名貴藥材。

主要經濟魚類:青魚、草魚、鱤魚、䲘魚、赤眼鱒、大眼紅鮊、條魚、鯿魚、黃尾密鯝、刺䰾、 倒劍䰾、南方白甲魚、瓣結魚、桂華鯪、鯪魚、卷口魚、唇魚。

藥用植物資源 崇左市有百餘種藥用植物,其中主要有地楓皮、金銀花、砂仁、雞血藤、十大功勞、馬鞭草、青天葵、山海帶、仙茅、黃精、土太片、百合、莪術、首烏、朱苓、靈仙、千斤拔、大黃、花粉、射干、兩面針、天冬、香附、大良姜、石昌卜、小良姜、山藥、雞骨草、白芨、莪苓、骨碎補、藕節、黃藤、水平夏、軟蘆根、南沙參、澤瀉、桔梗、仙茅、白茅根、狗脊、獨腳疳、山刀竹、黃金澤、敗醬草、鵝不食草、田基黃、車前草、蘇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小環草、魚腥草、稀遷草、淡竹,雞爪蘭、益母草、澤蘭、青蒿、白薇、絲瓜絡、青皮、萊菔子、水枝子、土花椒、車前子、千層紙、山枝子、草決明、瓜仁、萎殼、金英子、草豆蔻、石蓮子、蔓荊子、木鱉子、積殼、馬檳榔、桂皮、桂通、桑白皮、紅杜仲、茯苓、靈芝菌、四方藤、寬筋藤、勾藤、桂枝、通草、雜寄生等。

3

崇左市 - 行政區劃

崇左市古為百越之地。唐虞屬南交地,夏至周屬荊州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設立南海、桂林、象郡,崇左屬象郡地。隨後各個歷史朝代均設有行政管理機構。

崇左市鄉鎮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市鄉鎮

1949年12月廣西解放,崇左先後屬龍州專區、崇左專區。

1952年8月起屬邕寧專區。

1958年9月,邕寧地委改為南寧地委,邕寧專區改為南寧專區。

1971年11月,南寧專區改為南寧地區。

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於2003年8月6日掛牌成立。

崇左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崇左市  面積17440平方千米 人口233萬人

江州區  面積2902平方千米 人口34萬 郵政編碼532200 區人民政府駐新民路

憑祥市  面積 650平方千米 人口10萬 郵政編碼532600 市人民政府駐北大路

扶綏縣  面積2876平方千米 人口42萬 郵政編碼532100 縣人民政府駐新寧鎮

大新縣  面積2756平方千米 人口35萬 郵政編碼532300 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

天等縣  面積2159平方千米 人口41萬 郵政編碼532800 縣人民政府駐天等鎮

寧明縣  面積3779平方千米 人口40萬 郵政編碼532500 縣人民政府駐城中鎮

龍州縣  面積2318平方千米 人口27萬 郵政編碼532400 縣人民政府駐龍州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4

崇左市 - 地理

地理位置 崇左市地處廣西西南,東及東南部接南寧市、欽州市,北鄰百色市,西及西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533公里。

氣候 崇左市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溼潤多雨,年平均氣溫23℃,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年無霜期達340天以上。全年夏長冬短,作物一年三熟,林木四季可長,具有發展亞熱帶特色農業的良好條件,素有“綠色寶庫”之稱。

左江美景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左江美景

地貌 崇左市大致地勢為南北部較高,中東部較低,有西北向東部傾斜。地形特點是山地多,平地少,石灰岩地層分部廣。市內有山地、丘陵、谷地,也有河谷沖積成的平原。江州區、扶綏縣、龍州縣底地勢為南北高、中東部較低,南北部為高山土嶺、峰叢谷地,中東部為低丘臺地、平原。寧明縣為東南部高,北部和西部較低,南部為土山區,形成無數山間帶狀谷地和峰叢坡地,中部為土丘陵,北部靠中為明江河谷為平原。天等縣西南部高,東北部低,絕大部分為低山、商丘地形,大部分是岩溶地貌。大新縣地形北高,南略低,地貌以岩溶石山為主,山嶺連綿,石山聳立。憑祥市東、西、北部均為山脈,南部為峰叢盆谷地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

河流 崇左市內河流較多,主要有左江河、黑水河、明江河、水口河、公安河、平而河等,均屬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其中左江、黑稅河流經境內的江州區、大新縣、龍州縣、扶綏縣等。河流流向與地形構造一致,水量豐滿,季節性變化大;熔岩地區底下伏流發育,地下水資源豐富,地表河流與地下河流相互轉化。

山脈 崇左市內山脈主要為大明山和十萬大山餘脈,綿延江州、扶綏、寧明和大新等縣(區)。江州區北部為西大明山、小明山所盤踞,群山起伏,兩大明山主峰位於區境東北部,海拔約為1071米,為江州區境內最高峰;南部為十萬大山餘脈,橫亙本市江州、羅白鄉一帶。扶綏縣南部是十萬大山餘脈四方嶺,呈東西向伸展;北部是西大明山支系鳳凰山和三哈秀山,其他山多屬孤峰屹立,不成脈系。寧明縣境內主要是十萬大山餘脈,由東南走向西部,橫亙南部全境,綿延50餘公里,峰巒重疊,宛如屏障,境內海拔50米以上的大山共201座。大新縣主要山脈有西大明山古霧嶺、四城嶺等,海拔500—1073米,為全縣最高峰,海拔400米以下的石山遍佈全境。龍州境內主要是大青山餘脈,主峰海拔1045米。憑祥市境內主要是龍州大青山餘脈,有西向東分為西部山脈、中部山脈、東北部山脈等,除大青山山頂較渾圓,且有較多的小盆地、谷地外,其他山脈都是山峰尖銳,岩石裸露,懸崖絕壁,谷峽且深。

土壤 市內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紅壤土、赤紅壤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沖積土、沼澤土等土類。江州區大部分是赤紅壤土,佔73%。土壤水、熱條件好,但土壤嚴重缺磷、缺鉀,保肥性能差;質地和耕作性較好,大部分沙泥比例適中,耕層淺薄,且面積大。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5

崇左市 - 人口民族

崇左市夜景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市夜景

崇左市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居住著壯、漢、瑤、苗、仫佬族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8%。以壯族文化為特色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是歌圩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崇左市總面積17440平方千米,現有總人口233萬人。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南寧地區總人口4839536人。其中:憑祥市 107046人、橫縣 889733人、賓陽縣 852881人、上林縣 379986人、隆安縣 313306人、馬山縣 399439人、扶綏縣 366397人、崇左縣 306242人、大新縣 314323人、天等縣 311400人、寧明縣 342993人、龍州縣 255790人。

6

崇左市 - 經濟

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工業生產平穩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項目投資不斷增長,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提高;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區域經濟合作力度明顯提高;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總量明顯提高。工業生產的平穩增長,對崇左市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崇左市立足糖、錳兩大支柱產業優勢,不斷拉長產業鏈,把產業做強做大。糖業方面,鼓勵企業加大技改力度,使日榨能力由10.3萬噸提高到14.1萬噸。積極扶持企業加快蔗糖綜合開發。目前,蔗糖產業已經由建市之初的單純製糖發展到文化紙、食用酒精、凝膠多糖、精製糖生產和“蔗—牛—菇”系列開發等項目齊頭並進,以前廢棄的蔗渣、廢糖蜜、濾泥如今被循環利用。錳業方面,積極打造以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的錳系列深加工產業集群、以大新新振錳品有限公司為核心的錳系列鐵合金產業集群、以廣西埃赫曼康密勞化工有限公司為中心的錳系列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全市工業企業通過拉長產業鏈,規模和效益不斷提高。

項目投資則不斷增長,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提高。崇左市充分利用區位、資源等優勢,以工業園區為平臺,採取多種形式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多區域合作。東亞糖業集團在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市市區

崇左市市區崇左有5個糖廠,繼投資8億元建設文化紙項目後,今年又投資5億元建設東亞扶南精製糖有限公司精製糖綜合能源循環利用項目;中信大錳公司利用崇左的錳礦資源,與日本住友株式會社在大新合資興建年產20萬噸硫酸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同時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30萬噸高品位錳礦進行冶煉加工,與印尼企業合作開發當地錳礦。

隨著口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崇左市擴大開放合作,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區域經濟合作力度明顯提高。全市外資企業達42家,投資總額6.96億美元。對外投資項目7個,總投資9261萬美元。與越南、印尼等東盟四國簽訂開發合作項目23個,投資金額2.74億美元。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人流、物流、資金流日漸增多,現在,崇左市日益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城市。

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總量明顯提高。全市7個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著力抓好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勞務經濟,積極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縣域經濟的持續迅猛發展,為崇左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

7

崇左市 - 旅遊

在崇左市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有500多處山水風光、人文古蹟、珍稀動物、名貴古樹、原始生態等多種類型的旅遊資源。其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歸龍斜塔

歸龍斜塔 左江斜塔又名歸龍、水寶塔,位於崇左縣城東北二公里處。 為五層磚塔,塔底直徑5米,塔基身總高23184米,塔身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體。塔內螺旋磚梯逆時針繞至頂層,人走在階梯上,傾斜感很強,據測塔身傾斜度為4度24分64秒,傾斜方向為西南偏西52度16分30秒,據專家考證是工匠在建造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而成,是唯一人為建造的斜塔,它與蘇州虎丘塔、遼寧綏中塔、上海松江護珠塔、湖北當陽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共譽為世界八大斜塔。

崇左歸龍斜塔

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弄官生態公園 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位於江州區羅白鄉,距崇左市區35公里。整個景區佔地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是廣西重點開發的旅遊景點之一。景區裡生長著1400多種植物,其中有世界上珍奇植物和優良速生樹種,如金花茶、金絲李、梘木、格郎史等。生存有100多種動物,其中有世界獨有的動物珍品----白頭葉猴。四處是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 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於2002年8月11日正式開園。該公園成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的美麗家園。

花山岩壁畫 坐落於寧明縣馱龍鄉耀達村的一座斷巖山,臨明江西壁佈滿巖畫。整幅畫面寬約172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種用赭紅色顏料繪製在懸崖壁上的人形、獸形、弓箭等圖案1900多個。花山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駱越人巫術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蹟,是研究古代壯族社會歷史的珍貴文物。1988年,花山岩畫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江流域是廣西自然生態和壯民族生態保護的最好同時又是最美的地方之一。

恩城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大新縣恩城鄉。距縣城13公里,距南寧160公里。由南壇高速轉316省道到達。是集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峰叢窪地、峰林谷地岩溶地貌型風景區。恩城自然保護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保護區內群峰疊嶂,溶洞遍佈,溶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山間河流縱橫,村莊錯落,風光旖旎,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仙境。

龍州起義紀念館 原名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紀念館遷建於縣城東區“鍾毓”坡,總佔地面積7.69公頃,建築面積5436平方米,座落在紀念廣場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並更名為龍州起義紀念館。

歸龍潭旅遊風景區 位於廣西省扶綏縣城以北7公里,地處昌平鄉平白村群山環抱之中。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3公里,景區內峰林林立,景緻優美,有巖洞3個,暗河一條,湖潭兩個。歸龍潭常年泉水噴湧,迂迴倒流,水聲如歌,泉水冬暖夏涼,水質清澈湛藍,是理想的天然泳池。是集登山、觀巖、採礦加工(方解石礦脈)、暗河漂流、水上娛樂、旅遊朝拜及休閒度假等綜合性旅遊於一體的旅遊區。

崇左石景林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崇左石景林

崇左石景林 又名左江石景林,位於廣西崇左市南面5.5公里處,佔地1500畝。景區內主要以保持原始的面貌為主,人為建設為輔。峰巧、峰秀、洞幽、壁峭、石奇、水縱橫、滿目蒼翠,這是左江石景林的特色。景區內石峰如林,皆平地拔起,高的達40米,矮的不到2米,石峰之中多有洞室,石山上部,挺拔俊秀,石山下部,犬牙交錯,石山之間,大小水池穿插,迴腸小道曲徑通幽,山青水秀,似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天然水彩畫。

德天瀑布 位於崇左市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夏天激流如龍;秋天梯田鋪金;冬天瓊珠閃閃。

紅八軍軍部舊址 位於廣西龍州縣城新街19號,總佔地面積4922.5平方米,由一幢法式建築風格的樓房和一幢中式傳統建築組成,是龍州起義前後黨的領導機關和紅八軍軍部所在地。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將紅八軍軍部舊址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將紅八軍軍部舊址(紅八軍紀念館)公佈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小連城 位於龍州縣城西部4公里的小連城依山設勢,在主峰和左右山峰築有炮臺5座,峰火臺1座。峰頂上的主炮臺名“鎮龍炮臺”,佔地面積1925平方米,安置德國克魯伯120毫米口徑加農炮一門,建有兵房、彈藥庫等設施,是龍州境內規模最大最雄偉的一座炮臺。1981年,小連城被公佈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左江風光 左江位於廣西西南部。起源於越南,經憑祥平而河與龍州水口河匯合,流經龍州麗江,與寧明的明江和黑水河匯合流經崇左江州區、扶綏河段進入邕江。沿江主要景點有:紫霞洞、耀達花山岩畫、民族山寨、斜塔、金雞巖等,此外,還有棉江花山岩畫、上金槨香角、冷溫泉、沉香仙板、少女淋浴、黃巢寶劍等50多個景點、景觀。

沙屯疊瀑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沙屯疊瀑

沙屯疊瀑 位於於廣西大新縣碩龍鎮碩龍村沙屯歸春河段上的青山峽谷中。西距縣城約50公里。由316省道大新-靖西二級公路到達。屬岩溶峽谷瀑布景觀。沙屯疊瀑又稱念底瀑布,瀑布寬約60來米,總落差約30米,分七級奔流而下。兩岸高山峻嶺,叢林繁茂。

明仕田園景區 位於廣西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距縣城西53公里,距南寧195公里,由南壇高速轉316省道到達。是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四季景色皆如詩如畫,有著“山水畫廓”和“隱者之居”的美譽。主要景點有明仕田園、明仕碧河、碧江翠竹、千年蜆木王、門村雲海、十九更、天然崖畫等13個景點。

8

崇左市 - 特產

指天椒 天等指天椒是在崇左市天等縣特定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下種植的名優辣椒。該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澤鮮紅,辣葉十足,醇香濃郁,品質獨特,曾榮獲1983年國家外經貿部“優質產品”的稱號,被譽為“天下第一辣”而名揚海內外。天等縣是廣西唯一指定的指天辣產品出口基地,年出口50噸,產品遠銷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鮮椒可直接作為調味品食用,也可加工醃製成辣椒醬、酸甜辣椒罐頭等產品;還可以提取製成辣紅素、辣椒素精品。幹椒粉碎後,可作調味品食用,也可以提取製成幹椒粉商品。

天等縣指天椒系列產品有:指天椒醬、指天椒罐頭、指天椒粉,具有獨特的風味和保健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及客商讚譽。特別是指天椒醬,加工獨特,選料精緻,原料以天等縣新鮮指天椒為主,新鮮大蒜為輔,碾碎後以廣西特產桂林三花酒充分攪拌混合,再經密封泡製而成。它保持了指天椒類含有的豐富的辣椒素、辣紅素及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含有胡蘿蔔素、紫色素和抗環血酸、菜機酸,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據有關專家認定,指天椒性熱味辛,有溫中下氣,驅風、驅寒、除溼、開胃消食等功效,可增進食慾,助消化,常食用對防治寒滯腰痛、風溼痛、關節炎有良好的效果。

八角

廣西崇左市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西與西南與越南接壤

八角

八角 崇左市天等縣生產的八角在建國前就已聞名港澳。全縣現有八角林9.8萬畝,年生產鮮果6千多噸,折乾果約2千噸左右。每年3~4月份和8~9月份兩次收穫。天等八角果實肥大,品質好。八角乾果叫“茵香”或“大料”,用作蔬菜等醃製加工和烹任調料,我國普遍用作食物烹任調料,北方用於肉類菜餚的燉煮,國外有的用作飲料添加劑,醫用能健胃、散寒、止咳、助消化,治神經衰弱、外科治疥癬等,八角果是我國出口的重要物資之一。目前,天等縣還可種植八角面積近10萬畝,歡迎各界到天等投資開發。

苦丁茶 崇左市天等縣種植苦丁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現有面積已達5千多畝,年產鮮茶450多噸,可加工製成高品位優質的球形、花形、條形等品種共100多噸。

苦丁茶過去曾是人們進貢達官貴人的送禮佳品。近年來經國內外醫學界測定,苦丁茶不僅含有普通茶葉中氨基酸、兒茶素成份,還含有熊果酸、B一香樹脂醇等藥用成份。被國際上譽為“美容茶”和“益壽茶”,飲時先苦後甘,津如湧泉,消暑解毒,明目益思,健胃消積等功能,常飲之可治胃腸炎、咽喉痛、高血壓等疾病,還有降血壓、防癌症的作用。近年來,產品暢銷港澳臺及沿海各省市,享有較高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