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這個思想派別曾最受國君青睞,對後世卻影響不大

春秋時期形成了很多派別的思想,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情況。各種思想相互衝撞,互相發展。到後來的戰國時期情況更為劇烈。這些思想派別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五種。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代表作品《論語》《孟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代表作品《墨子》,思想兼愛非攻;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代表作品《道德經》《莊子》;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商鞅,代表作品《韓非子》《商君書》;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孫臏,代表作品《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這個思想派別曾最受國君青睞,對後世卻影響不大

網絡圖片

這些思想中,法家最受國君歡迎,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鄭國的子產等人,他們頒佈法令與刑書,改革天賦制度,成為春秋時期法家學派思想先驅。他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法家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

這個思想派別曾最受國君青睞,對後世卻影響不大

網絡圖片

它成熟較晚,但由於在戰國時期順應時局,吻合當時實現統一的目的,一時風頭大超其他思想,它對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很強。有助於管理國家,法治使得國家有秩序,獎罰分明,有助於團結國內力量,處於亂世,很有成效,不過也有缺點,過多的條條框框會限制創新。

這個思想派別曾最受國君青睞,對後世卻影響不大

網絡圖片

它雖然在戰國時風頭大勝,但是對後世影響卻不大,或許有些朋友說法家不就是現代法律嗎,怎麼能說影響不大。其實法家不等同於法律,它過於誇大刑罰和利益的作用。而現代人們更注重的是道德方面的培養,所以照這個情況看來,儒家對後世影響更大一些,不知道各位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