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如此作戰神器,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差一點就應用於戰場之上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3年,約有9100枚安裝有近炸引信和27200枚安裝有計時引信炮彈,被用於太平洋戰場上的防空作戰。在取得的戰果上看,近炸引信極大地提高了防空火力的效率,雖然數量佔比僅僅為33.5% ,但戰績卻佔到了51%,如此漂亮的數據自然使得該武器被列為高級別機密武器,只允許美國海軍和英國本土防空部隊在不可能讓該引信落入敵手的情況下使用,而大量參與實驗和製造的人員,則成為了無名英雄,甚至到了戰後,其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具體的工作內容。

如此作戰神器,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差一點就應用於戰場之上

倫敦警察正在遞一杯茶給V1火箭襲擊中的倖存者


1944年6月13日,人類戰爭史進入到了新的紀元,德國向倫敦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應用於實戰的巡航導彈——V1火箭,面對著這種體積小、速度快、發出嗡嗡怪叫的新式武器,英國人在最一開始並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辦法,而大多數資料,也將描述的重點放在了英國勇敢的飛行員們,如何用飛機的翼尖挑翻德國新式武器的壯舉之上,畢竟更具衝擊感和英雄主義的內容才更加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實際上,在防禦V1火箭的襲擊中,近炸引信同樣的功不可沒,面對德國人所發射的“嗡嗡炸彈”,盟軍的聯合指揮機構最終批准了使用近炸引信防禦這種新型武器進攻,大批配備有近炸引信的炮彈,被配發到沿海地區防空炮組之中,以期能夠直接將這些討厭的飛行怪物擊落在英吉利海峽之中,而近炸引信在防禦V1火箭的襲擊之中的表現也的確搶眼,V1火箭的的擊落率迅速的由最初的24%,提升到了79%,甚至是在一次107枚V1火箭的大規模突襲之中,僅僅有4枚穿過了配有近炸引信炮彈所的彈幕。

如此作戰神器,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差一點就應用於戰場之上

二戰末期,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德國城市

1944年末,盟軍已經推進到了德國的邊境地區,所有人都意識到,第三帝國的覆亡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法西斯惡魔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了,勝利在望之際,近炸引信的使用範圍的禁令得以最終取消。恰逢此時,不甘於失敗的納粹德國發起了垂死掙扎的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爆發。德國人的人反撲給了近炸引信大展神威的機會,躲藏在散兵坑內的德國步兵,還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就被凌空爆炸炮彈所射出雨點般的破片徹底撕碎。許多作戰單元還沒有來得及作戰,就因為傷亡過大而退出了戰鬥。

如此作戰神器,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差一點就應用於戰場之上

二戰期間,德國基於磁力學的近炸引信炮彈

可隨後的戰鬥卻讓美國人逐漸焦慮起來,在一次作戰行動中,居然有部隊繳獲了大批帶有近炸引信的德國炮彈,很明顯,德國人也掌握了這種高效能的武器配件製造技術,美國人甚至一度認為己方的高度機密已被洩露,並將電子對抗技術的研發提上了日程,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德國人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同樣有了發展近炸引信的想法,甚至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展開了相應研究,幸運的是,急於求成的納粹高層,為了將盡可能多的資源投入到即時可見的新技術之中,在1940年左右,砍掉了大批無法迅速產生效益的實驗項目,而近炸引信的相關研究也位列其中,直至戰爭中後期,意識到德國的綜合國力根本無法阻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反攻,妄圖使用新式武器一舉翻盤的野心家們,才又恢復了近炸引信的研發工作,至戰爭結束前,德國人已經完成了上百種近炸引信的原型設計,其中除了有類似於英美兩國基於無線電的近炸引信,還有原計劃應用於襲擊海上目標,但最終應用於地面目標之上,基於磁力學的近炸引信,幸運的是,此時的第三帝國早已經燈盡油枯,任何新奇玩意都不可能挽救奄奄一息的第三帝國了。

如此作戰神器,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差一點就應用於戰場之上

1945年8月9日,長崎上空升騰而起的蘑菇雲

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閃現了兩道刺眼的強光,巨大的蘑菇雲翻湧而起,數萬日本人瞬間灰飛煙滅,二戰的謝幕曲,在原子彈轟鳴聲中緩緩奏響,人類歷史,跨入了新的紀元。而近炸引信雖然在二戰期間有效的降低了盟軍的損失,挽救了大量參戰人員的生命,但在原子彈耀眼的光芒之下,顯得極其默默無聞,而盟軍方面的保密政策,更是讓這種秘密武器,長久以來都不為人所知,甚至是同為反法西斯陣營的蘇聯,也只能通過間諜來獲取近炸引信的相關製造工藝。

——全文完。

前幾篇文章的鏈接

以上標題純粹就是和大家開個玩笑,因為二戰資料局一直也憋著和大家玩個標題黨。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