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青島記憶: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佛寺,湛山寺的由來

從芝泉路沿大坡下行要至坡低時右邊一個小山,山上有個八角七級磚塔,往裡去有寺院。上世紀80年代初十幾歲的我常於夜裡去磚塔處練拳,背單詞,白日裡去“三浴”洗海澡也要經過湛山村和這個磚塔。那時這裡夜裡很靜,很嚇人,沒膽量的人不敢來,我家住在芝泉路,常來玩,另外也感覺有點少林寺的感覺。

青島記憶: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佛寺,湛山寺的由來

青島與佛教很早結緣。名僧法顯是晉代中國第一個去天竺求經的,從海上回國,在嶗山沙子口登岸,並在這裡譯經,明代名僧憨山傳說曾在湛山結廬,但青島市區內一直沒有佛寺。

遜清兩江總督周馥1912年定居青島,他的孫子周叔迦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長。是佛教居士,精通佛典。書法家葉恭綽也是佛教信徒,曾客寓於青島,與周叔迦是朋友,1931年夏,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與周叔迦和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發出籌建寺院的倡議。得到當時市長鬍若愚、沈鴻烈及膠濟鐵路委員長葛光庭,青島市佛學會會長王湘汀(將軍)的支持和贊助。

於是這個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佛寺,委託時任哈爾濱極樂寺主持倓虛法師於1932年來青島主持興建。共分五期:第一期工程1934年4月,先建了第四進的三聖殿,僧寮及圍牆,放生池,同年9月落成,12月8日舉行了開光儀式。第二期:由胡祖達設計,1937年動工,建了大雄寶殿和舊東院,王湘汀將軍將金口路的住宅、汽車、古玩、傢俱全部賣掉,又去上海向杜月笙、黃金榮募集資金,於1938年竣工。第三期,周氏兄妹周叔迦、周志輔、周志俊(原青島新紗廠經理)為給母親祝壽,於1937年捐資動工建了藏經樓,藥師樓,1938年落成。第四期:1941年,倓虛從北京運來木料,由青島祥記行經理張柏祥和崔岱出資建了天王殿和新東院,1943年竣工,1944年,林耕宇捐款建成山門,將青州明代衡王府遺留下來的藝術珍品一對石獅子運來,置於山門之外。

青島記憶: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佛寺,湛山寺的由來

1934年—1945年曆時10年,寺院全部建成。湛山寺有佛學院,培養出許多佛學人才。1937年,葉恭綽清弘一法師(李淑同)來寺講律。抗日戰爭爆發,人心惶惶,弘一法師堅持計劃講完,9月始離開青島。“文革”湛山寺被迫關閉,僧人被遣送,大殿及配房被挪做他用,1983年國務院確定湛山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在全國的重點開放寺廟。1984年原佔湛山寺的單位全部搬走,青島市政府撥款150萬元,將被破壞的所有部分進行全面大修。1985年香港大光法師送了佛舍利和倓虛法師舍利,1986年12月30日對外開放,1988年北京濟廣寺首座明哲法師來湛山寺兼任方丈。1945年,日本投降,遣俘時一日本人將在華搜掠的彌勒佛銅、瓷、金、銀鑄之各種大小法身90餘尊留贈湛山寺。寺內有各種玉雕、木雕、銅鑄佛像10餘尊,最大一尊木質觀音為國民黨海軍桂永清贈。1989年日本華僑王淑蘭、孫盛蘭居士捐資在放生池內建了“蘭亭”,香港郭兆明居士捐資建鐘樓和鼓樓。

青島記憶: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佛寺,湛山寺的由來

寺廟現狀:現住僧40餘人,主持明哲2012年9月16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壽88歲,歷任主持:一、倓虛:1932年籌建時任主持,1944年歲高退居,1949年去香港,1963年圓寂。二、善波(俗名:李寶俊):1944年接替倓虛,1950年10月還俗,1978年7月10日,在青島病故,終年66歲。三、真法(俗名孫紹安),先任副司(會計)後善波還俗後,被去了香港的倓虛來信委託為主持。四、明哲(俗名玉祥),記憶力驚人,四、五歲時,數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1988年至2012年任主持,十方常住叢林制:寺院為十方僧眾所共有,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遵從寺之清規。住持十方選賢制,西序大眾,班首執事,會同諸山長老,護法居士等推選住持內、外寺的都可選。不能領眾,可以拉座(罷免),就是將齋堂住持坐位的墊子翻過來,住持就得自覺告退。執事邀請制: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和七月十六由主持邀請有:監院、知客、維那、僧道、典庫、寮無、衣體、書記,出版佛典:系居士張伯祥所贈,為半營業性,先後共印佛經20餘種。今湛山寺每年舊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辰這天有廟會。

青島記憶: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佛寺,湛山寺的由來

湛山寺是“青島十景”之一,湛山清梵,位於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面積23畝,寺院南對黃海,東、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現如今香火很旺,求財祈福的人絡繹不絕,逢春節,廟會日人流量可達1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