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如何讓寶寶笑的最燦爛最幸福,方法原來在這裡,媽媽不能不去做

接上文 ,可點擊鏈接查看。

上文解讀了在嬰童依戀行為中,微笑是最得到人們鼓勵和正向互動的行為;以及嬰童微笑的四個發展階段。

本文將解讀如何激發出嬰童最燦爛最持久(研究也認為這是最健康的)方法。

如何讓寶寶笑的最燦爛最幸福,方法原來在這裡,媽媽不能不去做

寶寶微笑是最值得鼓勵的依戀行為信號

無功能的自發和反射微笑刺激誘發

在出生後12小時內,嬰兒唇部偶爾就會抽動,看上去像微笑,這也許是能夠發現的最早的微笑雛形了。但缺少典型微笑表情才具備的眼部周圍肌肉收縮,通常這種動作發生在單側,也不具備任何功能。總是時不時自發出現,也能被激發出來。

最初幾周自發出現時,通常“正好發生在嬰兒睏意襲來眼睛合上的時候”。

對於大多數嬰兒來說,這種偶發的自發式微笑/鬼臉,在最初幾個月之後就再也 不會出現了。

能激發出嬰兒微笑的情景

A.哺乳:到了第二週,當嬰兒被哺乳時,雙眼圓睜卻興味索然的打量著周邊,可以激發出微笑。

B.撫摸臉頰或肚子:第二週及以後,溫柔的撫摸嬰兒的臉頰或肚子,也能激發出短暫的微笑動作。

C.柔和的燈光照射眼睛:第二週及以後,用柔和的燈光照射嬰兒的眼睛,也能激發出短暫的微笑動作。

D.溫和的聲音:對嬰兒發出溫和的聲音,也能激發出短暫的微笑。這些溫和的聲音,像鈴聲、鳥鳴、撥浪鼓等,在第一週不同種類都能激發嬰兒微笑;到了第二週,跟鈴聲、鳥鳴、撥浪鼓等這些溫和的聲音相比,人類的嗓音似乎更有效能激發。

但是上述情景反應不太確定,而且延遲期較長,一旦出現後,會有一段時間不能再出現更多的反應。


如何讓寶寶笑的最燦爛最幸福,方法原來在這裡,媽媽不能不去做

嬰兒非選擇性社交微笑要持續到6個月大

具備社交功能的非選擇性微笑的激發措施

到了第三週以後,嬰兒的微笑出現在清醒狀態下,眼睛明亮。這個時候,嬰兒微笑的最不運動幅度更大,眼角開始翹起。這個時候,應該可以說嬰兒具備了微笑的能力。

與其他刺激相比,明顯的人類刺激明顯更容易激發。

但這個階段的微笑仍然出現的有延遲性,且持續時間較短。

第三週,能夠激發嬰兒最原始的非選擇性社交微笑的刺激是聲音刺激(聽覺),且最有效的是人類的嗓音。

到了第四周,女性的嗓音相比於其他聽覺刺激更有效。

甚至出現了,當嬰兒哭泣時,女性的談話聲音也能讓嬰兒停止哭泣,然後嬰兒出現警覺,再然後嬰兒會發出燦爛的笑容。

正在吃奶的嬰兒聽到聲音時,也會停止吸吮,綻放出笑容,然後繼續吮吸。

第四周時,單一的視覺似乎對刺激微笑沒有什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可能會點頭的畫面能讓人類嗓音的微笑刺激更為明顯,但點頭本身並不能刺激出微笑。

第五週時,嗓音是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刺激,但失去了激發微笑的大部分魔力。激發微笑最常見最有效的變成了人類的面孔。

從此以後,嬰兒的微笑會在歡樂的視覺互動下浮現。

在視覺刺激登上激發微笑的刺激方式舞臺同時,嬰兒的本體覺和觸覺刺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第4或5周,及時嬰兒無法看到或聽到照看者,但拍手遊戲的本體覺、觸覺刺激突然間也可以非常有效的刺激出微笑。

在嬰兒對看到的事物微笑前,通常會經歷一個持續數天到一週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嬰兒會專心注視面孔。出生後第三週,嬰兒就會看著面孔,並且用眼神來追蹤面孔,但似乎不會聚焦在面孔上。

但在第三週半時,嬰兒似乎會聚焦在陪伴者的面孔上,並能進行眼對眼的交流。我們並不能界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對於陪伴者尤其是媽媽來說,其影響毋庸置疑。因而會對“他能看見我了”、“能用眼神交流著和他玩耍了”的情景出現驚喜不已。

到第四周,嬰兒的專心註釋已成常態,少數嬰兒會出現第一次視覺刺激激發的微笑。大部分的嬰兒到第五週才會出現,這種微笑的出現和陪伴者的眼睛之間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一旦與陪伴者建立了眼對眼的交流,嬰兒就會咧嘴微笑。

第五週結束時,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出現視覺刺激激發的微笑,早晚取決於陪伴者眼對眼交流的早晚和刺激頻度和強度。而且這種微笑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同時,嬰兒會更多的咿咿呀呀、揮舞胳膊或踢蹬小腿。

從此以後,母親會以全新的方式體驗和照看自己的孩子。

雖然在第二月、第三個月,所有嬰兒都出現社交微笑,但這種微笑出現的仍然比較慢,強度比較低,持續時間短。

但在三個半月以後也就是第14周後,大部分嬰兒都會笑意融融,開始出現嬰兒的更容易更燦爛更持久的微笑了。

自從嬰兒開始對視覺刺激微笑,最有效的刺激就是人類的面孔——如果面孔處於柔和的光線下,且不斷靠近嬰兒,這種微笑的刺激會更有效。要是還伴隨著撫摸和嗓音,就越發有效了。

換句話說,如果嬰兒看到人類運動的形象,且這個形象看著他、靠近他,並跟他說話並撫摸她,嬰兒就會綻放出嘴饞爛嘴優質的微笑。

這其中的原因,現在研究認為,嬰兒出生到這個世間,除了帶有天生的吮吸、轉向等最基礎的生存技能外,還有一些包括跟其他物體相比更喜歡看人的面孔的天生偏好,尤其是運動中的人的面孔。

而且,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嬰兒對具備完整面孔(至少包含兩個眼睛的對視)的運動的面孔所刺激的微笑為最佳刺激,且能刺激出嬰兒最燦爛‘最持久、最迅速、最強烈的微笑,而側臉(陪伴者的眼睛不能對刺激起到重要作用)就不會激發出嬰兒的微笑。

雖然七個月大的嬰兒仍然不能識別出自己在對媽媽還是爸爸微笑,大會這麼大的嬰兒事實上已經能對大小和形狀不同的面孔具備某種識別力。且這個階段的嬰兒對人類面孔刺激的微笑要遠比照片(哪怕是媽媽的照片)的微笑更快、更長、更強烈。

如何讓寶寶笑的最燦爛最幸福,方法原來在這裡,媽媽不能不去做

母親能讓嬰兒的微笑更一慣

哪類狀態能刺激出選擇性社交微笑?

嬰兒在一個月的時候,對母親的嗓音微笑刺激更為敏感和有效,強度也比別的刺激來的大。

在視覺刺激上,三個月大的時候,嬰兒對陌生的人微笑面孔和母親的效能幾乎一樣自在。

在保育院或孤兒院長大的嬰兒只有在5個月結束是才能對熟悉和陌生的面孔有差異化的反應,而在家中長大的嬰兒這個階段要早。

一旦嬰兒能夠區分出熟悉和陌生的面孔,嬰兒對陌生面孔刺激出的微笑就會少。對這個結果的原因分析,研究者認為,母親微笑時所攜帶和表露出的充滿愛意的表情和眼神,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媽媽將自己的面孔湊近寶寶,從而激發微笑;每次嬰兒微笑時,媽媽回報以微笑,且柔聲細語,把嬰兒抱起來,擁在懷裡。幾次重複後,所有嬰兒都變得更加愛笑。

相反,如果陪伴者不回報以這種互動性社交交流,嬰兒微笑的頻率會降低,甚至完全消失。這個陌生人起得作用差不多。

如何讓寶寶笑的最燦爛最幸福,方法原來在這裡,媽媽不能不去做

嬰兒微笑時伴有胳膊會動雙腿踢踏

微笑時的嬰兒社交動作

激發出微笑的嬰兒也會報以陪伴者社交動作,嬰兒不僅會看正在靠近他的人,而且會把頭和身體轉向這個人,揮舞胳膊、踢踏雙腿,口中還會咿咿呀呀。像兩個人在對話一樣,讓嬰兒進入到陪伴者的社交交流中。


自此以後,嬰兒就會採取觸覺、聽覺、語言、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組合起來,且越來月複雜和系統化、條理化的互動社交形式與陪伴者交流,這種頻度和強度越經常,嬰兒的身心發展越健康,並少有發展障礙,相比於和父母陪伴少兒不經常的嬰兒人格和情緒更正向、更健康。


所以,嬰兒能不能更多的微笑、健康發展和成長,需要的不是無聲的陪伴,而是有互動的社交(包括觸覺、聽覺、本體覺、味覺、表情、動作、情緒...),是一個充滿愛意和交流的互動性媽媽,是一個更多得到關注和反饋的環境。

往期相關文章:

[聲明:上述幾則文章,為約翰·鮑爾比的《依戀》三部曲第一部的讀書心得,包括不限於理論和原文的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