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紫砂壺”泥“為首,紫砂泥除了紫泥、紅泥、綠泥、段泥

這四大類,而又各自細分。

紫泥原礦大致可分:頭槽、二槽青、底槽青;紅泥又有原礦紅泥、原礦朱泥、原礦紅皮龍等,泥性有差別,礦層不同,顏色也不盡相同,可見紫砂泥品類之豐富。

而在紫砂泥料中,還有一些極為稀有的泥料。它們存量不多但表現特別,一些壺友喜歡卻不敢買,因為對稀有泥料並不熟知而存在疑惑。此次特選12種稀有泥料,與壺友一起品鑑。


黑疾星

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周身均現黑色小熔點,為朱泥原礦黃石黃之外殼碾碎成砂,摻於特選宜興趙莊山朱泥系之棕色調原礦中,經過漿捶練而成。色沉穩重卻持之略輕,工序十分複雜。

泥性親茶恬和,溫潤香醇頗值回味。一經使用,

溫潤光華,晶瑩剔透,泥中極品,天然特殊。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張正中·黑疾星《脫穎 》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銅泥

古銅泥是經特殊工藝調製的紫砂泥,此泥所制之壺極像青銅器皿,養得越久越具森嚴之氣。
礦產地為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色澤分明,顏色與其他泥料區別較大。泥色成熟穩重、穩定性佳,易掌控,緊密結實,古樸端莊
適茶性好,適合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紅茶、綠茶等。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鹹仲英·古銅泥《寒山鍾》

明朝土

此泥料顏色古樸,黃中帶紅,原礦因含緞泥、紅泥、紫泥等諸多共生礦,成陶之後,於深沉之“橙紅色”底上,滿布五彩斑斕的粗細、深淺之紅、黃星斑點,即“黃砂隱現”,因為接近青龍山(石灰石),富含碳酸鈣。

此泥可謂“骨多肉少”,質感極為豐富,顆粒均勻隱逸,撫之又光潔溫潤,富含歷史傳說因緣,更因絕滅已久而倍加珍貴。

收縮和變形極大,不易製作,只適合做小品。用之衝茗,茶湯“溫順醇和”、“回甘強勁”,除了“包漿”明顯外,更與傳世鉅作之氣息、質感毫無二樣,為喜愛老壺韻味的藏家們愛不釋手之品也!觀之即生思古之幽情,有明代風韻,經泡養後有“老味十足”。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崔龍君·明朝土《佛緣壺 》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桂花泥

以精品老紫泥與段泥砂按一定比例調配而成,調配極為不易,精品桂花泥極為稀少,桂花泥通體

紫紅,顯富貴之氣,細膩中蘊含蒼古質感。

段泥砂顆粒均勻點綴其中,骨肉勻亭、柔中帶剛,泥性十分柔和,稍加泡養,包漿迅速,更見風韻。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孫長書·桂花泥《暗香系列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烏金玫紅砂

紫金砂是用30年前的黃龍山原礦老紫泥和硃砂按一定比例特別調配的,這種泥料現剩量不多,所制的壺透氣性高,吸水性強,很容易包漿,是原礦紫砂料中不可多得的料。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王杏軍·烏金玫紅砂《和美》

龍血砂

龍血砂為高端降坡泥的一種,龍血砂對降坡泥猶如大紅袍對朱泥,底槽清對清水泥的關係 。

2007年丁蜀鎮修建紫砂路,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黃龍山三號坡,挖出一槽殷紅如血的紫砂礦源,說是一槽其實不過很薄一層,最厚處不超過15cm,夾在兩塊巨石中間,數量極其稀少。

此種殷紅色的礦源,被稱為是龍的血脈,江南人把血稱為“”,故此種泥料製作的紫砂壺會帶來財運和福氣。

龍血砂近乎全顆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經千錘百煉仍然不易成型。故一旦燒成,透氣性比底槽清更勝一籌。燒成為陶,平淡無光;養成為玉,美不勝收。適合各種茗茶,不奪香,不走味,不敗茶,還原性無與倫比,是玩家藏家的不二之選。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羊建鵬·龍血砂《鼓韻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烏金砂

烏金砂,為早期最常見通用泥料之一 。是江蘇宜興黃龍山原礦提煉再加入錳而成,因礦脈裡

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

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長期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數日則如墨黑,泡茶好喝,評價好,讚不絕口,深獲識壺者的深愛和讚賞。

這種泥料名詞的定義要追溯到80年代初期。宜興紫砂一廠曾用這批泥料做過一些商品壺,例如水平壺之類的器型。這種泥的含鐵量極高,不但可以泡普洱,其逼熱之高甚至可以泡鐵觀音。而這批壺的產量極少,因為稀缺,相當珍貴。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許雙軍·烏金砂《石瓢(福緣善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青灰泥

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開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泥性疏鬆不結,含量高,張力特大,不易變型、塌陷,惟黏性不足。
易現氧化鐵熔點,石灰、跳砂,雜質較多挑泥須嚴格謹慎,燒窯溫度特高。
雙氣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紮實不妥協,似硬漢風格,十分易於辨識。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許雙軍·青灰泥《漢瓦》


黑星砂

黑星砂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是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淺棕色含細玄色顆粒、光彩

溫潤討喜,礦中極品。

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出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顯著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

黑星砂壺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很高。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王福君·黑星砂《福緣八方(天樂刻)》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紅玉砂

紅玉砂是降坡泥體系裡的一個分支,是從降坡泥裡面簡練出上等的礦石,富含段泥成分。

成品顏色跟鵝卵石接近,顏色非常豔麗且有光澤,無需過多泡養就可一有非常自然的包漿,溫潤如玉,顧而取名紅玉砂,可一說是降坡泥裡的貴族!此泥料存世量極其的稀少!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馬吉·掇只壺《紅玉砂(王福君刻繪)》

黑星土

從黃龍山底糟青最底層原礦中,偶見內含澹墨色細小夾心層集中而成,經數年下來,提取量極少,珍貴稀罕,為喜好珍稀名泥的玩家,千萬不可錯失的絕世好泥也!

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製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

泡茶醇和溫順敦厚,時間掌控容易,初學者與老手均能恬適使用,頗具謙和中庸之獨特氣質。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王濤·黑星土《鐵星土神橋》


鐵砂泥

鐵砂泥屬於紫泥礦系,由一種或兩種以上的原礦配製。鐵砂泥最早出現在明代,當然也有人把他當做紫泥等,但它的性質和一般的紫泥礦還是有區別的。在對比中就可以發現,鐵砂泥更油潤,泡養出來的效果更古樸。

其顆粒排列有序,大小一致,疏密恰當,內外無異。顯典雅、粗放、質樸。易生氧化鐵融點、跳砂、及花泥,製作難度大

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泥料透氣性好。使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且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後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詳解:12款稀有泥料(收藏)

胡仁杰·鐵砂泥《一團和氣(小) 》


從以上幾款稀有泥料的介紹,相信壺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總而言之,稀有泥料,不是自然產出,存量極其稀少,就是原礦優質泥料調配偶得,製作難度極大。大家在看到一些稀有泥料的紫砂壺時,一定要清楚它的緣起內核。


稀有泥料紫砂壺購買謹記:

非專業人士不信!

非權威信譽機構不買!

非正宗稀有泥料紫砂壺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