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義烏特產之南棗和蜜棗

 義烏南棗是浙江省傳統名產。採用優質青棗精製而成。有淌江紅棗和原紅蜜棗兩種。特徵是,皮色烏亮透紅,花紋細緻,肉質金黃,個大均勻,為棗中之珍品。清朝時歲歲進貢,故有“貢棗”之稱。主產於義烏、東陽、淳安、蘭溪等縣(市)。產品主銷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蘇、上海等省、市,還運銷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

義烏特產之南棗和蜜棗

南棗 “日吃三個棗、一生不易老”,這民諺在義烏流傳日久。清乾隆時,曾列為貢品,故又稱“京果”。《中國名產》第一集有“江南棗中佳品,是浙江義烏南棗”的記載。用“雙仁棗”加工製成的南棗,果肉肥厚,烏黑髮亮,花紋清晰細密,滋味甘美,營養豐富,含有糖、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單寧、硝酸鹽、酒石酸等多種成分。鮮棗的含糖量達10—36%,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梨、桃等高90—120倍以上,比桔、橙、檸檬等更多。有養脾、平胃氣、潤心肺、止咳嗽、補五臟、治虛損等藥效。南棗是義烏特有的名貴產品,為浙江省傳統名牌出口商品之一。

素負盛名的義烏南棗,是用義烏所產的大棗製作而成。《中國名產》第一集記載:“江南棗中,佳品是義烏南棗”。義烏南棗外形比紅棗厚實飽滿,果大核小;皺褶比紅棗細蜜,肉質細腴;色澤比紅棗濃,烏黑髮亮;形、色、味獨特,營養豐富,蛋白質、維生素B含量在果品中極高。義烏南棗上等幹品,手搖可聽到“咚咚”響聲,食用上也有講究。義烏南棗的加工史,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據浙江農業大學專家所撰《南棗加工史》的論述,南棗的加工史可上溯到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

 

義烏特產之南棗和蜜棗

 蜜棗 又稱金絲琥珀蜜棗。形扁圓,紋縷如絲,色澤嫩黃,透明似琥珀,質地糯軟,味甜美,素有“蜜餞珍品”之譽。製作蜜棗選料講究,需用肉厚、質松、汁少、味甜、顆粒重16克以上的“義烏大棗”,經過選棗、劃絲、糖煎、捏棗、烘焙、整形等多道工序製成。1982年在全省果品加工評比會上,評為蜜棗類第一名。現在蜜棗加工,用切棗機代替手工劃絲,用電氣烘房代替木炭烘棗。

  同為義烏大棗製作的金絲琥珀蜜棗,素有“蜜餞珍品”之譽。其傳統加工技藝中的生產技術、製作工具、輔助器具以及加工作坊等,都具有非常鮮明的傳統工藝與技術特徵。特別是選料、劃棗、清洗、煮棗、烘焙、捏棗技術等,是古代原始加工蜜棗技術的歷史傳承,金絲琥珀蜜棗的製作工藝有廣泛影響,具有重要的活態的歷史文化價值。


義烏特產之南棗和蜜棗


分享到:


相關文章: